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校正處在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建設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針對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應采取的對策和解決辦法,探索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和新方法。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黨建;思想政治;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62-02
高校黨建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一些困難與挑戰,我們要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把握好領導班子建設、黨內民主建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黨員隊伍建設和黨組織建設的新要求,努力使高校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1.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給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與考驗。從外部來看,我們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長期面對敵對勢力對中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嚴峻斗爭。特別是近年來境內外敵對勢力相互勾結、借題發揮、蓄意炒作,利用各種渠道攻擊我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新聞出版管理制度,千方百計與我爭奪群眾、爭奪人心、爭奪陣地。從內部來看,中國社會問題進一步凸顯,貧富差距拉大,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難度加大;社會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征日益明顯,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有所滋長,思想理論領域的噪音雜音時有出現;社會組織形式、經濟成分、利益分配、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也隨之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給部分師生帶來了消極影響,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
2.高校黨的組織機構與領導體制改革,給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許多新問題。當前,大多數高校出現多種學制、多種管理模式并存以及一校多區、一校多制的新情況,黨的組織機構如何與內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適應,高校黨委如何實施更為有效的領導,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目前,高校基層黨支部的自身建設、組織制度建設、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黨員發展工作和黨外群眾的思想工作缺乏量化的評估標準和考核;部分高校基層黨支部盡管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整體來說,工作創新不夠,缺乏活力;高校基層黨組織不設專職書記,無論是教工支部,還是學生黨支部書記多是兼職,由于待遇、職務、職權等問題的客觀影響,許多人不愿意承擔,認為這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這些體制性的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勢必影響高校黨建工作順利開展,阻礙高校的進一步改革、發展與穩定。
3.網絡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給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課題。網絡已成為廣大師生獲取信息、與外界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網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動言論等內容。這對部分師生、特別是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影響較大。對網絡技術帶來的挑戰,有針對性地做好引導工作,是關系到高校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事,是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現實課題。
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量不足。近年來,由于高等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師資不足,以及重專業、輕公共政治課、輕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教學,導致部分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放松,使部分高校黨建工作嚴重“供血不足”。
二、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對策
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在組織和隊伍上加強,在教育方式和活動方式上創新,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
1.進一步健全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據形勢的發展、時代的要求,加速構建強大的工作網絡。要不斷完善領導機制,如黨、政、工、團各司其職的協調機制,專、兼職相結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機制,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各種社團機制;靈敏快捷的信息反饋機制,內外結合的考核監督評價機制,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與規范有效的資金保障機制。要堅決唱響主旋律,主動占領輿論陣地,把先進的文化與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引導人、教育人的作用。要注重價值引導與知識提供相結合、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分清是非與循循善誘相結合,努力在“三貼近”上下工夫,不斷增強親和力和說服力。
2.努力構建高校黨組織“黨內人文關懷”機制,強化黨的政治優勢。建立健全黨內人文關懷機制,是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的內在要求。關心愛護黨員,歷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新形勢下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向心力、激發黨員對黨組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關心黨員,做好黨員服務工作,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健全黨內表彰制度,加強對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的關懷幫扶。因此,構建全方位的黨內人文關懷機制,為更好地關心黨員、服務黨員提供機制保障,就成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3.加強高校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實行黨政領導交叉任職。讓黨的基層組織的主要領導同時擔任一定的行政職務,在高校應該成為一項基本的制度安排。這樣可以從制度上保證黨的基層組織有效地參與到本單位的教學、科研活動及其他行政事務中去,從而積極組織黨員在其中發揮骨干作用,體現自身的政治核心作用;可以使黨的基層組織適時掌握本單位各項工作的發展動態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緊密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做好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使黨的基層組織掌握必要的社會資源,使之有能力幫助教職工解決他們在教學、科研乃至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有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高校黨的基層組織的這種能力對于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利于協調黨的基層組織領導與同級行政領導之間的關系,使之相互溝通、相互協商、形成合力,同心協力地推動本單位的工作。
4.加強黨建工作隊伍建設,配備專兼職黨建工作人員,保證數量,提高素質。學院(系)應配備一名專職從事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副書記,應按規定配齊專職輔導員和兼職組織員。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是一個薄弱環節,要重點加強。應大力提倡專業教師兼做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并解決好他們的待遇,提高各級黨務工作人員的地位,調動他們積極從事黨建工作的積極性。要努力提高黨建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精選、嚴管、強訓、優出”的思路,確保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政治上過得硬,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廣博的知識、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
5.處理好黨務與行政的關系。在具體工作中,學校黨組織和學校行政要做到目標一致、步調一致。黨組織要協同行政制定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根據總體規劃確定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并團結和帶領工會、教代會、共青團為實現學校的共同目標努力奮斗。學校行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要自覺接受黨的監督,支持黨組織開展工作,為黨組織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黨組織也要指導學校行政全面推行校務公開,把學校的財務、人事安排、重大改革方案等都及時公開,接受全體教師的監督,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更加民主化、公開化、科學化,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
6.加強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的作用,建立旗幟鮮明、內容豐富、互動性強的黨建工作網站,構建網上黨建新平臺。要占領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陣地,不失時機地找準切入點,做足網絡大文章,充分利用網絡灌輸科學理論,幫助高校師生增強上網的自我約束能力以及自覺抵御網絡不良信息侵襲的思想基礎。要在校園中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在校園網上建立黨建和思想政治專欄,把教育融于服務之中,以豐富的內容、生動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機地滲透其中,積極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務,不斷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高耀鴻.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3,(11).
[2]徐元玉,蘇史生.關于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5).
[3]敖祖輝,劉淑梅.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及實現途徑研究[J].學理論,2010,(20).
[4]王悅,鄒世享.高校黨組織建設機制探析[J].理論建設,2009,(1).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