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世紀新階段,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更深入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必須有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從四個方面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素質標準進行初步研究探索。
關鍵詞:新世紀 專業技術人才 新要求
中圖分類號:F241.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128-02
專業技術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數量和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的發展水平。據統計,截至2008年,中國人才資源總量達1.14億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就有4 686萬人。在這支龐大的人才隊伍中,有“兩院”院士1 400多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 200多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 10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8萬人,博士后研究人員7萬余人,留學回國人員49.7萬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初具規模。20世紀后期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當前中國正處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整體要求,實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加快高新技術發展并以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時期,發展中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并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必須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能力素質。
1.應具備勇攀高峰的原始創新精神。根據發現和解決科學問題的首創性,科學創新可以分為原始性創新和跟蹤性創新。跟蹤性創新是跟蹤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原始性創新通俗地說就是“無中生有”,是新的理論、觀念、方法、發現、發明的初生萌發。原始性創新是在長期量變的基礎上產生的質變,意味著新質的出現。原始性創新孕育著科學技術質的變化和發展,是對原始性創新對科學技術自身的變化和發展的重大作用的準確把握。從大禹治水到畢昇印書,從“農村包圍城市”到“撥亂反正”,從沖破“兩個凡是”的束縛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無不是創新進步的典范。比如,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率先公布了水稻基因框架圖,完成了人類基因組1%的測序研究工作以及其他一系列重大基礎理論成果,都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特別是2007年以來,中國又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嫦娥”探月首飛成功、成功研制特深井石油鉆機、癌癥治療研究獲重大進展、實現六光子薛定諤貓態、建成首個野生生物種資源庫、大豆新品種創畝產371.8公斤高產紀錄等重大科技成果、“神六”、“神七”的順利發射和返航,標志著中國在一些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已經躋身世界領先水平。再如,作為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中關村創造了很多奇跡:連續多年年銷售逾千億的經濟奇跡;對北京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園區持續十幾年各項經濟指標年平均增長30%等等,這是靠著一股生生不息的原始創新能力來實現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中國的發展目標、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對原始創新提出了新要求。
2.應具備積極的團隊精神。這是胡錦濤對人才素質新要求的一個亮點。不能再搞“躲進小樓成一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閉門造車,自以為是,自成體系,各立“門戶”、自立“山頭”、獨樹大旗,互相分割封閉,造成科技資源配置的很大浪費,這是同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違背的,是同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相違背的,也是同科技創新自身的規律相違背的。這種做法,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小農經濟、小生產的落后生產方式的殘余影響在經濟和科技領域中的折射與反映。聯合國《21世紀的教育圓桌會議報告》中,在談到人的素質時提出“從促進競爭轉變到促進合作”。21世紀是一個比人類歷史上其他任何時期更加重視團隊的時代,整個世紀的絕大多數成果,將不會是個人的成果,而是集團的結晶。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過于張揚,過于自我,而不重視協作的人,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從團隊合作精神的內涵之中我們不難看出,團隊合作精神是社會發展到當今時代的一種必然需求。團隊合作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尊重。尊重他人是一個團隊能建立起來的基礎。在一個互相尊重的團隊里,每個成員都能體會到身心愉悅,全部注意力將會集中到實現目標中去,而不是處理復雜多變、互相傾軋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能夠欣賞他人;二是尊重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三是偏見態度的轉變。尊重是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保證他人能與我們愿景一致,達成合作的前提。(2)信任。一個團隊需要的信任則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團隊整體能夠得到信任,團隊整體的能力得到肯定,這是團隊能夠承接某項任務的前提;第二,團隊成員之間能夠互相信任,這是團隊產生融合力的前提條件,只有當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取得信任,團隊內的每個成員才能夠得到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充分授權。(3)互相協助,取長補短。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公司在一次招聘人員時,一位履歷和表現都很突出的女性一路過關斬將,但是在最后一輪小組面試中,她落選了。落選的原因是因為她過于伶牙俐齒,搶著發言,在她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小組其他人幾乎連說話的機會也沒有。麥肯錫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認為,這個女性盡管個人能力超群,但明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招這樣的員工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3.應具備綜合的知識結構。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緊要的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它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的幾個方面,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綜合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慈丝词露家獜膰鴥葒?、行業內外,還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角度來審視,這樣才能更好的支配自己的行動。走出只懂業務,忽視其他;只重經濟,忽視社會;只知技術,不知人文等誤區。21世紀是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步發展、高度融合的世紀,據未來學家預測,那時人類科學技術領域所遇到的問題具有四個方面的特性:(1)普遍性。即問題所涉及面是廣泛的,不僅僅是一個部門、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而往往帶有世界性的;(2)整體性。即問題所涉及的知識不限于一個專業、一門學科,而是要多門學科的系統結合;(3)復雜性。即所解決的問題不是單一的,還涉及人類生活的各方面諸如人口、經濟、科技、生態、倫理等;(4)深刻性。即問題的深度不是一般措施所能解決的,而是要從全方位和深層次上才能解決。這些21世紀所遇到的問題的特征,決定了那時候要求的人才智能結構是知識面要廣,要具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通才型的智能結構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例如學機械的必須懂電子、學理工的必須懂文學、學文科的必須懂一些科技知識等等。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當今社會求知熱雖十分喜人,但也顯露出一些求知的誤區,如,有的人重學習中的記憶,輕學習中的思考和創新;重知識的積累,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學歷文憑,輕崗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鉆研。二是中國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更新較慢,原因之一是嚴重缺乏持續性培養。據有關部門對各地專業技術人才的調查表明,約45.2%的專業技術人才在近兩年之內沒有接受過培訓,23.9%的人只接受過一次培訓,但同時有11.1%的人接受過六次以上培訓,培訓機會少,而且存在高度不均衡性。從參加學術會議的角度看,有37.3%的人近兩年來未參加過任何學術會議,參加過一次的占18.2%,參加過兩次的占15%。專業技術人才的知識結構更新遲緩,將極大地影響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這一矛盾必須加以解決。
4.應具備良好的交流能力。科學研究要占領前沿,一定要廣泛協作,互相借鑒,共同進步?!蛾P于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對如何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的交流協作能力有具體目標和要求。新世紀科技創新綜合性極大增強,學科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的綜合研究更加普遍。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占有全部科技資源和科技優勢,只有通過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所需的科研設備、科技信息和造就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而科技發展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也決定了只有不斷地進行合作與交流,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科技成果,了解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與前沿信息,才能少走彎路,避免重復工作,進而趕超別人。比如,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框架下,中俄兩國在航天員培訓、載人飛船研制等領域進行了積極合作,對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起到了有益的促進作用?!吧裰燮咛枴陛d人航天飛行任務中,兩名中國航天員分別穿著中國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和從俄羅斯引進的“海鷹”艙外航天服,成功實施了出艙活動,這是中俄兩國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的重要事件??萍嫉陌l展表明,合作與交流將成為新時期科技創新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要繼續開展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識產權”為原則的科技合作,實現人才資源的交流和共享;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專業技術人才走出去,同時把海外科研力量引進來,還要積極探索建立一些高端研發機構,吸引世界各國的科技精英,通過最大范圍的合作與交流,大力提升中國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