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合理確定各個會計期間固定資產折舊額對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四種因素的分析為基礎,對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進行比較,指出加速折舊法的優越性,并總結企業選擇折舊方法的一般規律,給相關使用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直線法;加速折舊法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7-0124-02
企業的固定資產在長期經營活動中可以保持實物形態不發生變化,但在固定資產實際使用過程中不斷損耗,價值逐步轉移到所生產的產品中,或構成期間費用,這種價值轉移的過程就是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屬于會計估計的范疇,具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因此,探討固定資產合理的折舊方法,對企業經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固定資產折舊的因素
固定資產折舊反映了在當期使用過程中的轉移價值,每期固定資產折舊金額主要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固定資產原值及后續支出
固定資產采用歷史成本計價,固定資產的原值就是固定資產初始購買時的價格,固定資產原值一般不發生變化,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轉移價值的總金額等于原值減去凈殘值,因而固定資產原值對企業總折舊額有一定的影響。
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可能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及維修。維修支出對維持固定資產正常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該項支出直接計入當期費用,對固定資產當期折舊金額沒有影響,僅僅影響當期所得稅納稅金額,而更新改造支出應當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計入賬面價值,重新確定可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2.固定資產的預計可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在其預計可使用年限內進行價值的轉移,預計可使用年限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因此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確定對當期折舊金額會產生重大影響。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的確定應該考慮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固定資產更新速度加快,無形損耗對使用年限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于企業而言,固定資產的預計可使用年限只是影響納稅期間,對企業總納稅額沒有影響,固定資產的預計可使用年限越長,則每期分攤的折舊費用金額越小。
3.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在達到其經濟使用年限時報廢,可能帶來一定的處置收益,這部分收益可以計量并可收回,因此可收回的這部分價值可以從資產原值中扣除,不進行價值轉移。預計凈殘值一般通過確定的殘值率來計算,該預計過程一般是基于經驗的估計,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因此預計凈殘值的確定對當期折舊費用會產生很大影響。預計凈殘值越大,則固定資產每期的折舊費用越小。
4.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
企業折舊方法的選擇會對每期折舊額產生很大影響。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有兩種: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上述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對折舊總額并沒有影響,但是影響折舊的計提期間。
總之,企業當期折舊額=當期折舊基數×當期折舊率。固定資產采用歷史成本計價,原值一般不發生變化,只有在更新改造時改變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預計可使用年限及折舊率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是固定資產當期折舊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對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的研究重點就是分析不同的折舊方法下,當期折舊基數和當期折舊率的大小,使得當期折舊額能夠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狀況。
二、固定資產不同折舊方法的比較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下,各個會計期間的折舊金額相同,折舊金額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該種方法下假設固定資產生產能力在不同會計期間相同,折舊的累計額呈直線變化的趨勢。
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是計算簡便,因此這種方法在企業實際操作中廣泛使用。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多缺點:首先,不符合收入費用配比原則。固定資產前期生產能力一般比后期強,若各期間平均計提折舊,后期獲得的收入比前期少,但是卻與前期負擔相同的折舊費用。其次,平均年限法下,折舊金額只考慮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沒有考慮無形損耗的影響。最后,隨著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增加,修理費用增加,由于修理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造成后期費用扣除金額較大,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利潤的大小。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實際生產狀況確定當期折舊金額的方法,工作量法和平均年限法的唯一區別是:平均年限法下,累計折舊額是時間的線性函數;工作量法下,累計折舊額是完成工作量的線性函數。工作量法也具有平均年限法的缺點,而且具有工作量也難以準確估計的缺點。
工作量法下會計核算簡便,而且在固定資產各個會計期間負荷差別比較大的情況下,直線法不能反映資產真實的使用狀況,使用工作量法更合理,可以使企業收入和費用更好的配比。
3.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下,各個會計期間折舊額等于遞減的折舊率乘以相同的基數。年數總和法是一種加速折舊法,各個期間計提的折舊金額不同,前期折舊額比后期大。
年數總和法計算雖然比直線法復雜一些,但是該種方法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克服了直線法的缺點,不僅能夠反映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還考慮到科技進步條件下的無形損耗,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收入和費用的配比關系。
4.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各個會計期間的折舊額等于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遞減的基數。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相比,雖然計算的方法不同,但都是在使用年限內前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少計提折舊,使得固定資產成本加快得到補償。
總之,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屬于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屬于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和直線法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折舊方法,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折舊金額的計提期間分配不同。直線法下,固定資產在其預計可使用年限內平均計提折舊,而加速折舊法下,前期多計提折舊,后期少計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計提速度。
其二,對所得稅的納稅期間影響不同。直線法下,折舊費用對各個納稅期間所得稅的影響金額相同,而加速折舊法下,折舊費用對各個期間的納稅金額影響不同,前期由于計提的折舊費用較多,致使所得稅納稅金額比直線法下少,后期計提的折舊費用較少,使得所得稅納稅金額比直線法下多。
其三,是否考慮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直線法下,折舊金額只包括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沒有包括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而加速折舊法下,折舊的加速計提,不僅考慮了有形損耗,還考慮了無形損耗,使得在科技日益發達、固定資產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更能真實的反映固定資產的價值。
三、加速折舊法的優越性
1.促進科技發展
隨著科技革命的飛躍,固定資產更新換代速度日益加快,無形磨損占固定資產的總磨損價值的比例越來越大。直線法下,折舊在固定資產的預計可使用年限內平均計提,只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致使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換代速度不能跟上科技的發展,出現設備老化的現象,企業生產能力下降,經營效率低下,而加速折舊法下,不僅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還考慮了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可以加快設備更新換代,促進科技發展,提高設備工藝水平,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促進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生產率
直線法下,企業設備老化現象嚴重,不僅不能促進科技的發展,還使得企業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成本的增加,社會資源的浪費現象嚴重。而加速折舊法可以促進科技的發展,固定資產的更新換代加快,企業加速計提折舊,提前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保證企業在使用盡可能少的原料下生產更多的產品,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
3.克服企業短期投資行為
固定資產在投入使用后,一般是前期生產效益好,生產成本低,后期固定資產修理費用增加。若企業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間平均計提折舊,前期生產效益好,折舊費用相對比較低,企業利潤高,會讓管理者盲目自信,高估該固定資產的投資收益,容易導致管理者的短期投資行為。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可以減少投資不能收回的問題,引導企業的長期均衡投資。再者固定資產后期的修理費用一般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加速折舊法可以使得企業的折舊費用和修理費用的總額均衡的在各個會計期間內扣除,更加真實的反映固定資產的投資收益。
四、企業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一般規律
房屋建筑類固定資產應當選擇直線法計提折舊。房屋建筑類固定資產在其預計可使用年限內磨損狀況比較均勻,采用直線法能夠比較合理地反映其收入和費用配比狀況。
機械設備類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機械設備類固定資產前期生產經營能力較大,產量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比較高,而后期生產能力逐漸下降,設備磨損嚴重,維修費用上升,根據收入和費用相配比原則,企業應該在前期計提較多的折舊費用。
數量較少、價值不高且使用較為均衡的固定資產可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數量較少、價值不高且使用較為均衡的固定資產,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不會對當期折舊金額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可以直接采用直線法,簡便易行,方便企業進行會計核算。
運輸設備及不經常使用的大型設備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企業的運輸設備可以采用行使里程計提折舊;對于價值較大而且不經常使用的大型機械設備也可采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比如季節性使用的設備,這些固定資產在使用的期間,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收入,高收入和高費用相配比,可以真實地反映收入和費用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折舊存在很大的主觀性,企業應該結合實際合理的確定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不同的固定資產可以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使得企業收入和費用相配比。對于使用比較均勻的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對于更新換代比較快的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使得企業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更能與實際相符,滿足會計信息客觀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