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具是前輩智慧的結晶,善于運用工具,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找到成長的捷徑。
剛做快銷業務時,銷售的產品是洗衣粉,菜鳥初飛,到了市場上手腳不知道往哪兒放,更不知道怎么出成績。公司培訓了幾天,筆記記滿了,人也變得更暈了:就賣點洗衣粉、牙膏,分銷、陳列、銷售、回款……里面竟然有這么多事?!
“聽明白了嗎?”經理問我。
“沒明白。”我說。
“‘錢變貨,貨變錢’,就記住這六個字,馬上去市場。”
我就這樣被扔到了銷售一線,開始了槍林彈雨的日子。今天回首當初的經歷,把一些點滴經驗寫出來,希望可以讓后來的兄弟們參考。
找優點,鑄高點
看著銷售老鳥們熟門熟路地來往于各個終端,我卻只能守著很多培訓筆記,像一個百足蜈蚣不知道先邁哪只腳,挨白眼自然也成為常事。
一個代理商看我雖然笨可人還算厚道,就指著一個比我年齡小很多的老業務說:“你看,他做的牌子不如你,但每星期來的時候,都把貨碼得整整齊齊,擦得干干凈凈,所以他的買賣在這一片兒還不錯。”
找塊抹布擦貨,這活兒沒多少技術含量,也真不困難,不就是出點汗嗎。于是,一天二三十個網點跑來跑去,意想不到的是,這塊布一個星期竟然擦出了每個網點老板的笑臉,一個月擦出了商家主動要我的貨,兩個月擦出了生動的陳列面,三個月擦出了眾志成城,半年擦出了萬眾一心。原來“營銷”說到底,就是要你經營人心所向,銷售人情練達啊。
反思自己的出道,菜鳥業務員在這個期間,通過“找優點,鑄高點”來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最重要的。而通過SWOT分析工具(圖1)來簡單清晰地認知自己、規劃自己,是一個捷徑。這個工具用熟了,你就會領悟:SWOT分析有很高的實用性,可以幫助你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用發展的眼光解決當前的問題。
表1是我做菜鳥初期用SWOT分析進行情況描述。S是strengths (優勢)的英文縮寫,W是weaknesses(劣勢)的英文縮寫,O是opportunities (機會)的英文縮寫,T是threats(威脅)的英文縮寫,其中S、W指內部因素,O、T指外部因素。
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能舉一反三的菜鳥兄弟們會發現:可以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形成SO策略;可以利用內部優勢,規避外部威脅,形成ST策略;可以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形成WO策略;可以減少內部劣勢,規避外部威脅,形成WT策略。優勢、劣勢與機會、威脅內容相組合,形成一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會產生像GPS定位導航一樣的價值,讓菜鳥的成長路徑清晰明了。
當時,依靠內部優勢,利用外部機會,我的SO策略是:通過記筆記、錄音方式聽老鳥們怎么說,通過陪同、照相、錄像等方式看老鳥們怎么做。在老鳥們在場時,請他們評價我學他們的過程,做得怎么樣。
利用內部優勢,規避外部威脅,我的ST策略是:先在一個客戶那里把不懂的和生疏的技能做好,到下一個客戶那里就變成熟練工了。
利用外部機會,彌補內部劣勢,我的WO策略是:在車上、床上等零碎的空閑時間,有關快銷的書籍、mp3、錄像反復閱讀領悟,經常反思自己沒做到和沒做好的地方。
減少內部劣勢,規避外部威脅,我的WT策略是:請老鳥們對我的行為經常性指正,再對照公司發的規范教材,評估自己。
這樣執行的結果是,一年后,我的區域業績在公司連續三個月第一。可是剛松了口氣,就發現這種“好景”其實是缺乏持續性的,看著下滑的銷售曲線,開始發傻了。
抓重點,造亮點
知道自己渺小,才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想想可口可樂公司的鋪貨:可樂常年都會擺在終端的核心位置,久久堅持,主推產品變成主導產品,主導產品變成聲譽產品,聲譽產品變成行業標志性產品,給雪碧等兄弟品類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再想想康師傅牛肉面,也是將現有業務與成長中的業務,與即將導入的業務永遠有機結合,牛肉面的陳列后面逐步有了酸辣面、雞肉面、海鮮面等品類。
而反思自己的分銷、陳列、銷售、回款各個環節,是“狗熊掰棒子”,一邊掰一邊丟,鋪出去的貨新品較多,對老產品的維護不充分,工作沒重點,自然也就沒亮點。
當時,公司生動化陳列要求主推的產品是350克洗衣粉,讓主推產品銷量帶動整個品牌,就成為我的要務。
有那塊抹布打底出來的客情關系,只要肯流汗,工作進展就會順暢。接下來的3個月時間里,我通過市場覆蓋檢查不斷分析和實踐,抓重點,造亮點,讓350克洗衣粉在許多店面起到了開路先鋒作用,而后面跟著陳列出來的450克、680克、2000克洗衣粉,還有配套的香皂、透明皂、洗衣皂、袋裝洗發水、瓶裝洗發水,在不同終端形成了無處不在的格局,加上產品質量物超所值,逐步開始成為市場上的首選品牌。同時,對于其中個別不適銷的規格,如450克洗衣粉,因價格、規格消費者陌生僅有少數地區熱銷,則進行跨區域貨品調配,在合適的區域集中售賣,這種調整加快了經銷商們的現金流速。
業務強了,管理順了,經銷商的滿意度提升了,自己在興奮之余,再翻看公司的培訓教材,其實早有一個叫波士頓矩陣的工具(圖2)在引導你成功了,只是平時沒有在意。
波士頓矩陣又稱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矩陣、四象限分析法、產品系列結構管理法等,矩陣區分業務組合4種:
(1)問題型業務,指高增長、低市場份額產品。
(2)明星型業務,指高增長、高市場份額產品。
(3)現金牛業務,指低增長、高市場份額產品。
(4)瘦狗型業務,指低增長、低市場份額產品。
產品市場占有率越高,創造利潤的能力越大;另一方面,銷售增長率越高,為了維持其增長及擴大市場占有率所需的資金亦越多。利用這個工具分析自己的產品組合,可以實現產品之間的互相支持,資金良性循環的局面。
一個菜鳥想要有質的成長,莫過于用市場部的眼光做銷售部的事情。波士頓矩陣在網上、教科書上比比皆是的應用案例,很值得菜鳥兄弟們在執行中靈活借鑒。
找盲點,減缺點
SMART原則是我在菜鳥學飛中用到的另一個工具,其中的S、M、A、R、T五個字母分別對應五個英文單詞:Specific(明確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達成性)、Relevant(相關性)和Time-bound(時限性)。這個工具對于我們尋找業務盲點、減少業務缺點很有幫助。比如,應用在我銷售洗衣粉的業務中:
Specific(明確性):銷售總體目標是否清晰、分階段目標是否明確,對一個業務人員來講很重要。如本月任務是20萬元,可分解為每周目標、每天目標,以及每個鄉鎮、每個村組終端鋪貨目標。
Measurable(可衡量性):每個鄉鎮、每個村組的每次鋪貨的分銷數量、每個終端的生動化陳列的效果、幫助終端銷售與回款順暢,這是基本功。
Attainable(可達成性):通過擴大每個終端宣傳面、陳列面,提升分銷效果。通過重點客戶的堆頭、端頭建設,提升單點銷售質量和數量。
Relevant(相關性):一些農藥為提升噴灑農作物時的附著力,也需配套用洗衣粉,所以部分農藥店面也可作為鋪貨網點。不斷提升網點質量、拓展網點數量,業績自然會逐步提升。
Time-bound(時限性):日事日畢、日清日結是完成總體目標的關鍵習慣,每天統計好銷售進度,才會為后期運作吃下定心丸。
SMART原則的變異版本有好幾個,感興趣的菜鳥兄弟可在網上多查一些,進一步豐富自己。
用工具,走對路
業務做久了,誰都會有這種體會——“會的越多,懂的越少”,市場時常會有很多問題和現象等你克服,而善于運用工具,可以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找到成長的捷徑:
培訓每個網點人員“FAB利益銷售法”,市場份額的質量會提上去;
腦子里有“平衡計分卡”概念,財務、客戶、流程、學習與成長的框架有利于你和客戶的共同成長、共同分享,成長也就具備可持續性;
常用“五力模型”思維去看看市場,認識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目前同行業公司間的競爭,會讓你未雨綢繆。
……
菜鳥學飛,眼界要高行動要低,目標、思考和腳踏實地的行動相結合,才有利于你順利成長,越飛越高。
(編輯:袁航market@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