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鄉規劃是統籌城鄉的龍頭,決定著一個地方的發展方向、發展質量、發展高度、發展路徑、發展結果。城鄉規劃是一項事關全局、著眼長遠的系統工程。富民縣的城鄉規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成功啟示。
關鍵詞:城鄉規劃 成功啟示 富民縣
中圖分類號:F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155-01
一、富民輔城的嶄新定位
富民在“輔城”定位的前提下,提出了“生態宜居輔城”、“交通節點輔城”、“新經濟帶輔城”、“特色旅游輔城”等四個方面的輔城內涵,并以此作為統攬富民縣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思路、統領富民縣的城鄉規劃。
1.生態宜居輔城。輔城格局的形成,為富民實施“543”倍增計劃、富集要素,實現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大跨越提供了先決條件。由于富民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自然條件和綠色產業基礎,可以養生宜居為主導,通過產業發展、城市擴張、房地產開發和“543倍增計劃”的綜合實施,把富民縣城建設成為現代新昆明的拓展區、養生區、休閑區、旅游區和經濟增長區。
2.交通節點輔城。富民縣城離昆明23公里,最大的優勢就是近郊優勢,近郊優勢必然受到中心城市的輻射和拉動。隨著昆武高速、轎子山旅游專線、成昆鐵路復線的建成,富民與中心城市的時空關系重新配置,屆時“15分鐘都市經濟圈”的引力作用必將富民融入現代新昆明的核心圈,使富民成為新昆明的一個重要物流集散地。
3.新經濟帶輔城。以昆明為軸心的昆曲、昆玉、昆楚經濟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富民過去的偏僻不是距離造成,而是不處于商品流通的經濟帶上。當交通條件改善之后,沿線資源將被迅速盤活,富民經濟社會發展的縱深將會迅速突破,前景無限。
4.特色旅游輔城。旅游昆明需要二次創業,需要開辟新的支點、打造新的亮點。富民獨占區位、生態優勢,可以近郊、綠色、環保和地方民族、民俗為特色,傾力打造“山地田園濱河旅游城市”,突出“生態養生、文化養生、功能養生”,彰顯“生態田園、景觀田園、產業田園”,將“山水田園”集于一身,將“民俗文化”融為一體,實現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
二、城鄉規劃的成功啟示
富民縣的城鄉規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以下成功啟示:
1.編制城鄉規劃必須融入發展趨勢,找準發展方位。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是總趨勢;科學發展是主趨勢;現代新昆明建設是大趨勢,富民縣必須融入這一系列發展趨勢。“生態宜居輔城”、“交通節點輔城”、“新經濟帶輔城”、“特色旅游輔城”等四個方面的輔城內涵,充分展示了富民融入趨勢、加入主流、匯入發展的自覺意識、主動意識、超前意識。
2.編制城鄉規劃必須研究發展基礎,突破發展瓶頸。富民的發展滯后,突出表現在工業化落后上、城市化落后上、現代化落后上。突破這些難題,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現代化道路,堅持用“三化”聯動的思路,加速富民縣的科學發展新跨越。
3.編制城鄉規劃必須研究發展規律,創新發展思路。進入21世紀,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必須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要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主軸,以工業化為根本動力,以現代化為基本目標,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建設城鎮,最大限度地發揮城鎮的經濟輻射效應、財富輻射效應、產業輻射效應、科技輻射效應、信息輻射效應、文化輻射效應。
4.編制城鄉規劃必須研究發展戰略,堅持發展特色。發展戰略要力避千篇一律,上下一般粗,左右一個樣,要堅持繼承,更重創新;堅持規律,更重特色。充分體現特色要素、人文要素、生態要素,堅持用特色引領規劃、支撐規劃、打造規劃、突出規劃。
5.編制城鄉規劃必須研究發展通例,優選發展路徑。走不均衡發展路子,這是城鎮化發展的通例。不是想怎樣發展就可以怎樣發展,不是想什么時候發展就什么時候發展,也不是想在什么地方發展就在什么地方發展。有條件、有環境、有基礎的地方,城市發展和城鎮化可以加快一些;條件、環境、基礎比較差的地方,城市發展和城鎮化要積蓄力量、積累條件、蓄勢待發。城市不是簡單的把人口和城市要素集聚到一起,也不是簡單的搭積木。城市需要漫長的建設過程、發展過程,城鎮化更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