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應用人際網絡對競爭情報工作和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從不同的視角對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進行了探討,以期對構建合理、高效的企業人際情報網絡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競爭情報;人際情報網絡;研究視角;構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1.029
〔中圖分類號〕G250.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11-0124-04
Study on the Perspectives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s Architecture in CorporationLiu Junyang Wan Shan Li Xiaofei
(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paper discussed som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he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research,whic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intelligence network in corporation.
〔Key word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human network;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architecture
通過人際情報網絡來收集、評價和分析競爭情報已經成為企業競爭過程中所需情報的重要來源和途徑,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對于人際情報網絡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一些企業也針對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本文從不同的視角對競爭情報中的人際網絡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對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和實施提供一些參考。
1 人際情報網絡的概念內涵和功能
1.1 人際網絡與競爭情報
競爭情報是競爭主體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和保持優勢,對競爭對手、競爭環境及企業自身的信息進行合法地采集、選擇、評價、分析和綜合,對其競爭現狀進行判斷,對其發展趨勢做出預測,以形成及時的、新穎的、增值的、不為競爭對手所知的、對抗性的信息,從而為企業的戰略和戰術決策提供依據的智能化活動過程。人是競爭情報收集的主體,人的智力和經驗是競爭情報判斷和分析的依據,由此可見人際網絡在競爭情報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人際網絡是為達到特定目的,個體(個人、組織等)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相對穩定的動態系統,它基本上由節點和聯系兩大部分組成,節點是網絡中的個體或機構,聯系是交流的方式和內容?!靶∈澜纭崩碚撜J為:你和任何一位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6個,也就是說,任何兩位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通過一定的聯系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的聯系或關系。這就為我們獲取任何人(或組織)的競爭情報提供了可能性。
關于競爭情報和人際情報網絡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人際情報網絡是競爭情報系統一個不可或缺的功能模塊,它與信息網絡、組織網絡共同構成企業競爭情報系統三大網絡[1]。其中信息網絡是以競爭情報循環為依托,按競爭情報循環的流程來構建系統的,它將整個系統劃分為情報收集、情報分析和情報服務3個子系統。這3個子系統以Iternet為平臺,以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用軟件的方式來實現競爭情報資源開發的自動化。人際網絡以信息網絡的流程為主線,將其功能劃分為資源引導、補充分析和情報傳遞3個方面,其中資源引導收集那些非結構化的信息資源;補充分析主要是將人際情報網絡作為分析對象,分析出企業的人際資源占有情況;情報傳遞充分發揮人際網絡傳遞情報快、準、靈的特點,輔助情報服務子系統完成默會性的情報傳遞和服務工作。而組織網絡是競爭情報系統的組織保障和基礎,如何安排人機的協作,如何設置企業競爭情報部門會對組織網絡構建成功與否起著關鍵性作用[2]。
1.2 人際情報網絡的功能
競爭情報人際網絡是企業發展的一種無形社會資本,其中蘊涵了很多有價值的情報,它能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其主要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
1.2.1 拓寬競爭情報來源
競爭情報的搜集包括公開信息,也包括灰色信息?;疑畔⑹侵改切]有公開發表的但卻又在組織內外傳播的非商業秘密類信息,是介于公開信息和商業秘密這兩個范疇之間的信息。灰色信息在企業的競爭情報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 它是對公開信息的補充與證實, 并在時效性上也優于公開發表的信息。人際網絡是搜集灰色信息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人際網絡對于充分挖掘競爭情報源,擴大競爭情報搜集途徑有著重要的作用。
1.2.2 優化競爭情報分析
競爭情報分析是競爭情報工作的核心,它把信息轉化為情報,是使信息增值的關鍵。競爭情報分析的主要內容是對競爭環境、競爭對手和自身的分析。在競爭情報分析中,依托競爭情報人際網絡,對問題的分析不再是孤立的和片面的,而是以一種普遍聯系的觀點去看待復雜情況。企業內部競爭情報分析人員的協作、領導的支持和其他部門的積極配合是很重要的,因為要獲取的有關競爭對手或市場動態的信息,80%在企業內部已經存在了。只有企業的員工樂于溝通,團結協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更好的完成競爭情報的分析任務。
1.2.3 完善競爭情報系統
建立人際情報網絡是企業建立情報系統的主要環節?!案偁幥閳蠡顒右趦蓚€網絡,即通常的信息網絡,還要有人際情報網絡,后者顯得更為重要”[4]。對于企業競爭情報工作來說,人際網絡的重要性體現在企業競爭情報收集、分析和服務的全過程。所以在競爭情報系統開發過程中,建立人際情報系統并將其嵌入到競爭情報系統中,對于優化競爭情報系統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1.2.4 拓展組織資源,構筑競爭情報社會平臺
人際情報網絡是人際資源和人際交流的載體和平臺。很難想象僅靠文獻資源,忽視人際資源,就能解決任何重大的情報問題。通過人際情報網絡的運作,可以為競爭情報和知識管理搭建一個社會平臺,從而實現知識資源、信息資源、專家資源、人脈資源的利用和共享。
1.3 人際情報網絡應用的研究現狀
人際情報網絡研究相對人際網絡研究時間不長,成果有限,國外代表人物有約翰#8226;普賴斯科特(Jone E.Prescott),奧格斯特#8226;杰克遜(August Jackson)等。2001年,約翰#8226;普賴斯科特教授作了題為“競爭情報的網絡分析”的學術報告,認為:“構建人際網絡是解決企業競爭情報活動中誰認識誰以及誰知道什么”這一基本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有效工具[5]。20世紀90年代,國內著名學者包昌火開始對競爭情報中的人際情報網絡的內涵、分析方法和軟件應用進行系統的研究,目前學術界對人際情報網絡問題的關注不斷升溫,包昌火、吳曉偉、陸偉、秦鐵輝、晏創業、沈固朝等學者的研究成果對促進人際情報網絡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目前競爭情報活動中的人際網絡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在理論方面,研究層面單一,缺乏多視角的、系統性的研究,而且研究缺乏實證分析的支撐。將人際競爭情報的研究與企業競爭活動的實踐以及當今世界人際網絡發展的特點相結合,從不同的視角對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和運行進行深入分析,會進一步促進人際情報網絡研究不斷向新的廣度和深度拓展,從而實現人際情報網絡在企業實際競爭情報活動中的有效應用。
2 多視角探討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
2.1 內外節點視角
對企業而言,人際網絡主要包括企業內部人際網絡和企業外部人際網絡。因此,企業競爭情報網絡也可以依據這兩方面來建立。企業內部人際情報網絡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員工形成的人際網絡,包括企業內部正式競爭情報組織以及非正式競爭情報組織的人際網絡。企業外部環境則包括競爭對手,替代品生產企業,供應商,客戶中有影響力的、權威性的人物或組織等,也包括熟悉經濟、政治、法律、技術、社會環境的專家、政府官員、新聞媒體等[6]。
企業內部蘊藏著豐富的情報源,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人際網絡,不但會擴大情報來源,而且有助于增加情報分析的準確性,同時創建和管理企業內部節點的成本要遠遠小于企業外部節點。建立企業內部的人際競爭情報網絡是企業的整體性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員工的情報意識、營造一個有利于信息溝通與共享的坦誠互信的工作氛圍、建立一種協作和反饋并使參與者得以互惠的有償機制等。另外,提供有效的溝通渠道,如定期開展討論,在企業內網建立BCC等網站,以便于員工發表個人建議,提供對公司發展有用的各種信息,促進員工間信息和情感的交流。除了通過激勵機制、反饋機制等鼓勵員工發表看法、提供信息外,企業競爭情報部門也要主動發掘情報,這主要是指主動向企業的銷售人員、財務人員、決策人員等進行詢問, 獲得情報。建立企業人際情報網絡,應當由公司的主要領導和管理者來組織實施。一個有領導才能和人格魅力的公司管理者同時應當是公司人際情報網的主導者。
企業外部的人際網絡是企業擴大情報來源、挖掘新的市場機會、檢測環境變化的重要途徑。企業的外部網絡廣泛且復雜,企業與客戶以及供銷單位、證券市場、政府等個體和組織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企業外部人際網絡需要企業競爭情報部門和各個相關部門共同的參與和維護。在企業外部人際競爭情報網絡中設置專人來從事競爭情報的搜集、明確企業的競爭對手、挖掘潛藏于企業之間人際網絡中的競爭情報,這對于增進企業的競爭力無疑有很重要的意義。
2.2 理論研究視角
2.2.1 社會資本理論
社會資本的概念是由法國學者Lounlieu于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對企業而言,社會資本是指個人或組織利用在人際網絡所處的特殊位置而獲取利益的能力。從這些關系中獲取的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會資本就越高。競爭情報人際網絡是一種社會資本,應當被納入到企業競爭情報績效評估體系中。在對競爭情報人員進行評估時,不僅要看他在競爭情報工作中的表現,還要考察其無形社會資本,即人際網絡對組織競爭情報工作效益的貢獻。
2.2.2 結構洞理論
社會學家羅納德#8226;伯特(RonaldS.Burt)于1992年首先提出結構洞(StructuralHole)理論,他把結構洞定義為:非冗余聯系之間的分割,也就是人際網絡中中心人物具有“單線聯系”結點的數量。假設有A,B,C,D共4人,A與B,C,D都認識,而B,C,D之間相互不認識,則B,C,D之間要想認識,只能通過A這一途徑,這時A就具有3個結構洞;若同樣4人,B、C之間也認識,則A具有2個結構洞;若4人之間相互認識,則A就不存在結構洞,依此類推。擁有結構洞越多的人,其社會資本越高。在競爭情報搜集中,要掌握搜集人員及有關人員所擁有的結構洞數量,確定他們在競爭情報搜集中的位置,充分發揮擁有結構洞較多者的社會資本。在競爭情報人際網絡關系模型的構建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結構洞的分析可以優化競爭情報人際網絡的布局,合理分配競爭情報人際網絡所占用的資源,深入分析未啟動人際情報網絡的潛在價值?!敖Y構洞”模式發展了維特的“強關系——弱關系”理論,將目光從單純對結點的分析轉移到對網絡本身和網絡間聯系的分析上[7]。
2.2.3 關系強度理論
關系強度理論是Granovetter于1973年提出的[8],強關系是指情報人員與這些節點互動頻率高,持續時間長,相互信任和互惠服務多的關系。強關系的價值在于維系和保障人際網絡的穩定,提高內部凝聚力以及成員對組織的依賴性和歸屬感。但由于強關系節點之間比較了解,知識結構、經驗、背景等相似之處頗多,很難進一步帶來新的資源與信息。而弱關系往往是在不同組織中個人之間形成的,這些個人間相似程度比較低,因而弱關系可以將信息傳遞給不熟悉此信息的另一群體中的其他人,起到信息橋的作用。根據關系強度理論,要通過強關系拓展弱關系,并在進一步的交互中使弱關系不斷地強化,以利于情報的流動和傳遞。在建立競爭情報人際網絡時,就搜集競爭對手信息而言,弱關系可發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弱關系比強關系更適合不同組織中的信息或情報的傳遞。根據此理論,企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兩種人際網絡模式,即協調——緊密型人際網絡和分散——松散型人際網絡,前者的特點是網絡密度高,成員之間的聯系密切,信任度高,信息擴散的速度快。如果競爭情報部門從事的主要工作較為復雜,必須依賴網絡成員幫助傳播“難以言傳”和“不宜公開”的知識,那么該類型的網絡更為有效。分散——松散型人際網絡模式的特點是網絡中的冗余聯系很少,競爭情報部門或是某個競爭情報人員所擁有的結構空洞很多,其優點在于競爭情報活動的空間十分廣泛,而且靈活性很高。
2.2.4 “六度分隔論”——小世界理論
該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斯坦利#8226;米爾格蘭姆提出的[9],它指出最多通過6個人,世界上上任何兩人之間就可以建立聯系,其揭示了人際情報網絡建立的廣泛性,并且影響了人際情報網絡的發展方向。在網絡技術已經非常發達的當代社會,“六度分隔論”和互聯網的親密結合,已經開始顯露出商業價值,最顯著的成果便是人們最近幾年越來越關注的關于社會網絡的研究,并且很多網絡軟件也被研究和開發,用來支持人們建立關聯。這些軟件在學術界被統稱為“社會性軟件”。
2.3 職能視角
大而全的企業人際情報網絡不僅組建時困難重重、維護難度大費用高,而且對企業各部門的針對性不強,且工作效率低。相反,基于企業各部門職能構建的企業人際情報網可以提高企業獲取和利用情報的效率。
一般而言,企業的部門職能主要包括研發、采購、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等。由于各個職能部門業務不同,所關注的信息不同,企業各部門的外部節點也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建立相關的人際競爭情報網絡不失為構建企業人際情報系統的一個很好的途徑。以企業的銷售職能為例,一次成功的銷售一般有6個步驟:獲取情報、挖掘需求、介紹產品或服務價值、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價格談判,最后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使客戶滿意。收集情報是銷售工作的第一步,如果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則后果不堪設想。銷售中收集客戶資料除了上網檢索客戶資料,瀏覽客戶內部雜志等,最關鍵最重要的方法則是從客戶內部得到資料,也就是發展內線,內線就是客戶內部認可我們的價值、愿意幫助我們的人,客戶中關鍵人物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往往是制定行動計劃的關鍵。接下來還要對客戶的組織結構進行分析,包括對客戶的級別、職能以及在采購中扮演的角色的分析,弄清本采購中決策者、中間層、操作層等各個層次人員的姓名、職務、部門名稱、以及采購角色等信息,并且據以與之建立關系的頻率和親密程度將其標識為弱聯系、一般聯系和強聯系,還可以從立場和態度的視角將其類分為為支持、中立和反對等。企業需要從這些基礎方面做好人際情報網絡的建立和維護工作,不斷地擴展和完善人際情報網絡。
2.4 人際情報網絡載體視角
人際情報網絡從載體上分,有實體人際情報網絡和虛擬人際情報網絡。實體人際情報網絡建立在傳統的社會關系之中,是企業人際情報活動最關注的領域。虛擬社會資本是鑲嵌在基于計算機網絡溝通而形成的關系網絡中的資源,利用好虛擬情報網絡不容小覷。美國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創立的六度分割理論認為“最多通過6個人,就能認識任何人”。經微軟精密計算,世界上任何兩個人之間建立聯系只需通過6.6個人?;诹确指罾碚摵途W絡技術的發展興起的社會性網絡服務即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風靡全球,美國社交網站My space在206年超過雅虎坐上全球第一的寶座,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在2008年6月注冊用戶達到2億。有數據顯示,中國3億網民中有8 000萬沉迷SNS,目前開心網,人人網,51.com等社交網站熱度不減,當然虛擬空間的社會聯系有多種方式,電子公告系統(BBS)和博客(Blog)以及私人郵件(E-mail),QQ,MSN,網站網頁之間的超鏈接,均可以看作是一種虛擬社會關系,由此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虛擬社會網絡。但是目前對虛擬網絡的利用還主要是針對個人,開發一套針對企業的,用來促進企業之間交流和合作的社會性網絡服務系統將在未來有光明的前景,這將大大提高虛擬平臺的利用效率和管理的規范化。
2.5 情報人員所需的技能視角
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系統的建立依賴于企業合理的組織結構、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員工尤其是領導者和情報人員的智慧和魅力。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的建立和維護和個人人脈資源的建立和維護一樣是一門藝術,需要企業每個員工尤其是企業領導人和情報人員能夠掌握和應用一定的溝通技巧、傾聽技巧、說服技巧、談判技巧乃至人格魅力,這就需要企業對情報人員和相關信息收集人員進行訓練,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此外情報人員還需要掌握網絡技術、數據倉庫技術、信息傳遞與保密技術、Negopy,MultiNet等人際網絡分析軟件等技術。必要的技能與技術為企業的競爭情報工作提供了現代化的工作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人際網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企業人際關系競爭情報網絡建設人才、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通信工具的投入以及程序開發人員和情報人員的信息檢索能力、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的能力都與企業競爭情報的能力息息相關。
3 結 語
本文從多個視角詮釋了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問題,體現了一定的創新性,當然其中所涉及的各層面的研究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入和進行大膽的創新。事實上,人際情報網絡在情報工作中的運用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情報活動越發倚重于技術和設備的力量,逐漸忽視了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從而導致了競爭情報工作者對人際競爭情報越發陌生[10]而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提出為當前競爭情報研究的返璞歸真帶來了契機。
人際網絡作為一種重要的競爭情報工具,它在競爭情報活動中的有效應用不僅得益于社會網絡理論的指導,也離不開企業管理體制與管理理念的創新,離不開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支持,離不開有效激勵機制的保障,離不開優秀的企業文化,更離不開企業交流工具和交流方式的創新。目前,關于企業人際競爭情報的研究剛剛開始,其研究的范式還沒有確立,相關的基本理論研究還比較模糊,研究的實踐來源還比較有限。
情報科學作為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企業人際情報網絡的構建和運作不僅是一種理論,更是一種實踐,能夠真正的從企業情報實踐中總結理論,并且通過實踐來運用和檢驗理論對情報學的發展和創新來說至關重要。此外,要求情報人員能夠將人際交往藝術和競爭情報技術恰到好處的結合,能夠運用系統的思想和科學的態度來構建企業的人際情報網絡,能夠使企業人際網絡在企業的發展和擴張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這必將大大增加情報工作在企業中的價值,提高情報人員在企業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包昌火.加強競爭情報工作 提高我們企業競爭能力[J].中國信息導報,1998,(11):33-36.
[2]周樸熊,余以勝.競爭情報系統與人際情報網絡關系探討[J].情報雜志,2008,(6);117-119.
[3]王知津,等.競爭情報人際網絡關系模型的構建及實現[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33(6):5-10.
[4]李健,胡蓉.個人人際網絡分析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J].情報學報,2006,25(3):379-384.
[5]盧燕秋.基于人際網絡的企業競爭情報活動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13):168-171.
[6]吳曉偉.基于人際網絡的企業競爭情報活動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7,51(9):76-77.
[7]Burt 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
[8]包昌火,李艷,王秀玲,等.人際情報網絡的企業競爭活動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07,51(9):76-77.
[9]冷維森,楊海平.人際情報網絡研究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4):21-24.
[10]吳曉偉,胡緯華,呂繼紅.人際競爭情報傳播模式與機制研究[J].情報雜志,2009,(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