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就是要應用信息技術帶動農業現代化,做到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離不開農業信息化,建立“市—縣—鄉(鎮)—村”的城鄉四級網絡體系結構,建設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實現良性的互動整合,能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持續、深入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 四級網絡體系 信息技術 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F320.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054-02
21世紀的農業是信息農業的時代,新的農業科技革命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重要突破口。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普遍應用,也就是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的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發展農業信息化,是彌合城鄉信息不對稱,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
沒有農業信息化,就沒有農業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也不可能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信息化不僅可以使農業生產、技術研發、教育之間的需求信息得到有效傳遞,也能指導農業生產、研發、推廣、教育部門的有機協調與正常工作,促使農、科、教各個方面在市場經濟中找準各自的位置并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農業的發展。
黃岡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又是集山區、庫區、沿江濱湖區為一體的欠發達地區,現有11個縣(市、區),144個鄉鎮,4 271個行政村。信息不暢通,一直是制約老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2006年9月,黃岡電信聯合黃岡市科技局制定《黃岡市社會主義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信息化示范鄉鎮和村的建設標準,積極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為所有鄉鎮和行政村提供互聯網基礎接入,在全市實現“村村通電話、鄉鄉通寬帶、信息進萬家”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平臺,聯合涉農部門,把當今先進的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建設市、縣、鄉(鎮)、村四級的農業資訊、農業政策、農資展廳、農技服務、農事預警、農產品供求、農特產推薦、農民工服務等功能于一體農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黃岡各地農作物生產與加工、養殖等提供便捷的資訊、技術指導、供求等功能齊全的綜合服務,從而把服務信息平臺與資源共享對接,發揮信息技術在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使之成為黃岡農民增收的“千里眼”、致富的“助推器”。
二、建好四級網絡信息平臺,應用信息技術帶動農業現代化
對于農民來講,如何及時獲取準確、實用的信息,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如何開發提供給農民及時實用的信息,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去整合信息資源,通過創造信息價值提升網絡的應用價值,只有各方聯合起來,將越來越多的信息資源集成到通信網上,才能使農民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實用信息。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促進信息共享,解決農業生產、服務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重要途徑。通過發展網絡,可以廣泛快捷地傳播農業技術和科普知識,更快、更好地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通過這些人才,進一步推廣和普及農業技術以及科普知識,提高農民的整體科技素質,及時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有利于生產技術的革新和創新,推動農村科技推廣體系建設。
農村信息化建設是大別山科技致富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黃岡市信息中心聯合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及有關涉農部門,自2004年開始著手這項工作以來,就遵照“市—縣—鄉(鎮)—村”的“城鄉四級網絡體系結構”,采取“先建網站培意識,示用結合長技能,網上辦公顯成效,信息服務助農村”的建設方針建設黃岡市農村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做到以網站建設為導線,普及信息化基礎知識,增強信息化意識,為農業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持續、深入發展夯實基礎。
黃岡市的“市—縣—鄉(鎮)—村”的城鄉四級網絡體系結構以大別山新農網為平臺,將農業資源信息、品種信息、專家信息、產品供求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個總體,提供農業信息資源共享,總體目標是通過信息手段打造現代農業,讓信息化理念貫穿農業產業化全過程;不斷培育市場主體,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通過網絡信息培訓服務,不斷提升農民整體科技素質,打造農業產業化群體實力。所涉及的組織機構主要有:黃岡市農業局、各縣市區農業局、黃岡市信息中心、黃岡市屬各鄉鎮、黃岡市屬各行政村(組)、黃岡市屬各鄉鎮農技站、農戶個人。主要包含四級機構的農業、農機、農企、農技、農資、農信通、農民網上展銷會、農民第二課堂等工作于一個平臺的信息系統,具體分為農業信息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以及人力資源服務,實現良性的互動整合。
農業信息服務,一是向農企、農民開展信息服務。提供國家三農政策與法規、農業標準、市場行情、鄉村特色等農產品生產與加工、養殖、市場營銷、信息決策等所需的即時信息,為農民、涉農機構、涉農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提供信息方便,促進信息交流,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增強農業生產市場意識的能力。二是提供災情預報信息服務。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農民信箱和農業短信服務、農情熱線等實現災情預報的零時間服務。三是以農民、農企需求為出發點開發系列信息查詢系統,提供全面的聯機檢索信息查詢服務,建立農企基本情況數據庫、農業產品數據庫、農民會展活動數據庫、農業技術信息庫等等,提供方便的分類即時查詢服務。四是為涉農機構、涉農企業提供各種廣告資訊及分類廣告發布業務,通過市、縣、鄉(鎮)、村四級信息共享體系平臺,定期開展有關農業政策、農業生產、農村經濟、農民收入、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要求及呼聲的調查,提供決策服務信息。
農業技術服務,一是開辟農技專家在線服務專區,方便聯絡專家在線指導或實地指導服務。當然首先是建好專家數據庫系統,既有行業專家,又有高校專家,還有實用的“土”專家,提供他們的個人信息,方便分類直接咨詢,提高農技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農技服務的零距離。二是利用農技110、農民信箱、語音咨詢系統、網上視頻系統等,解決農民求知求教難的問題,拓寬農技服務的領域。三是提供實用技術查詢,農技在線留言的專欄,方便進行網上查詢和在線交流。
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主要為實現產銷對接發揮重要作用。一是開辟 “農產品超市”、“供求信息”及“產品展示”等專欄,建立電子商務系統,構建網上現代物流。實現農產品生產和需求的有效對接,推進農村現代物流的快速發展,實現農產品交易零成本。二是建有自己的檢索系統,將各地產品及涉農企業信息資源進行過濾,將當天的商業信息及時分類并發送給訂閱的用戶和會員。三是提升網絡廣告服務功能,利用網絡對話功能舉行網上商務聯誼活動或網上記者招待會,開展在線播出網絡電視等活動,為企業商務活動提供支持。
人力資源服務,一是開辟民工維權服務專區,方便民工朋友在線進行維權咨詢服務。二是開辟民工招聘專區,及時傳播農民務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和市場信息,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服務。三是開辟農民培訓專區。為農民和農科人員提供培訓信息,開展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經營管理知識、農業技術、勞動技能、網絡知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訓,為全面提高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素質提供方便。四是開辟農業項目示范區和典型示范戶專區。幫助農民更新觀念,增強對知識和信息的接受與分析能力。
三、加強信息技術利用,提高應用四級網絡平臺帶動農業現代化能力
要充分發揮信息平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利用,要能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農業信息的收集、傳遞、分析、發布體系,提供統一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要為農民提供有效的實用信息服務,一方面要認真研究農民的信息需求,有針對性地去搜集、整理、開發信息;另一方面必須發揮涉農部門、運營商和增值服務商的綜合作用,加大對各種信息資源的整合力度。
鄉村干部提前進入信息狀態是保障。市、縣兩級的涉農人員的信息技術利用意識和水平一般沒有什么大問題,而在農村,不用說普通農民群眾,就是相當部分的鄉鎮干部能夠認識網絡,了解網絡就已經不錯了,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四級網絡平臺,發揮其在農業現代化中的作用,首先就得提高鄉村干部的信息技術利用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和指導當地專業戶,群眾上網學知識,學技術,找市場,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在信息上與各地同步,在技術上不斷提高,把握市場方面就更加準確,科學指導生產帶領群眾走科學發展、科學致富的“捷徑”,加快建設新農村步伐。
增強涉農人員信息意識是關鍵。黃岡市科技局下屬的黃岡市信息中心聯合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定期開展鄉鎮上網工程信息管理員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培訓、信息技術推廣、應用、信息網站的建設與應用、農村特色資源共享及共享機制、農村信息的采集、發布和管理、農村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通過他們帶動農業信息化建設,在各鄉鎮采集農產品信息,通過網站向全國發布信息,促進農產品數據庫建設。
參考文獻:
[1]萬學道,鄒積紅,楊紅軍,閆英.市、縣、鄉、村四級網絡聯動探索農村信息服務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06,(3).
[2]朱澤民,胡志祥.鄂東地區農村信息化服務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8,(3).
[3]方時姣.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的新趨勢[J].河北學刊,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