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衍生產品作為金融領域的新型產品,已經呈現出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市場機制,是一種很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加強發展衍生產品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商品市場,奪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是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通過總結在利用這種新型工具來降低投資風險時應注意的幾類問題,從監管模式的改革和法律規制的改進等方面提出衍生產品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衍生產品 監管 合作 自律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076-02
衍生產品是指其價值依賴于基礎資產價值變動的金融合約,其中“基礎資產”可以是普通的金融資產,也可以是其他衍生工具的價格,未來的房產價格、天氣變化都可以產生依賴于其上的衍生產品交易。不同的區分和不同的商品就會有不同的排列組合方法,就會產生種類繁多的衍生產品,而衍生產品與其他的金融產品組合又會產生新的衍生產品,雖令人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宗[1]。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集中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期貨交易,并且國際市場基準價格以其所形成的價格為標準。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進行貿易時就會受到制約,甚至有的連國內價格的制定也要參照發達國家期貨交易的價格,顯然經濟發展將會很被動。雖然中國的經濟有了飛躍的變化,但是經濟的穩定發展卻受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漲跌的影響。因此,加強發展衍生產品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商品市場,奪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就成為使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現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關于中國新型衍生產品的發展應注意的問題[2~3]。
一、中國新型衍生產品市場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交易所風險管理能力低。相對一般金融產品,新型衍生產品對價格變動更為敏感,波幅也更大,所以風險系數更大。中國的期貨市場起步晚,管理經驗不十分成熟,風險防范體系薄弱,風險管理能力低。若新型衍生產品市場過快登場,交易不規范,市場發展容易陷入困境,嚴重會危及國家金融市場的穩定。
2.監管體系不完善,法律規制不足。發達國家期貨交易時間較長,管理經驗豐富,新型衍生產品交易產生后,原來監管一般金融產品的模式和管理框架可以延續使用,使新型衍生產品交易在一開始就被有序的法律規制所制約,保障了新型衍生產品市場在建立初期的順利發展。而中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還處于摸索階段,監管力度不大。新型衍生產品還可以根據每個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內容的產品,故監管難度加大,法律規制也不足,這就使得一開始新型衍生產品市場幾乎是在無序的狀態下發展。
3.品種的貿然推出。由于認識上的差錯,對監管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往往在不成熟的市場條件下,相關法律規制不足的情況下,就貿然推出某一新型衍生產品品種,導致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嚴重滯后于市場的發展.
4.金融工程師的缺乏。新型衍生產品交易具有高度技術性、復雜性的特點,這不僅對衍生產品的經營者與使用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更對風險管理和監管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考驗,目前各大金融機構普遍缺乏熟悉衍生產品運作與管理的高級監管人員。同時隨著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交易量迅速的增加,對于交易平臺新技術的升級也將更為迫切,具有高超的金融技術的工程師是相當缺乏的,顯然人才的缺乏將會嚴重阻礙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
二、對中國新型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的建議
在發展衍生交易方面,中國應結合具體國情和今后發展方向,有目的地借鑒發達國家發展衍生交易的經驗,充分利用后發優勢,推出相關法律規制,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特點和風險有足夠的了解,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認真做好風險管理工作 [4~11]。
1.風險管理的加強。在加強衍生產品交易的風險管理方面,有效的內控制度、外部監督制度與動態監控系統的建立是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管理的關鍵,同時計算機風險管理系統是實現有效的風險監控不可缺少的高科技工具。隨著期貨交易所的風險管理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國目前市場實際需要的風險監控體系,增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實現衍生產品交易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作用。
2.監管模式的改革。對于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監管問題是無法回避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監管力度不大和分業監管行式給衍生產品交易的發展帶來了障礙,為確保衍生產品交易的順利進行,加強監管協調,增加監管力量和提高監管水平,防止交易者在衍生產品市場上過度投機以及從事一些非法交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重視。(1)政府監管。要根據中國的國情,不要盲目仿效美國的多頭監管方式,應由政府專門設定一個執行機構行使金融衍生產品的宏觀監管權力,調節各監管機構的功能和紛爭,還應加強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國際監管合作,與國外監管機構和交易所可以建立信息互享的制度,簽訂監管合作協議,借鑒國外監管經驗,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監管組織并參照其標準制定中國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相關法律規制,加快中國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穩步健康發展。(2)行業自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和破壞性,加強對金融衍生產品自身的監管是必須的,應成立專門的行業組織,進行制定行業操作準則等工作。同時,應加快確立交易所法律地位的步伐,擴大其職能范圍,發揮交易所對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自律監管作用。(3)參與者自控。市場交易者的自主行為與市場整體的高度組織性應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市場交易者在從事交易的過程中,可以完全憑自己的主觀判斷行事,但并不表示市場交易者可以完全不顧及市場的交易規則而隨心所欲地行事。恰恰相反,交易規則是一切交易者所必須遵守的。
3.法律規制的改進。中國金融市場法律規制雖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金融衍生產品法律規制仍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衍生產品的基礎法律理論研究還很薄弱,使得政府在監管方面隨意性、非連續性比較突出。隨著進一步開展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對衍生產品合約格式、交易者市場準入、資本充足性的要求,交易者資格審查、會計標準等一系列問題,均應制定具體操作規定,使金融衍生產品一經推出就有一個健全完善的法律平臺。
4.品種推出的嚴格。根據中國金融產品的現狀,結合國際趨勢,研究推出與股票和債券相關的衍生產品,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和上市要嚴格審批和備案。同時我們也要清楚某個品種真正成功是要通過市場的競爭交易機制才能體現。
5.技術人員的培訓。隨著衍生產品的逐漸推出與種類的多樣化,應加緊目前在金融技術方面仍然十分落后的中國機構投資者在技術人員的培訓方面進行研發與規劃,這對于中國金融市場與世界接軌,最終與世界金融發達國家同臺競爭至關重要。
衍生產品市場是金融市場高端部分,雖然中國目前的金融創新規模不大,衍生產品的種類和形式也不多,但國際金融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中國的金融部門也必將加入這一體化的行列中。但發展衍生產品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應該先試點,積累經驗,同時對于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與其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上存在的問題應當冷靜分析總結,抓住金融危機給中國金融領域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加快金融創新,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參考文獻:
[1]江秀平.金融衍生品基礎知識:第1版[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2]唐峰.關于中國發展衍生品投資基金的思考[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9,(2).
[3]寧敏.國際金融衍生交易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3.
[4]宋俊芳.金融危機下中國期貨市場的創新與發展[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9,(1).
[5]李曉嵐,楊路明.金融衍生產品的運用及其風險防范[J].廣西金融研究,2005,(4).
[6]徐建煒,楊光.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分析[J].濟南金融,2005,(5).
[7]羅熹.金融衍生產品發展及其有效管理[J].國際金融研究,2006,(12).
[8]安毅.衍生品市場發展與宏觀調控研究[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87.
[9]楊邁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第1版[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
[10]王洪良.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及其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05,(27).
[11]李晶晶.中國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監管法律制度完善思考[J].金卡工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