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注重提高個人品德修養,結合時事政治,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未來,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 農村 思品教學
新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注重提高個人品德修養,結合時事政治,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推進思想品德教學的素質教育。因此,我認為農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選擇教材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是有情感性、生活性、實用性的課程。新課改后的教材,版塊豐富,教學活動情境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但有的情境設計與農村學生生活不實際,教師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教材。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學生的這種學習動機從何而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去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如設置懸念、創設情景等,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狀態。比如講到網絡與青少年的學習,在農村有許多學生較少接觸電腦,他們就不可能明白上網能給學習帶來的方便或者上網的樂趣,同樣也不可能明白那些上網成癮者給學習生活帶來的危害。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在信息時代網絡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上網,有必要地介紹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和學習需要的健康網站給學生。同時強調上網不僅是玩游戲,更重要的是在網絡中尋找我們所需要的知識,擴大我們的思維視野。
二、課堂教學多渠道展開,教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結果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更不能使學生的品德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教學中,我按新課程理念,以課本為基礎,以社會為課堂,教育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一)采用情境+問題式,以采用教材中情境為主,依據情境提出問題。問題可以由雙方共同設計,改變以往一問一答的形式,允許不同意見、觀點的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調動每個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農村,教學設備不足,教學用具單一,除了一本教材,教師可利用的教學資源不多,但是可以激發學生自制教學用具,引導學生創造性的設計自己能做的教具,可以使課堂氣氛教學異常活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的情感,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比如在清明節時參與到烈士陵掃墓活動,在“三月三”活動中,組織學生調查自己所在村莊的民族習俗等。
三、進行典型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農村,有許多學生不愛學習,他們的品德與社會發展需求相差甚遠,更不懂得品德修養是要通過學習才能提高的。“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教師要善于教會學生自學的能力,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學生可以先自問自答,然后過渡到課堂教學中的共同探討難點、掌握所學的重點和難點,獨立研究解答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通過幫助“典型”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此帶動全體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品德修養。覺得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興趣”激發求知動機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事物發生興趣,才會去探索、才會自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但這種好奇心持續的時間比較短,這就要求教師去引導和加強這種好奇心。一門功課往往是學好了才喜歡,喜歡了會學得更好,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過程。教師要利用這個過程,使學生從剛開始的喜歡,從而有了一點成績,進而更喜歡它,最后學得更好。
(二)“任務”養成自學習慣
讓學生在學習后有成就感,使得他們有了再學習的動力,從而漸漸地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剛開始學習一種新內容時,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他們就會感到無聊,就想去接觸更新的東西。
(三)“爭論”促使自覺學習
我發現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討論時間,學生之間的討論和師生之間的討論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學生是少說多聽,而前者卻是多想多說。在同學之間爭論問題時,每個人都會毫無顧忌的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當意見發生沖突時,他們會求助老師或書本,甚至動手實際驗證它的正確性。我經常有意制造一個問題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最后把結果告訴我,而幾乎每一次他們都會發生意見沖突,進而查找資料,遇到看不懂的會來問,最后通過實踐證明后告訴我結論。但是每次當一個問題剛剛解決就馬上產生新問題,因為這是他們在找資料時發現的,可是我并不馬上讓他們去求解,只有我覺得這個問題適合他們這個年齡的孩子去研究時才會交給他們,若我覺得不適合他們,我會直接用簡單易懂的話解釋給他們聽。
教學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了學生興致、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
總之,觀念帶動更新,新課改下的思品課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未來,傳統的、陳舊的形式主義教學,使思品課真正起到陶冶情操、凈化靈魂的作用,成為指引學生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長的重要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