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象學認為,“理念”構成世界萬物,“理念”是先驗的,人有了“理念”產生,就能產生物質創造。并且現象學能夠解釋一些世界存在的疑難問題,現象學的思想和方法的出現,揭示了我們進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特別重要性,我們進行德育教育奠定指導方針。現象學的思想理論中的確存在著許多不足,但是這些缺點和不完善的部分,絕不能影響我們對現象學整體的判斷,因為它的理論中合理因素遠遠多于無理的因素。
關鍵詞:現象學;理念;方法論;存在;道德
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9-0224-02
一、現象學的概念
以胡塞爾、海德哥爾、梅沙、席蒂為代表的,認為世界的直接本質僅僅是“理念”,并且認為應該“理念”建立在經驗的不斷否定和積累上,它認為“理念”先驗的、是“自我”實現、認為可以懷疑一切,由于“理念”構成人類生活的一切,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思則我故”。“理念”是主觀的東西,但是它能極大地影響客觀事物生長,并且認為實踐經驗只有經過不斷否定、不斷總結才能成為“理念”,并且認為“善”是非理性的、直覺的、自明的產物,非理性是整個學說的基礎,它在方法論上喜歡使用哲學邏輯論證,主觀辯證法、強調道德實踐和道德教育與道德需要并重,這樣一種倫理學說就是現象學。
二、現象學產生背景
現象學當然也是時代的產物,現象學產生的時代,正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美國作為新興的經濟強國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所以當時美國式的自由主義極度膨脹,現象學作為對應此形勢的思想產物應運而生,現象學同時也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發展和現代文化發展的基礎之上的,當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電氣化剛剛完成,由于列強們也已經將世界分割完畢,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也已經開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提高,所以它是時代的產物。
三、現象學的理論對事物的解釋
世界萬物由“存在”構成,即世界統一為“存在”,并且“存在”又是由“理念”組成。無論這個事物是客觀的東西,還是主觀的東西,它的本質都是由一些理念構成。現象學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質,現象學不承認上帝的權威,認為世界上沒有最終決定者,如果要是有所謂的“最終決定者”,那就是人類自己。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也當然屬于“理念”,無論它是主觀上的創造,還是客觀物質上的創造。現在就讓我們拿大家最為熟悉事務舉例,比如對于人們建筑房屋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人類在建造房屋之前,在建設者的頭腦中就已經存在了將要建造房屋的樣子了,并且能夠將它繪成施工藍圖,然后再依照圖紙施工建造。那么這里還存在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種學說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建設者頭腦中出現的這些“東西”,是先驗的還是后驗的,唯物主義對此的解釋是,由于客觀事物和規律對我們人的大腦反映的結果,也就是這種主觀反映是后驗的,所以不能“我思所以我故”,但現象學卻能對此類事物給出一個截然相反的說法,它認為在建房前人腦中出現的“東西”,就是人類自我創造的結果,具有先驗性。現象學對此的解釋不能說完美無缺,但至少能夠做到自圓其說。
四、現象學的思想和方法的優勢
現象學的優勢,就是對世界的一切難以解釋問題有了一個相對完美解釋的可能。特別是“時光隧道”的建立,所謂“時光隧道”,就是根據現象學理論萬物的本質皆是理念,所以人類社會歷史也是由“理念”構成,而“理念”是能夠回顧和重游的,歷史不會消失,歷史和現在共存,所以一切歷史就是當代史,所以思維使我們人類有了回到過去、旅游古代的可能,而且作為“理念”是存在著的,那么我們的歷史就一定是存在著的。現象學的關于“時光隧道”的發現,不但是一種理論上的突破,而且也解決了許多的實際問題,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現象學的這一原理,我們可以回顧過去歷史事件,弘揚好的傳統,并且汲取歷史教訓,我們現在必須把握好“善”、“道德”、“正當”,我們要不斷的進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做好工作。現象學的世界的“本質”就是純粹的“理念”的觀點,它有效的解釋了倫理學道德教育作用。例如:是如果人們不斷的接受道德教育和特別是進行道德修養,我們如果能從被動的學習道德知識轉變為自覺的學習道德知識,也就是道德修養,我們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品質。由此可見,道德修養的功能的強大,如果我們人人都自覺的進行正確的道德修養,我們的社會就會秩序井然,它就會和諧、繁榮、快速的發展。正確使用“自我”是偉大的力量,同時也證明了“理念”就是“存在”。現象學還認為經驗不是“理念”,而經驗只有不斷被否定、被總結后,才能成為“理念”,所以現象學認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所以現象學不但重視“知”,而且也注重“行”。現象學認為世界上沒有“上帝”,人類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認為我們人類的“自由”就是對選擇的開放,選擇就是意味著責任,所以自由就是能選擇。
五、現象學的思想和方法的不足
現象學認為世界的直接本質僅僅是“理念”的觀點過于絕對和簡單。它對世界的一些問題的解釋,由于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的制約,還是無法讓人完全信服和不能自圓其說。比如我們還不能說明“理念”產生的原因,它和物質“存在”的關系,它的“先驗性”是如何產生的等等,這些方面都有待我們研究。 現象學的缺陷也反映在,它夸大了“理念”作用,它的觀點傾向于“理念”的極端“一元論”。由于現象學不承認任何權威,認為人就是上帝,但是這樣也容易導致人類滋生極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現象學認為人是世界上第一位的,我思則我故,并且認為社會價值小于個人價值,現象學的如此理論如果成為社會意識的主流的話,很可能帶來社會的無序競爭,不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風尚,也不利于世界的“和諧”發展,當年的希特勒就是斷章取義了現象學的理論,進行了種族歧視、屠殺,并且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現象學的理論完全否定了自然對人類的制約,從我們人類的現實看,現象學在這一點是錯誤的,例如,我們今天面臨的環境問題,就是人們過去忽視客觀規律的影響、我行我素的結果,是自然界對我們人類的報復。西方倫理學這方面就是遠遠的落后于我們東方的“和諧”、“天人合一”倫理思想。并且現象學的理論中又有一些矛盾的方面,例如:現象學認為“善”是非理性的、直覺的、自明的產物,同時它又認為,人類的“自由”就是對選擇的開放,選擇就是意味著責任,那么有責任就意味著有善和惡之分,因為選擇和非理性的、直覺的、自明的是完全是矛盾的,關于“善”的觀點現象學前后說法矛盾。
六、現象學應有位置
現象學作為一種哲學學說和倫理學說,它的“本質還原”,“先驗還原”,“本質即是直觀的理念”觀點,頗具想象性和超前性、挑戰性,無論現代對倫理學的研究還是將來對其發展,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獨特的“二元說”具有思維的飛躍,特別是現象學的方法論,用它研究哲學、倫理、歷史具有開拓性、劃時代意義。所以它的出現和存在發展是合理的。現象學也是現代倫理學、德育的基礎,因為它證明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必要性,為我們進行道德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礎。現象學不但注重道德教育,而且也強調道德實踐培養的重要作用,所以它也是道德實踐的指導思想。現象學中的許多觀點,不但對過去倫理學有啟發意義,而且對今天的倫理學和未來的倫理學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摩爾.倫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石里克.倫理學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萬俊人.現代西方倫理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劉放桐.新編現代西方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黑格爾.精神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責任編輯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