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她是個志向挺大的人。大學畢業,她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第一年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收收報紙、發發文件,每天樓上樓下地來回跑好幾趟。這與她最初的夢想差得挺遠,她有點失落地想,難怪社會上總認為女人工作不行、事業心不強,其實不是女人不要強,而是環境所成。于是她嫁為人婦,生作人母。說來也怪,每逢她工作最忙、最怕孩子生病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會鬧病、甚至住院,她很無奈,但也只能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照顧生病的孩子。她勸慰自己,工作差不多就行了,女人最重要的使命是家庭責任。
“好男兒志在天下”,當丈夫決定去外地開拓一片天時,不顧旁人的不理解,她義無反顧地支持他,相信“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白天,工作與家庭的忙碌讓她無暇他顧;夜晚,當孩子睡著以后,相思是如此深刻地噬咬著她,她苦苦等待著丈夫能夠快快回來。等來的卻是一紙離婚訴狀。“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事她做不出,她能做的只是連著寫去三封辭真意切的信,回憶曾經的愛情誓言,展望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天倫之樂。當這一切都無法挽回丈夫的心后,她知道婚姻已經走到盡頭,她只能松手了。
自小熏陶的“從一而終”思想,讓她以為如果婚姻不在,她也不會在,是孩子的人生緊緊地抓住了她的生命。把孩子交給誰撫養長大?姥姥姥爺?姨姨姨夫?父親繼母?無論是誰都不能讓她安心離去,她要親自把孩子撫養成人。于是,她不再是徘徊在死亡邊緣的失意妻子,她找回了曾經一度失去的獨立、自信。她和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一起討論時事、暢想未來。時常有認識不久的朋友為她銀鈴般的笑聲和年輕的外貌所感染,好奇地問她丈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會有點羞赧,有點自豪地回答:我是一個單身母親。
工作中她不甘人后。加班加點、出差開會,她從不提照顧二字。出差一走近一個月,孩子小的時候她托付老人照顧;隨著孩子長大她逐步培養孩子自己做飯、洗衣、做家務,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熟悉她的人很認可她的工作能力,可是“男朋友結婚了,新娘不是我”的情景依然上演。“傷心總是難免的”,痛定思痛,她看到了別人身上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長處,覺察到自己身上曾經不愿面對的短處,她知道唯有進一步地完善自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自我的成長沒有止境。
孩子又生病了,這次醫生帶給她的消息足以讓她一輩子無法釋懷:慢性病將會與他如影隨行。咽下不愿被人看見的淚水,她和孩子一起平靜面對,積極治療。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她支持孩子去走他自己選定的道路,她覺得生命的快樂最重要,一個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致力于自己心向往之的事業,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她不想讓孩子的人生有太多的遺憾。
她依然會為工作中每個小小的成就而喜悅,為其中的不完滿而遺憾。改變所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她知道要學會悅納每天面對的一切。
其實,在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那些或早或晚與你相伴的人或早或晚地會離開你,走向各自的道路或終點;每個人的心靈也是孤獨的,有著不能為外界完全所知、所理解的思想與情感。家不是避風的港灣,心才是起錨的基地。女人,尤其要挖掘出內心深處最強大的力量,才有能力去愛生活、愛工作。“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國也不相信眼淚。無論你是嬌艷欲滴的玫瑰,還是微不起眼的米蘭,都可以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生命的意義與開始無關,也與結束無關,盡情享受生命的過程,追求你所真心追求的,付出你所愿意付出的,承擔你所必須承擔的,喜怒哀樂詮釋的都是生命的奇特!
工作如斯,生活如斯。
(作者系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會計人才評價辦公室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