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傳統的語文考試,考查的主要是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包河區小學語文考試改革,首先明確考試目標,體現對“正確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為核心的語文素養水平”的考查。其次,確立命題原則,再者,創新考試形式,嘗試以筆試考查為主、分項考評為輔的評價方式,改革考試內容,有效推進小學語文考試評價改革。
【關鍵詞】創新 考試 改革 教學
一、困惑與思索
小學語文是孩子深入學習和終生發展的基礎課程。然而,很多孩子不喜歡語文,多數語文教師覺得語文教學任務繁重,社會各界人士對語文教學微詞和指責也頗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筆者進行了深入調研。結果顯示,不僅僅有語文教師素質的問題,有課堂效率的問題……更有考試評價的問題。多年來,小學語文考試都是偏重基礎知識的考查,把掌握語文基礎知識作為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目標。許多學校以統一的一張試卷和標準來評判學生,忽視學生個性發展,這不僅無法體現評價的發展性、激勵性功能,還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受挫,喪失信心,懼怕考試,以致造成學習困難。從考試內容來看,試卷多沿用多年不變的題型,以考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主,層面單一,很難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情感的關注,忽視能力的考查,無法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再加上社會、家長和功利思想的影響,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出“理想”的成績,也為了讓自己的業務考核“優秀”,多迎合歷年試卷的思路,在茫茫題海中反復演練,以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不少教師考什么就教什么;不少學生考什么就練什么,陷入了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苦海……
可見,傳統的“一張試卷定優劣”的語文考試,考查的主要是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是筆試能力,而那些能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重要基礎的閱讀和口語交際等能力,則無法進行考查。這種單一的考評方式,造成現在的許多小學生聽話卻抓不住要點,說話語無倫次,寫字馬虎潦草,讀書不得要領,不知所云,寫文章缺乏條理,沒有中心等等,從而導致學生厭惡母語、語文教學質量滑坡等不容忽視的問題。
那么,小學語文考試,如何貫徹落實語文課程評價新理念,如何改革考試,更好地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呢?
二、探索與實踐
筆者認為,語文課程的評價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師生語文教學現狀,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考試改革作為課程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應引起廣大師生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
近年來我們成立了包河區小學語文考試改革實驗小組,確立了小學語文考試改革實驗校,圍繞著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進行了大膽嘗試和探索。
1.明確考試目標
通過深入學習和反復實踐,我們進一步明確小學語文的考試目的是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為核心的語文素養”。同時我們明晰了語文素養的概念,語文素養是語言能力、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的融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小學語文素養主要應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因此,語文考試的命題應從以上五個方面入手,加強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之間的整合,努力在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同時,反映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態度和人生觀等深層次的素質。
2.確立命題原則
我們堅持小學語文考試試卷要以區域內小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做到難易適度,份量適中,兼具科學性、基礎性、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人文性和趣味性的原則。試題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試題力求能對課堂教學起積極引導作用,真正讓試卷成為展示學生學習狀況的載體和平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3.創新考試形式
筆試是小學語文考試傳統的重要形式,也是最便捷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一張試卷不可能適應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需要。幾年來我區大膽嘗試,積極創新考試形式和內容。
我們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以筆試考查為主、分項考評輔助的考評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地評價。分項考評主要包括口語交際、朗讀背誦和語文綜合性學習。其中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試題,由區教研室組織一線骨干教師和教研員研究擬定;試題提前一周或更長時間告訴學生,讓學生提前準備。朗讀背誦內容為某學期要求感情朗讀和背誦的課文片段。各實驗校可以在開學初就布置朗讀和背誦任務,在教學中途或期末,語文教師可以將要求感情朗讀和背誦的片段做成紙條簽,讓學生現場抽取,當場感情朗讀或背誦。分項考評一般分若干小組現場測評,根據學生表現評定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分項考評結果均記入學生成績報告單。
在具體進行考查和評價時,我們讓學生根據語文學科整體評價標準和專項考查項目自行確定自己的階段性考查內容。如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考查,我們每學期給不同年級提供2-5個話題,讓學生自由選擇。比如在本學期五年級期末考試中,我們設計了五個綜合性學習的題目給學生自由選擇并進行測評,題目分別是:A.搜集資料,辦一份手抄報;B.剪貼畫冊,配上詩句或優美的文字;C.設計一份廣告,自撰精煉優美、瑯瑯上口的廣告詞;D.根據自己喜歡的課文創作或改編一首歌曲;E.根據自己的閱讀,推介一本新書。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興趣盎然,個個表現出色。有的實驗學校還嘗試由學生自行提出語文學科評價方案中沒有開設的項目進行考查。比如有的學生提出“快速查字典”、“辦一期黑板報”、“表演一個課本劇”等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作為自己的特長來申請考查。這樣從考查的項目上讓學生自行確定,在考試的內容上給學生最大限度地開放,充分調動了學生自我考查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了考試的有效激勵功能。
總之,我區小學語文考試通過分項考評與筆試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考評方式,既考查了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又考查了學生的動口、動腦、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也關注了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作出較全面科學的評價。
4.改革考試內容
我們認為語文考試的主要功能是有效測評學生語文學業水平,其內容、結構以及權重分配等都應突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考試內容設計要體現對“正確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為核心的語文素養水平”的考查。
首先,我們進一步明確了選擇考試內容的主要依據。我們認為把握小學各年級語文學業質量測試內容,一要依據語文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二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三要依據教材及教學要求;四要依據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命題時不能盲目選擇或東拼西湊。
其次,改進試卷結構和權重。據統計,以往考試第一學段語文基礎知識測驗題的權重一般占70%以上,第二、三學段占50~60%以上,遠遠超過閱讀理解和習作部分的考查。近年來,我區小學語文筆試主要在試卷結構和權重上把關,突顯語文課程的核心內容。其中積累與運用部分主要考查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運用水平,一、二年級權重一般為30%-35%,3-6年級權重一般為25%-30%。閱讀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權重一般為30%-40%。寫作部分著重考查學生恰當運用語言文字,文從字順地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同時考查學生書寫的情況,一、二年級權重一般在15%-25%,3-6年級權重一般為30%-40%。這樣,真正改變了過去偏重考查語文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問題。
第三,改變“重字詞,輕閱讀”現象。據統計,重視字詞句等基礎知識、輕視閱讀理解能力考查的試卷非常普遍,有的試卷即使考題以“閱讀理解”形式出現,但在閱讀短文之后的考題還是以考查語文基礎知識為主,如考讀音,考詞句(找近義詞或反義詞、比喻句、反問句),考查字典,考改寫仿寫句子等等。即借了“閱讀理解”考查的名義,考的還是語文基礎知識,而真正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題目則很少。近年來,我們強制要求閱讀部分主要考查學生的四種能力:即提取信息的能力,整體感知的能力,形成解釋的能力,做出評價的能力。要求命題者結合文本內容,圍繞這四個方面設計題目,且分值必須達到30-40分。這樣切實改變了“重字詞,輕閱讀”的現象,加大閱讀理解和運用能力考查的分量。
5.創新試題設計
我們認為試題設計主要包括試題標的設計、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等。試題設計的各方面要素是有機整體,不可偏廢。為了提高試題的信度和效度,試題標的指向要明確,一般一題不要承載多項考查目的;試題內容應充分反映考試目的,并為實現考查目的服務;試題形式要具體體現考查目的與內容的有機整合,富有操作性和表現性。如我們一般將讀字音與認字形的考查分開,考查學生書寫和掌握字詞情況;對于造句、仿寫句子的題目,多提供語言環境讓學生去寫句子,或提供語言大意讓學生生動描述;對于比喻句、“把、被”句轉換等題目,改為以變換人稱進行轉述等方式考查學生理解與表達能力;關于閱讀題,多設計學生閱讀的感悟或新發現等方面題目。另外每年級試卷,我們都專門設計了卷面書寫、溫馨提示和聽力考查等。
在題目設計上,特別注重小學語文試題的趣味性。如在考查低年級識字寫字時,我們利用孩子形象思維發達,喜歡看圖的特點,畫一顆樹,一個人靠在樹旁,讓學生寫出會意字“休”;畫一手擱在眼睛上方張望,讓學生寫“看”字……類似這樣孩子喜聞樂見的題目可以調動學生對考試的積極主動性,并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培養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三、問題與思考
小學語文考試改革是課程評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索小學語文考試改革之路上,我們有艱辛有收獲,更多的是思考。通過考試改革,使多數學生體會到語文就是生活,語文是生動而有趣的;通過語文考試改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現和探索問題,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整理資料,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與動手能力。
然而小學語文考試改革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許多老師的命題思想與語文課程基本理念還有差距,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研究還缺乏理論指導,不少試卷考題內容繁雜,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還比較重……
路漫漫兮其修遠,探索小學語文考試改革,實施科學高效教學,是我們執著的追求!今后我們一方面加強小學語文考試評價改革專題研究,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考試評價改革和試卷研制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對小學語文試卷研制工作進行專業培訓,逐步建立一支研究能力強、業務水平高的命題隊伍。再者,我們將重點研究小學語文課程評價目標體系,探究合理的小學各年級或各學段語文試卷結構及權重比例,進一步改革考試內容,創新考試形式,深入推進考試評價改革,進而推進語文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中考改革實踐與探索》,黃山書社出版.
[2]《關于小學語文考試評價改革的思考》,福建省東山縣實驗小學.
[3]《福建省2007~2008學年第二學期小學語文期末試卷分析報告》.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