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枝鉛筆,大部分時間都靜靜地躺在鉛筆盒里,等候著主人的使喚。我看起來是那么簡單,可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出生也曾經歷過無數風雨。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
在大約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古羅馬的人們用金屬套夾著一根鉛棒或者鉛塊寫字。嗯,如果單從字義上看,這才是名副其實的“鉛筆”。因為現在的我肚子里的筆芯是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根本不含鉛。
不過,這有什么呢?我一直在進步。在16世紀,在英格蘭的巴羅代爾,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的礦物——石墨,當地的牧羊人常常用它在羊身上畫上記號,它不僅能像鉛一樣在紙上留下痕跡,而且更黑。后來,人們把石墨切成小條,用細繩或羊皮紙包裝好,專門用來寫字繪畫。(注意!這是我誕生的前奏!)因為用石墨條寫字不僅會弄臟手,而且容易折斷。到了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終于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用水沖洗石墨,使石墨變成石墨粉,然后同硫磺、銻、松香混合,再將這種混合物制成條,也就成了最早的我。
拿破侖和我
也許你不相信,即使偉大如拿破侖,和我也有一段不可不說的故事。在18世紀末,世界上還只有英、德兩國能夠制造出我們。因此,當拿破侖發動了對鄰國的戰爭后,英、德兩國便不準我們到法國去,對此,拿破侖十分惱火,他下令化學家找到石墨礦,造出我們。
雖然法國的化學家很快找到了石墨礦,但由于質量差,儲量少,化學家便把石墨粉用黏土混合,做成棒形,然后放入窯里燒烤,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既好看又耐用的鉛筆芯,最后用木塊對我們進行包裝。一直到今天,我們大多都是這樣誕生的。
我的親朋好友們
在制造廠,我曾和無數親朋好友交談,傾聽著它們的故事。服務于各個行業的它們,有著不同凡響的鉛筆的一生。現在,讓我隆重介紹它們出場吧!
藝術鉛筆
這種鉛筆專為藝術家使用,個個被標上了歐洲體系的刻度,從“H”(為硬度)到“B”(為黑度)。
一套藝術鉛筆的變化范圍是從非常硬的淺色鉛筆到非常軟的深色鉛筆,通常從最硬到最軟的范圍可以表示如下:
太空鉛筆
太空鉛筆誕生在中國,主要用于在太空上書寫。它約有一般的鉛筆六七倍那么粗,但重量不到40克。為了防滑,在手捏的位置上加上斷紋。
彩色鉛筆
彩色鉛筆的筆芯不含石墨或含石墨較少,顏色更是五花八門。由于彩色鉛筆和紙的接觸面較少,可以畫出比較細膩的畫,因此也深受人們的歡迎。
環保鉛筆
為了減少污染,設計師發明了各種環保鉛筆,其中有一款便是100%再生紙環保鉛筆,除了筆芯以外的其他部分都是使用再生紙制作完成。
更多的我的故事
●世界上最大的鉛筆站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鉛筆廠門口,高20米,做仰天長嘆狀。成分:木材和聚合物。
●據說,平均一枝鉛筆可以畫53千米長的線,或寫4萬5千個字(英文)。有沒有人測試過呢?歷史記錄顯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