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和探討中職教學中的情感缺失問題。重視和加強情感教學已經成為素質教育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情感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人為本”,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的自信心、主動性和目的性,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
關鍵詞:中專職業學校 英語教學 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332-02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一堂好課的教學效果來源于授課者和學習者理性與情感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現代心理學認為,具有愛學習情感的學生表現為對知識的渴求、對教師的熱愛,具有克服困難的毅力,以學為樂。相反,厭學的情感會使學習成為苦惱和負擔,在外界壓力下被動地學習,學生的思維、理解記憶等智力都受到阻礙。因此,在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學習的情感在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在教學中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確利用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地情感態度,會促進英語的教學效果。
一、中專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中職學校的英語教學來看,由于學生入學的文化基礎差,所以普遍存在厭學心理,主要表現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或者因為聽不懂,蒙頭大睡;記憶語音、單詞、句子等特別困難,拼寫單詞常常出錯;語音模仿能力弱,無論怎樣領讀、校音,發音仍不標準;自卑膽小,對英語的學習缺乏自信,甚至產生厭煩和恐懼心理,排斥和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等等,這都反映出學生英語學習中諸多不良情感。具體為:
焦慮、壓抑——凡上英語課,就產生焦慮心理,擔心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害怕被老師和同學評價太低,因而產生焦慮和不安,甚至自我懷疑,從而畏縮不前,課堂表現差,學習效果差。
動機消極——有些學生受家庭、社會影響,認為學會英語無用武之地,對英語學習采取了消極的狀態。沒有求知欲,必定會影響學習效果。
意志薄弱——大部分中專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得過且過遇到困難,意志薄弱,有時想學,也覺得費時費力,因而對英語缺乏積極的態度,不能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精力投入不夠。此外,部分學生因不滿教師的教學方法,或者和教師發生矛盾而產生對抗的心理,或者因開始沒有打好基礎,造成學習過程中問題集中,困難太多,導致英語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最終形成了嚴重的厭學情趣。因此,如何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充分挖掘潛能,培養學生健全的品格和個性,以成為當前英語教師特別是中等專業學校英語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二、情感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教師素質——教師是實施情感教學的主體,教師的嚴格及言行始終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走向,這就對英語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中學生喜歡的英語教師”的調查分析,受學生歡迎的英語教師的核心素質應包括以下幾項:
師德修養——教師要在服飾、表情、儀態等方面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必須在課堂上精神飽滿,熱情真誠,對待學生平和友善,民主公正,心胸豁達,使他們時刻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愛護和鼓勵。
語音表達——作為英語教師,必須做到語感強、語音流暢、語速適中、語音語調標準,同時還努力做表達淺顯易懂,優雅風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英語氛圍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博學多才——多才多藝的教師不但在教學中有更多的主動權,而且更容易獲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賴,這就是要求教師要博學,當“雜家”。如果教師除專業知識之外孤陋寡聞,就很難與學生溝通情感,形成共鳴。
2.角色定位。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單一化,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高高在上的教育指導者,同時更是學生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學生心理的保健者。教師必須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認識學習英語的意義,克服在英語學習中的害羞和焦慮心理;教會學生注意并調整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情趣,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激勵學生勇于接受并完成富有的挑戰性的任務,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營造積極的心理氛圍,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三、情感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影響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各種情感因素常常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我們有時很難將其單獨分開。解決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僅僅注意一方面或幾方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整體上把握,從多方面著手,才有可能真正地起到積極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訪談、文獻查詢等方法,我們認為影響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主要有:焦慮、抑制、自尊、課堂交流以及冒險精神五大因素。本文我們主要從焦慮、抑制、自尊、課堂交流以及冒險精神等方面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啟示和建議:
1.自尊是影響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中職學生大都有過不太成功的學習經歷,由于成績差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的評價都不高。中職教師對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例如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在確定教學內容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教學檢查時等情況下,要避免損害學生自尊心言行和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對于難度較大的學習任務,建議教師將其分解為若干較小且較容易的步驟,為學生搭建完成任務的階梯,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
2.焦慮也是影響中職學生英語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因為焦慮程度過高而是由于焦慮程度較低。由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在乎自己的學習,教師在今后的英語教學中應該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意適度地提高學生焦慮程度,一定的學習壓力能使學生保持適度的焦慮,促使他們有學習動力。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展情況,從而產生巨大的推動力。看到自己與同伴的差距,會激發青少年學生的好勝心,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會產生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其次,教師可正確運用比賽、考試和評比。比賽和評比能激發人的好勝心和成就心理,考試能衡量知識掌握程度和努力程度。建議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在每學期開展若干次英語技能競賽,評出若干獎項,給予一定的獎勵。創造一定的競爭氣氛,會有利于維持中職學生適度的焦慮,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3.鑒于課堂交流對中職生英語學習的重要影響,教師應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授課方式,把學生真正的視作課堂的主人,教學方式以人為本。在教學活動,所提問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問題的難易程度要合在學生的學習程度來考慮。當學生回答問題較好時可用“Good”、“Excellent”等簡單的褒義詞來表達表揚。對回答稍微的學生可給評語:“W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your teacher?”對回答較差的學生可給評語:“Never mind! Try again,I think you can do it!”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要了解學生心理特征和實際需要。針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重視學生情感的釋放和情緒的表達,以真誠、接收、理解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建立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
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它培養的學生絕大部分將直接進入社會,積極的情感態度不僅有助于他們的語言學習和個性協調發展,更有助于他們在進入社會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對社會有益公民。教師應強化情感意識,把趣味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情帶進課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令其在認知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道德感、美感得到同步的發展。
因此,研究中職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的現狀以及這些情感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探討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方法,探索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方法應該是一項有現實意識和有實用價值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玉娟,李縣民.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性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24).
[2]趙霞.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狀及實施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6,(23).
[3]羅曉杰.關于中學生喜歡的英語教師的調查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9).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