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有一妻一妾》一文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可以說是《孟子》散文代表作之一。文章通過一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種不顧禮義廉恥,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貴利達的人。這篇文章從文言文知識點的學習來看,并不是很難,而且,在敘述故事之后的一段評論,點明主旨,提示故事象征的深刻含義,表明了作者的立場,加深了諷刺的內涵。因此,對文章的諷喻性的理解也應該不難。因此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自讀為主,在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孟子文風的幽默生動。但在實際教學中的尾聲處,卻有學生提出了:“齊人”窮得討飯,怎么會有一妻一妾?窮人討飯怎么能說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不擇手段呢?并因此提出:這樣的故事太牽強了。
當時的課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贊成他的觀點;有的學生對這個問題不屑一顧,認為“不就是編故事嘛,何必深究”;有的學生思考后認為:“設計一妻一妾,故事內容就更豐富了。”面對這樣的一個熱鬧的場面,應當如何處理呢?
首先,肯定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是一種能力,同時敢于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勇氣。“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狀態。它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認知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創造始于問題,強化問題意識,是造就創新人才的一個關鍵。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先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鼓勵,而剛剛對別人提問不屑一顧的學生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
其次,引導學生主動去解決問題。當學生發現問題之后,不僅僅是告訴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讓他們能獲得思考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說出自己的觀點的同時,還應進一步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理由。比如:針對于學生提出的“齊人”窮得討飯,怎么會有一妻一妾,引導學生思考:春秋戰國時期的婚姻制度下是否窮人不能娶妾?而且“齊人”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嗎?針對于學生的“設計一妻一妾,故事內容就更豐富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闡述。
另外,發揮老師的舵手作用,正確處理好突發問題于課堂實效性之間的矛盾。
1.圍繞課堂重點選擇不同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在一節課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哪些問題是需要展開討論,哪些問題只是一概而過的,哪些問題上課研究,而哪些問題是需要學生課后探索的,圍繞一節課的教學主要內容,教師應當有效的掌控課堂,并給以恰當的處理,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同時又能保證課堂的實效性。比如在這一課中,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中涉及的婚姻制度,可以引導學生下課去找一些相關資料研究;對學生問題中的“齊人”是否是“窮人”這一涉及主題理解方面的疑難,則需要上課時著重研究。
2.引導學生區分個性化解讀與基于理解文意基礎上的閱讀理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但也應積極引導學生用心與作者對話;當學生有獨特見解時,鼓勵和支持他們,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同時也應當加強學生與文本的深層次交流,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世界,獲得更多的審美體驗。事實上,“齊人”并不是真正的窮人,從他的“施施”和對妻妾“驕”上可以看出,在他的虛張聲勢之下,在他妻妾的眼里,他應當還是有著一定本領的,能養活妻兒的“能人”,家里的經濟并不拮據,只是他炫耀自己的資本是不擇手段獲取來的,而作者正是以此來諷刺那些為追求富貴利達的丟棄自尊,失去人格的人。抓住“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作者所塑造的“齊人”,是物質富裕,而精神貧窮的一類人。他們為了升官,整天在復雜的人群中求張告李,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權力,在無數次的無可奈何中委曲求全,這不是與乞丐一樣嗎?而他們的已有財產和將有財產,豈止是養一妻一妾?現實生活中這樣搖尾乞憐的人不是沒有的。學生之所以會提出開頭的問題,是因為并沒有抓住主旨句正確的理解文意,而錯誤的把“齊人”理解為“窮人”。
3.當學生在解決過程中遇到不能解決的障礙時,教師應當發揮指導性作用。錢夢龍說: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討論得到預期的效果提供幫助和指導。比如,對聯系文本理解“一妻一妾”在文章內容及結構上的作用,學生可以分析就放開讓學生自由討論,主要鍛煉學生的分析及表達能力;對“齊人”是否是“窮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重要點上適當點撥,提升學生篩選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而關于當時的社會狀況,因為涉及內容龐雜,學生對于古代社會的了解在文化層面上又比較陌生,更多的是穿越劇所帶來的誤導,教師根據課堂情況,有選擇地介紹并激發感興趣的學生課下研究。
這節課最終在大家的討論聲中結束了,但也引發了我對于課堂突發事件的思考。教師在一節課中,要做到既活躍課堂,又能理性掌控課堂;既能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又能讓學生在文學領悟、文學修養、文學審美上有所提升。就應當既注重學生對問題的質疑和反思,在語文課堂中作個導航人,也應當加強自身的專業修養,提升文化儲備,為課堂做好更為充分的準備,做好課堂的掌舵人。同時,文言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在于使學生初步接觸古代漢語,感受漢語的歷史演變,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也不僅在于提高現代文的寫作能力。文言文教學的意義還在于有助于了解我國古代豐富燦爛的文化,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為現代文化提供可資借鑒的東西。因此,讓學生真正懂得文言文中的內涵,教師有必要向學生講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識,比如說,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焦母為什么要焦仲卿休了劉蘭芝?探討這一問題不得不考慮當時的門閥制度;在學習詩歌《氓》時,需要讓學生了解當時的婚戀與后代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不同等等。教師只有從自身注重文化方面的積累,才能更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西安交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