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經濟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相關領域所借鑒,經濟學已成為一門實驗性科學。因此,明確實驗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把握實驗經濟學的實驗控制,明晰實驗設計與實驗結果匯報程序,指出實驗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實驗經濟學 方法論 實驗教學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F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011-02
傳統上,經濟學被認為是一門“非實驗”的“觀察性”學科。然而,一門學科是否可以進行實驗取決于能否進行實驗控制以及實驗結果是否具有可復制性。經濟學實驗室研究方法同樣具備這兩大特點。實驗經濟學在本質上屬于研究方法論的范疇。實驗經濟學被認為是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數據來源。從廣義上講,經濟學實驗室并非特指某一場所,它可以是一個村莊、大學校園,甚至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實驗。因此,掌握實驗經濟學研究方法是開展實驗經濟學研究的基礎,同時,正確的實驗方法是獲得有效實驗結果的保證。實驗經濟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正在加劇改變經濟學的研究范式,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相關領域所借鑒。
一、實驗經濟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從方法應用的針對性角度講,實驗經濟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1)理論層面。理論層面的研究更多地關注最基本的理論假設。在實驗經濟學之前,經濟學中很多基本的假設,諸如偏好的完備性與傳遞性假設等,都是未經驗證的。即使對于實驗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博弈論而言,實驗經濟學的許多研究成果也對其構成了挑戰,并促使學者們開始對博弈論的諸多理論基礎進行反思,突出體現在博弈論關于共同知識的假定以及博弈均衡求解之逆向歸納法這兩個方面。(2)制度與政策層面。在實驗室中通過實驗觀測真實行為人的選擇,從而預先檢驗一項政策可能的實施效果,稱為“風洞實驗 ”。從世界范圍來看,“風洞實驗”分析方法已經成為檢驗經濟政策(制度)效果的一種重要工具,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準確的、低成本的政策實施效果模擬方法。 (3)市場與企業層面。市場方面的實驗主要針對市場交易制度與市場效率的檢驗,如明碼標價、多種拍賣制度、壟斷、寡頭壟斷等多種市場結構的效率比較等。而企業層面的實驗主要針對企業內部控制機制設計,如公司治理等。(4)個體決策行為。針對個體行為與決策的實驗研究分別從兩個方面同步進行,一個方向是基于博弈論的個體行為研究,包括討價還價、協調、信任、公平、互惠、利他等;另一個方向是以卡尼曼(Kahneman)和特沃思基(Tversky)開創的風險與不確定下的個體決策。
二、實驗經濟學的實驗控制
實驗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是在實驗室中通過構造一個可操作的微觀經濟環境,以控制必要的變量,從而實現對有關變量的定量測度。實驗經濟學實驗室控制主要包括:實驗室環境控制、實驗室交易制度控制和被試報酬的激勵控制三個方面。
1.實驗環境控制。實驗環境描述的是由實驗主持人控制的一些外生變量,包括被試的人數和偏好、初始稟賦與行為約束條件、信息結構。在經濟學實驗設計中,利用“誘發價值”技術來實現對被試偏好、初始稟賦與行為約束條件的控制,通過規定實驗規則與實驗語言以控制實驗交易制度。通過實施這些控制,實驗主持人可以分析導致觀測到的數據與理論預測之間差異的原因。如果通過實驗觀測到的數據與理論預測一致,說明理論具有預測力,同時也證明了實驗設計中的環境與制度控制是符合特定實驗要求的。如果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顯著不一致,在對理論預測進行評價之前,需要首先證實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測之間是否存在系統性違反。因此,需要謹慎對實驗進行重新檢驗。
2.實驗交易制度控制。實驗室交易制度明確規定了誰應該與誰交流以及交流的范圍和程度、誰在什么時間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被試的行為如何影響其收益等。實驗室交易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不同的交易制度會誘發不同的實驗結果,在經濟學實驗中,被試的經濟決策和行為與具體的實驗室交易制度密切相關。實驗研究表明:交易制度的細微變化對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基于這一原因,交易制度設計成為實驗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因為被試個體的選擇信息(如出價)所產生的結果受制于既定的實驗室交易制度。因此,一個沒有明確界定交易制度的實驗,其實驗結果對理論檢驗和進行預測沒有任何作用。
3.對被試的激勵控制。無論是實驗環境控制還是實驗交易制度控制,其共同目的要實現對被試的激勵控制。在實驗中一般以現金或成績作為報酬,這種支付目的是為了誘發實驗控制的一些特征,這一誘發價值手段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單調性(Monotonieity)。即被試認為報酬量越多越好而且不存在飽和狀態,這要求被試在實驗中所得到的報酬存在非厭足性。因此,通常用真實的貨幣作為被試報酬,其優點就在于貨幣報酬可以細分,同時,不像其他商品那樣具有厭足性(如水杯、巧克力等 )。(2)凸顯性(Saliency)。凸顯性是指被試所得到的報酬必須與被試的行動密切相關,它必須根據實驗室交易制度來決定。例如,通過誘發價值手段構建的生產者利潤函數,根據被試作為生產者得到的利潤來支付其貨幣報酬,這種手段就滿足凸顯性。相反,那種不考慮被試特定行動與支付之間的關系,而簡單的只是給予一定的出場費或贈品的激勵方式不滿足凸顯性。同時,在實驗操作中要設計適當的控制措施,保證被試在實驗中所獲報酬的私密性。(3)優超性(Dominance)。凸顯性指的是被試所得到的報酬與其行動相關,而優超性指的是在實驗中被試效用的變化只與實驗支付有關。即要求被試的效用只取決被試所得到的報酬。這個原則在實驗設計中比較難以控制和實現,因為,被試的效用不僅僅與所得到的貨幣收入有關,還與其他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往往是難以觀察和控制的。
三、實驗設計與實驗結果匯報
1.實驗設計基本步驟。一個科學的實驗設計是取得可信實驗數據的基礎,也是實驗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嚴謹的實驗設計要求首先進行模型推導,模型參數可以為實驗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必要時也可將實驗結果與模型均衡進行比對。實驗設計的主要步驟如下:研究目標→研究主線(實驗框架)→因變量→自變量→構建微觀經濟環境→理論模型與均衡→計算編寫實驗程序→實驗導語→預實驗并進行結果預估→正式實驗。在具體的實驗設計與實驗中,以下問題要引起實驗設計者的高度關注:(1)被試報酬。根據被試的激勵問題,一般選擇真實的貨幣作為被試報酬。首先要根據當地被試參與實驗的時間機會成本來確定平均報酬量——支付標準。在此基礎上,在被試獲得的支付與貨幣報酬之間構建一個G$(game dollar )。被試者根據實驗中獲得的點數換取貨幣。(2)匿名還是非匿名。匿名控制方法:雙向匿名,即實驗主試者與被試以及被試與被試之間的匿名。(3)實驗導語與針對實驗理解的測試。實驗導語要詳細且避免誤導,盡量用中性的語言表述。而針對實驗理解的測試要給出答案,在測試結束后公布并解答被試的問題。(4)實驗順序。在實驗進行之前,規劃好具體的實驗順序,包括從實驗開始到實驗結束各步驟順序與人員安排。
2.實驗結果匯報。為了保證實驗研究的可重復性,要求在實驗設計中盡可能地按照標準方法進行構造實驗室微觀經濟環境,剔除各種影響因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實驗導語與測試。一般在論文的附錄中要原始地呈現實驗說明,實驗說明的書寫要用中性的語言表述以避免對被試的誤導。(2)給出預實驗(無報酬)的具體情況。這一項盡管并非必須,但如果有,需要對實驗情況簡要匯報。(3)被試角色分配與匹配(必須)。(4)實驗地點、被試特征(必須)。這一部分主要匯報實驗參與者(被試)的人口學特征、學科背景、平均可得報酬、有無參與實驗的經驗等內容。(5)計算機實驗還是紙筆實驗,如果采用的是計算機實驗需要具體匯報實驗程序。(6)是否存在欺騙(deception)。如果對實驗相關信息隱瞞的披露不存在故意的。否則會改變被試的信息結構,導致與博弈均衡相違背,無法與理論均衡結果進行比對。
3.實驗結果質疑對實驗結果是否真實反映現實狀況許多人表示懷疑,認為實驗選擇的被試大多數是學生,他們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其行為與真實世界中的行為人差異很大。這種批評或懷疑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對被試選擇的爭論而不是實驗結果的有用性。實驗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從自然市場中招募的被試其行為與學生并沒有典型差別。另一種質疑認為,實驗檢驗的交易制度或決策行為機制即使多次被實驗證實,也難以保證下次還會被證實。而且,實驗室簡單的環境控制、交易制度設計,會不會導致實驗結果對實踐并無指導意義? 對此,實驗經濟學家認為,在實驗室中通過誘發價值理論設計的實驗環境相對真實的再現了客觀世界,被試受物質利益的驅使,在實驗室中表現出來的行為與現實經濟環境中的行為并無本質上的差異。
參考文獻:
[1]高鴻楨.實驗經濟學導論[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2]高鴻楨.實驗經濟學理論與方法[J].廈門大學學報,2003,(1).
[3]周星,林勝清.實驗經濟學最新發展動態評述[J].學術月刊,2004,(8).
[4]林嘉勇.論經濟學實驗的科學設計[J].財經科學,2003,(6).
[5]李彬.實驗經濟學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2,(9).
[6]劉峰,張燕,靳立新.諾獎得主澤爾騰教授解答博弈論[N].經濟學消息報,2001-07-13.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