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詮釋了將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融合一體的教學實踐嘗試,在相關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從教學的模式以及運行方面探索了如何處理好大學英語教學向專業英語教學的過渡問題,并闡釋了大學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階段轉向專業英語階段中所應起的橋梁作用和主導作用,以及選擇相關教學資料,設計過渡性課程的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英語 專業英語 脫節 教學過渡
一﹑背景
在我國的普通高校里,各院系一般是在大一至大二開設大學英語,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熟悉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提高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到了大三時才開設學科專業英語這門課程。在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語已經成為交流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民航領域,英語已經成為各類專業人士的工作語言。我校,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作為目前全球辦學規模最大、教學水平一流的民航高等學府之一,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尤其重視。我校學生在學完大學英語之后就要進行專業英語的學習。專業英語教學既不是單純的語言課,也不是單純的專業課,而是一門語言應用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它圍繞專業交流的實際需要,既要幫助學生掌握專業方面聽、說、讀、寫、譯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又要幫助他們能夠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信息,培養學生能順利閱讀英文專業文獻資料,并且能以英語為工具在本專業相關領域內進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成為民航業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具體而言,對于熱動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著重培養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以及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順利地閱讀、使用飛機維護手冊,查閱相關資料,熟悉各類飛機的服務通告(SB)、技術信函以及改裝指令(MOD);能熟練使用專業英語準確描述故障現象和處理方案,并能用英語流利地與外籍工程人員進行技術交流。
但由于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在背景知識、專業術語、應用范疇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同,這就可能導致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的脫節。這就有必要進行從大學英語向專業英語的教學過渡,而且應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它擔負著促進學生完成從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到英語應用階段過渡的任務,培養學生能順利閱讀英文專業文獻資料,并且能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并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貯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或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呈現著,更應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想法,洞察他們想法的由來,以此為根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建構主義雖然非常重視個體的自我發展,但也不否認外部引導,即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和引導作用。我們認為,建構主義理論對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由此可見,由于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真實的任務和學習領域內的一些日常活動或實踐。這些接近生活真實的、復雜的任務整合了多重的內容或技能,它們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意義性。
以我校的熱動專業為例,雖然從大學英語到機務專業英語的突變勢必給學生帶來專業術語、語篇理解、閱讀量等方面的諸多難度沖擊,但是起主導作用的語言教師完全可以選擇相關教學資料,設計一個折中的過渡性課程,以此構建一座從基礎階段通向專業階段的橋梁。在第四學期,大部分同學已經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從而對將來的英語學習比較茫然,沒有目標,加上那時專業課程還不算飽滿,學生正在開始逐步了解專業課程及相關術語,對專業英語的了解還比較匱乏。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開展從大學英語到專業英語的過渡教學能填補學生的英語學習真空期,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鞏固和提高專業知識。
在第四學期,我們嘗試給熱動學生設計這樣一個過渡課程,包括大約20篇熱動專業傾向的英語趣文閱讀以及相關視頻,材料主要來自相關的課本、報紙雜志和網絡資源。這些材料中包含的專業詞匯量極其豐富,而且內容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
認知科學研究發現,教學與學生熟悉的情境相融合可以提高學生成就,強化學習態度。比如,教學可以創造這樣一個場景,幾個機務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然后通過熱身的方式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已知信息,如:
① What kind of problem is occuring?
② What should the maintenance engineers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③ Is it important to use AMM (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 And why?
學生通過口頭討論對每一個問題都列舉了一些相關單詞,教師有選擇地將其劃分為大學英語詞匯和熱動專業詞匯。在對這些詞匯進行解釋,確保學生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讓學生進入到剛才那個場景中,試著用剛學習的專業英語詞匯來進行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并試著解決問題。在這個具體而現實的場景中,他們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以及對將來工作的一些了解,能更真實地展現他們的語言才能和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搜尋策略,而且教會他們如何在工作中使用這種策略以及跟他們工作相關的專業詞匯。
為了進一步深入對上面所提到的那個設定場景的理解,教師可以選擇相關視頻來加深學生對專業英語詞匯、專業知識以及對行業責任感的認識。比如,在剛才那個場景中,如果工作人員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和程序來完成飛機的維護工作(比如,在1990年6月10日,英航5390航班飛機的駕駛室中其中一塊擋風玻璃突然飛脫,并將機長吸出機外。雖然憑著副駕駛的努力,飛機安全降落于南安普敦,而且正機長也奇跡般生還,但英航位于伯明翰國際機場的維修部門,因他們沒有按照英航的維修程序,并使用了不合規格的零件而受到公眾的強烈譴責),可能會造成一些事故的發生,甚至可能導致空難。學生從視頻中不僅會獲得相關專業知識,也會增強行業責任感,也為他們以后的專業英語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和心理基礎。
語言學家認為,如果學生所學的語言材料與他們的需求相關, 他們就會有學習動機,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就會增強。外語學習動機是人類行為動機之一,它表現為渴求外語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求知欲。有動機的外語學習,效果極好,而無動機的外語學習,往往把外語學習作為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 而外語成就動機是外語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它是指外語學習者愿意去學他認為很有價值的外語,并力求把它學好,取得好成就,反過來取得好成就后又進一步強化了他的成就動機。所以,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有興趣,有投入,既能獲得成就感,又能鞏固和提高專業知識,也拓寬了閱讀視野和專業詞匯,反過來又強化了他的成就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習效果就會越來越好,也就會為學生今后真正進入專業英語學習樹立信心。
選用新穎的熱動專業傾向的英語閱讀材料和教學模式,不但能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反饋,也對課文所涉及的專業詞匯產生深刻影響,并形成一定語義場。為了進一步加深對主題的探討,拓展更多的相關詞匯,深化學生的現有詞匯知識,根據詞匯產出理論,教師會布置學生課后登錄相關網站,補充閱讀相關材料。在課堂的基礎上引用網絡協同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習資源,加深了所學知識內容的深度,擴大了知識面,拓展了專業詞匯量。
這種與“真實世界”相關的場景能促進學習自主性,學習者自主學習也意味著他們意識到了課堂所學知識與自己學習需求之間的關系。教師除了鼓勵和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之外,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尤其是將來要從事機務工作的熱動專業的學生。機務工作者從來都是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工作,對于如此龐大而精密的飛機系統,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對飛機的維護工作,所以合作精神對機務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合作學習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首先確保一定難度,使得單個學生無法完成而必須合作完成,其次要使學生易于參與,即使學業不理想的學生也能為小組學習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獲得同伴的尊敬。
所以課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選擇閱讀篇目,并做好讀書筆記,然后在下一次上課時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呈現本單元詞匯,以及網絡上拓展的相關詞匯。這樣的活動既激活學生內化了的語言知識,又推動他們理解和吸收專業知識。課后要求學生前往網站選擇話題論壇社區,去領略網絡世界里英語學習者對此問題的高見,并嘗試發表自己的意見,進一步運用專業詞匯,促使他們從交際中鞏固和不斷拓展語義場詞匯,使語言輸入被吸收、內化,最終被輸出。
通過這種課堂的熱身式討論、老師的講解、視頻演示、學生進入真實場景的參與、課后閱讀、做讀書筆記、上課時的小組交流以及網絡上的專業話題討論,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專業英語詞匯,豐富了專業知識,還拓寬了知識面,激發了潛能,增強了信心,為進一步進入專業英語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結語
從大學英語向專業英語的教學過渡著眼于選擇新穎的與熱動專業相關的資料,設計過渡型教學模式,同時運用網絡協同教學模式,在第四學期,即學生進入專業英語學習之前,開展一學期將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融合一體的教學,培養學生在大學英語階段之后就開始進入與自己的專業密切相關的英語會話、閱讀、寫作等課程,以求學以致用。
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過程要適合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要能刺激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而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教學手段的創新和開發開辟了一個新途徑。所以說教學的方法應是動態的,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的融合和折中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學生需求,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大學英語教師雖然不能進行純粹的專業英語教學,但有能力為學生今后順利步入專業英語教學做好接口和鋪墊工作,設計出起到橋梁作用的過渡性課程,這樣既能繼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又能將學生準確引入專業英語之門,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既保證他們的英語水平穩步提高,又培養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以滿足他們今后所從事的專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慶麟. 教育心理學[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0.
[2]葉建敏. 做好大學英語教學向雙語教學過渡的接口工作 [J]. 外語界,2005(2).
[3]嚴玉萍 . 設計有效教學(第四版)[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56.
[4]賈冠杰. 外語教育心理學[M].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