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可以帶動就業,而中國的高校創業教育明顯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人才的要求。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為例,以認知體系、情感體系、創業能力訓練體系三大體系為支撐構建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意志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市場營銷;創業;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255-02
一、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必要性
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發布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宣言》指出:“高等教育應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創業精神,畢業生將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首先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國際職業教育大會曾明確提出,就世界范圍而言,21世紀有50%的大學生要走自主創業之路。而在中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與此有很大的差距并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社科院2008年12月16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的數據顯示,2007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1.2%,而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并且我國大學的創業成功率也比較低,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僅為2%—3%。大學生創業者、成功者少,失敗者眾,主要原因有:
1.缺乏創業意識。我國雖然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業教育”課題的成員國,早在1991年就開展了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就業創業教育的項目活動,但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正由于此,不少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熱情甚至毫無創業意識,對就業問題表現出“等、靠、要”的依賴情緒。
2.創業教育滯后,造成學生創業能力不足,缺乏創業方面知識和經驗。創業教育主講師資屬于“學院派”師資,這些師資大多缺乏創業實戰經驗,甚至沒有在企業就業的經歷,為了加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雖然大多數高校都聘請了一批企業家(或創業人士)到校擔任客講教師、實踐證明這種安排也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但這種模式卻缺乏組織協調、制度保障和資金支持,加之一部分創業者或企業家缺乏教學經驗,因而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3.創業資金匱乏。
4.缺乏創業環境,政策輿論支持不夠。如果大學生在學校里能夠完成創業前的一些準備,如創業知識,技能的培訓,風險資金的募集等,那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就自然增大,由此我們就引入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概念。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種融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為一體的活動,包含著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等多種因素的開發,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實施是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是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同時也是創業教育的形式、平臺和依托。
二、構建創業型實踐教學體系
創業能力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要實施創業型就業教育必須在課程和課堂的實踐體系上進一步深化,在大學生創業型就業能力培育上設計更加合理的體系和培訓方案。創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完善的實踐環節教學體系對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關系極大,直接決定著學生走向社會后的競爭能力。
打造市場營銷專業創業實踐教學體系三大模塊
依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我們將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操作技能目標三個層級。從這種創業教育理念出發,我們可以構建針對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的教育實踐體系的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一)創業認知體系
1.參觀企業。感性了解各種類型企業的一般運作過程及其營銷環節的運作形式。
2.聘請校外企業家和營銷實戰工作者進入課堂,為學生講授當前營銷活動中的熱點問題,進行生動、直觀的實際營銷經驗與創業經歷的介紹。邀請企業家、業績突出的畢業生與學生進行在線溝通交流,對學生進行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創業品格等方面的教育。
3.組建營銷實訓室。利用教學軟件讓學生通過營銷決策軟件系統進行模擬決策,通過組建虛擬的模擬公司來組織學生熟悉和了解實體公司的各項工作流程,并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方式從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和執行營銷決策。通過這樣的營銷實驗室,讓學生有機會在復雜的模擬現實環境中演練他們學到的各種理論知識,充分體驗企業從市場調查、競爭企業分析、營銷戰略制定到具體的營銷戰術的決策組織的全部過程,熟悉和了解各種市場調研預測工具的應用,增強學生對所學市場營銷知識的認識、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二)創業素質情感培養體系——素質拓展訓練
創業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豐富的內涵,對創業者綜合素質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還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優秀的道德品質、牢固的法制觀念和豐富的法律知識等等,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強化教育中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創業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經濟頭腦;還要有管理才能、組織協調能力,需要有勇于開拓,富有進取心,面對失敗和挫折能不屈不撓的品質。
我院市場營銷專業在一年級第二學期安排了為期一周的營銷能力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是一種適用于現代人和現代組織的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手段,它利用戶外自然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項目,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應對挑戰過程中達到磨練意志、挖掘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更為融洽地與群體合作;學習欣賞,關注和愛護大自然。通過營銷能力拓展訓練,提高了營銷專業學生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了潛能,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拓展訓練”課程,讓營銷專業學生真正和挑戰自我,團隊協作來了個親密接觸。每次訓練都給學生以巨大的啟迪和深刻的印象。正如學生自己說的:“僅僅五天的拓展訓練,卻有太多美妙的景象深深烙印心底;太多動聽的聲音回旋在耳邊,太多鼓勵的眼神難以忘卻;每個項目開始的時候,隊友給你充電,搭在你背上的不僅僅是溫暖的掌心,通過掌心,傳輸給你的是信心、力量、勇氣和期望。站在風中搖晃的天梯上,指導你前行的聲音,一聲聲加油鼓勵的聲音,猶如你黑暗中前行的路燈;當人站在艱難處,進退兩難的時候,更容易被感動,更容易銘記住此刻的情景。這次拓展訓練讓我們由“行”而“知”,現在更重要的是要學以“知”導“行”、以“行”驗“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創業技能訓練體系
1.開展第二課堂,拓展創業教育。通過第二課堂的開展,發揮其教育主渠道以外的輔助功能,營造富有創新創業氛圍的校園文化。第二課堂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申請大學生創新實踐課題,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組建學生社團,成立學生營銷俱樂部等。如我院市場營銷專業2006屆學生的《營銷訓練與創業實踐》和2007屆學生申請的《學校二手市場之運作》都獲省級立項;舉辦了商業講座、校園策劃、產品促銷、營銷策劃、營銷培訓等活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課題組成員的各項營銷技能得到了提升,加強了對市場情況的調查和分析的能力,能對某種產品提出建設性策劃方案,對產品促銷活動方面提出建設性計劃建議,在產品分銷渠道方面提出創新建議。第二課堂教學把對學生創業能力與實戰能力的培養延伸到課堂之外,為學生創業教育拓展了新的陣地。
2.以大學生超市為平臺,構建由校園走向企業,由理論關注實踐,由課堂過渡到崗位再回到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我院的大學生創業園由學生承包超市,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相關課程組織經營,承擔經營的風險,自負盈虧。學生在課堂學習一段時間后,就到與這段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大學生超市的崗位中去頂崗實習,將前段理論知識轉化成崗位技能,然后根據實際工作遇到的問題回課堂學習一段時間后,再回到相對應的崗位實踐,實現學習目標基于崗位工作目標,學習任務基于崗位工作任務,學習過程基于崗位工作過程。
3.依托行業,推行工學結合。社會實踐環節是培養專業能力的主要環節。建立社會實踐環節,與企業保持廣泛聯系,建立多個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到實習基地或企業、市場進行專業實習,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學習崗位技能,學會適應社會。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專題調研、課程實踐、畢業實習、綜合實訓等。通過這些有組織的實習,增加學生對營銷工作的感性認識,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我系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在二年級的第一學期實行彈性學習制。上半周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下半周在商場超市、電器商城頂崗實習。用工學結合的見習或實習機會,深入相關企業,真正與企業實現零距離面對面的對接,消除學生對企業的距離感和對創業的恐懼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提高創業能力。
4.建立創業實踐環節。(1)階段性創業實踐。每學年舉辦一次校園模擬市場的營銷活動,學生按自愿原則組成模擬公司,通過創業培訓,開展系統的創業教育,從組建創業團隊、籌集資金、工商注冊、市場調查、廣告策劃、店面設計、采購貨物、市場經營財務管理、照章納稅等企業經營流程的運作的讓學生增強實際操作能力,學會尋找和把握機會。在校園模擬市場的實踐活動中,每次運營部需要提前完成校園模擬市場的規劃工作,包括商鋪搭建、招標、管理、主題活動的設計、資金的預算及使用、與學院各部門的協調工作,從而掌握了商貿城的運營流程。校園模擬市場作為一個商業實踐平臺,不僅可以鍛練一部分同學的商業街、商城等項目的經營管理能力,還能訓練一部分學生實體產品的營銷能力。(2)長期的創業實踐。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和指導的營銷團隊。為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實際的訓練和演習場所,引導學生創業活動向長期化、社會化、實戰化方向發展。建立實體營銷公司(代理、代銷、辦事處等),在此基礎上圍繞營銷崗位群,剖析崗位能力,結合相關課程,以老帶新實施滾動教學,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使學生真正進入真實的職場環境。
總之,提高營銷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必須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和市場營銷專業教育規律,按照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單一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培養相兼顧的原則,既有教學中實踐又有階段性集中實踐,既有單一技能培養又有模塊技能培養和綜合技能實踐。按照認知實踐教學體系、情感實踐教學體系、創業技能培訓體系,循序漸進,全方位地思考、設計,形成一整套既有操作性又有靈活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學生從就業能力到創業能力、從創業意識到創業實踐方面進行系統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楊聯民.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僅為2%—3%[N].中華工商時報,2008-01-29(4).
[2] 王群.預創業: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新探索[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ing major in the vocation school-Taking the marketing major of the Jiangsu finance vocationl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SON Li-hua
(Jiangsu finance vocationl technical college,223001)
Abstract: Venture can promote the employment and the Chinese colleges of education lag in entrepreneurial obv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mmon people.In Jiangsu financi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in marketing for example, as cognition systems, emotional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training system of the three major system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venture, business will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Key words: marketing;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teaching syste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