摘要:以對黑龍江省開設社會工作的幾所高校的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的數據作為依據,分析了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預期和就業意向、學生學習狀況和對課程設置的看法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從社會工作專業建設、高校教學思路的改革以及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和就業觀念的轉變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社會工作專業 畢業生 就業
中圖分類號:F241.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138-02
2010年6月,對黑龍江省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的四所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與實地研究,對黑龍江省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條件、師資配備以及學生的就業意愿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9份,回收有效問卷118份;其中,男生占33.1%,女生占66.9%,這一比例與黑龍江省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在校生性別比例基本相符,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黑龍江省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在進入社會工作專業學習之前,絕大多數學生沒有聽說過這一專業,這占學生總數的六成以上,近30%的學生在報考前就聽說過這個專業,但沒有更多的了解。既然報考前對本專業的認識有限,又是什么動機使學生選擇了這一社工專業呢?對這個問題得到如下回答:選擇喜歡和適合自己的僅占9%,由于不了解估計還可以的占20%,有83%的學生是被調劑到本專業的。這說明公眾對這一專業的了解和認識不夠,專業的認為度不足,這也影響了高素質人才進入這一專業學習深造。
但是,經過了四年的學習,了解了社工的價值理念和基礎知識,我們也可喜地看到,許多同學由不了解、不喜歡轉而對社工感到興趣。28%的學生對本專業“很感興趣”,63%的學生覺得“還可以”,只有27%的學生“不感興趣”或“根本不喜歡”。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社工的助人理念和專業知識對學生還是有著一定的吸引力。
喜歡一個專業是不是順理成章地就會從事這一職業?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希望從事這一職業的學生與不希望的學生持平,各占36%,其余38%的人不能確定。學生不愿意從事社會工作的原因,按被選擇的次數由高到低依次是:薪酬較低、不感興趣、職位設置不理想、發展前景不好、工作辛苦、親屬反對。
在就業市場化的背景下,學生進入政府部門成為政府聘用的社會工作者有一定的難度,而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這樣的民間社工機構則有可能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空間。被調查學生有61%表示并不了解NGO與NPO組織,38%的學生比較了解。但是,有76.7%的學生表示將來愿意到這類組織工作。黑龍江省社會工作開展的比較晚,民間組織還不夠完善,但是,從調查資料來看,民間組織對于社工的畢業生來說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臺。
從總體上來說,學生的就業狀況還是比較樂觀的,在調查期間,50.7%的學生找到了就業單位,但仍有49.3%的學生還在尋找機會,兩者基本持平。已找到工作單位的學生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分別占到34.3%和32%,其次是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
值得關注的是,91.4%的學生選擇的職業與社會工作沒有關系,只有8.6%的學生真正從事了社會工作專業,這比愿意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生比例小得多,多種原因導致了本來希望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從事了其他行業。
1.學生對未來工作的預期和就業意向。從學生希望選擇的工作地域來說,有超過60%的學生希望可以到東部地區工作,26%的學生選擇中部,只有不到10%的學生愿意到西部工作,這其中主要是來自西部省份的學生,也有志愿到西部服務的學生。從城市規模上來說,有28.8%的學生希望選擇去大城市,60.2%的學生希望去中等城市生活,8.5%的學生選擇小城市。
對于工作的性質和內容,最受學生青睞的是管理型工作,其余依次是教育培訓型工作、服務型工作、技術型工作和營銷型工作。學生最希望選擇的單位依次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三資企業、國有企業和非營利機構。在選擇工作單位時,學生最為重視的是工作單位的“發展前景”,其次是“個人自由度和發展空間”、“工資高低”、“可提供的社會福利度”等方面。自主創業也是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方面,74.1%的學生有意在畢業后自主創業。
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收入總體上要求不高,31.8%的學生希望月收入是3 000元~5 000元;30.9%的學生選擇2 000元~3 000元作為自己的目標。
對學生就業決策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這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41.5%;有34%的學生表示“不受別人影響”,獨立意識比較強;有14.2%受朋友影響;只有10.4%受導師的影響,老師在學生職業生涯中所起的作用不大,這應該引起教育者的反思。
2.學生學習狀況和對課程設置的看法。從一個側面我們也了解了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對專業教育的一些看法。我們發現,不管是自己的選擇還是被調劑,78.8%的學生認為經過了四年的專業學習,對于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幫助。絕大部分學生對專業技巧的掌握是比較好的,表示掌握程度在中等及以上的占72.2%,較差和很差的僅占2.8%。從總體上說,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還是受到了良好的專業教育,具備了從事社會工作的基本能力。所以,61%的學生對本校的社會工作專業教學感到滿意和基本滿意,但也有39%的學生表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社會工作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助人的技巧和工作能力。但由于條件所限,71.2%的學生沒有到社工機構實習的經歷。參加過實習的學生超過八成認為實習對他們來說是有收獲和提高的。學生表示不滿意的原因,也大多集中在實踐環節,學生指出了與社會接軌不夠、去社工組織和機構的實習機會不多,難以實際從事社會服務、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
62.6%的學生認為實踐活動在他們今后的工作中是“比較重要”或“很重要”的,28%認為“一般”,8.4%認為“不重要”和“很不重要”。大多數認為不重要的學生,是由于他們畢業后不希望從事社工的職業,也有學生覺得在實習單位沒有接觸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工作。
二、解決社會工作專業就業困境的對策分析
學校的教學離不開社會環境,離不開黑龍江省社會工作的整體開展狀況。從總體上說,黑龍江省社會工作專業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畢業后真正從事社會工作的學生是比較少的。
但是我們要看到,社會工作專業就業的困境是發生在一個更大的宏觀背景之下的,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就業困境并不僅僅是社會工作專業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教育面臨的問題,尤其是現階段大學畢業生面臨的難題。1999年,中國普通高校開始實行擴招政策,致使中國高等教育的在校學生人數增長加速。據統計,1999年,中國高校普通本專科招生159.68萬人,比上年增加51.68萬人,增長47.7%;以后逐年遞增,到2002年,招生人數達到320.5萬人,比上年增長了19.46%(陳國威,2005)。目前,這種增長的趨勢仍在延續。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不能僅僅強調社會工作自身的建設,必須同時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社會工作自身建設需要加強組織化和制度化。社會工作并不僅僅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在現階段,社會工作是一個由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教育機構和實際從業者這三個主要部分構成的系統。這三個部分的關系應該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賴的:從業者依托社會工作機構從事實際的服務活動;社會工作教育機構為服務部門提供合格的社會工作者;實際服務機構要將服務活動中的經驗和問題向教育機構反饋,而求得解決。所以,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社會工作系統中的三個組成部分的良性互動和相互配合。這需要社會工作系統的制度化和組織保障。在制度化方面,首先,要在立法層面對社會工作行業的活動進行規范;其次,要完善從業者準入制度、社會工作機構行業規則和社會工作教育機構培養標準。在組織化方面,要建立全國性的和地方性的社會工作組織網絡,對社會工作的服務活動和教育活動進行監督和指導,以改變社會工作系統的各個部分各自為戰的狀態。
2.學校方面要結合社會需求改革教學思路。社會工作是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專業,社會工作的理論需要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實踐中的得與失反過來又可以成為理論發展的動力。從總體上來看,高校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大部分學生認為,在校期間的學習和得到的鍛煉對于未來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要看到,在社會工作專業教學中,存在著理論知識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這表現為理論知識缺乏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也沒有來自實踐的經驗和問題,以促進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所以,對于學校來說,要結合社會實際需求改革教學思路。這要求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而是要積極參與到社會服務中去,與各類社工組織建立伙伴關系,這不僅能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空間。民間組織的各方面條件和發展前景還是被學生看好的,在民間組織與高校之間應該創造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機會。
3.學生個人要學有所長,轉變就業觀念。隨著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同時,大學生的就業進一步實行了市場化。在大學中所學的專業也不再是學生終生從事的唯一職業了。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學有所長。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學生認為不管未來是否從事社會工作職業,社會實踐、人際關系、外語、計算機、公關禮儀、金融理財是他們需要提升的能力。學校可以考慮開設這些方面的通識類課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在校期間除了課堂的學習之外,學生參與的實踐與課外活動對他們的就業也有較大的幫助。其中專業實習、教學實踐、課外學術活動、志愿者活動、擔任學生干部都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其次,轉變就業觀念對于學生來說也很重要。學生要有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在首次就業時,要適當降低對收入標準的預期,可以考慮到邊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工作,要有自主創業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馬亞靜.中國現階段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發展的困境及對策[J].社會工作,2007,(3):18-20.
[2]閻安,朱靜君,胡芳.促進社工專業學生就業的思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70-271.
[3]陳國威.就業困境與社會工作者價值觀培養的緊迫性[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9):21-23.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