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職業生涯規劃,即把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通過對個人職業生涯主客觀因素的分析、總結與測定,確定學生的奮斗目標,為此,本文分析了職業規劃對中職會計教學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職業規劃 會計教學 建議
隨著當前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與精細化,專業強、素質高的財務人員成為很多中小企業及事業單位都迫切需要的人才,所謂專業強、素質高,必須符合下面幾個條件:一是具備會計、財經等相關專業,二是必須通過國家各等級會計職業資格考試,三是要取得會計上崗資格證書。具備其中一條很容易,但如果三條全部具備就很困難。所以一些職業學校要適應社會需求,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從學生入學開始就要創建職業規劃理念下的新型會計專業教學體系,從而更好地向社會輸送專業技能人才。所以說,根據會計專業人才職業能力要求,在會計教學中,指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職業生涯規劃對會計教學的影響
(一)促使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有效引導會計專業學生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通過學生自己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定位,尋求、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盡快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二)提升學生應對競爭的能力
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有競爭才有發展,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來說,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然后再付諸于實踐。此外,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發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明確奮斗的方向,提高成功的機率。
(三)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針對性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向開放、互動型教學方式轉變,建立、形成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培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新精神,最終達到有效實現對實踐教學的意義建構。
(四)培養學生自主技能操作能力
會計技能操作是中職在校生必須掌握的技能,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填鴨式地教,學生機械地學,雖然也能完成教學過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不能真正領會與掌握專業技能。學生在有了職業規劃的前提下,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們很清楚掌握好專業技能操作對他們的將來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于是就會積極主動參與,很多步驟愿意親自動手解決。如果學生在校實習期間已經有意識去培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再加上教師的輔導,學生技能操作就會事半功倍。
二、如何在教學中開展職業規劃的建議
(一)有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比、分析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優缺點,從而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有效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可以提高職業指導本身的質量與水平,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提升職業指導的教育功能,使職業指導工作融入人才培養的每個階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讓學生充分了解會計職業的特點
職業是社會分工的直接產物,是勞動者以獲取穩定收入為目的、從事連續性、相對固定的專職工作。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計職業的含金量也隨之逐步提升,對從事會計行業人員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從學生一開始入校開始,就可以通過講座、報告等多種形式對會計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培訓,為他們介紹會計工作崗位的性質、會計的職業特點以及會計的職業能力要求等,幫助學生根據會計職業的需求與自身水平、興趣愛好等進行專業學習。
2.讓學生充分了解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
在學生了解了會計職業特點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系統地向學生介紹本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方案及課程開設的情況,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使學生把會計職業需求與專業的學習相互結合起來,制定長期、短期學習計劃與職業規劃,并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學習。
3.加強職業規劃和指導機構的建設
有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必須具備下面三個條件:一是建立職能機構,二是配備專任專職教師,三是開設相關課程。建立相關的職能機構,是提高就業指導科學性與系統性的保障;專職的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教師也非常重要,必須經過專業的培訓與考核;《會計職業規劃》課程的開設要納入教學計劃,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常抓不懈,另外還要保證職業規劃指導的教學時間與實踐空間,實現職業規劃指導的規范化、系統化。
(二)完善會計專業教學體系,適應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1.修訂培養方案,突出培養特色
(1)改革、創新會計職業素質教育系列課程
會計職業素質教育是會計職業教育的基礎及重要組成部分,就如建筑物打地基,地基打得牢固,樓層就會堅固,否則樓層再漂亮、再高也隨時有倒塌的可能。如果缺失會計職業素質教育,將會直接影響合格會計職業人才的培養。因此,必須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大力增設會計職業素質教育的系列課程,其中包括《會計職業規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公共關系》等。
(2)改革、創新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會計專業課程內容的設定要充分結合會計職業崗位對培養對象的要求。在課程設置方面,要走綜合課程體系路線,打破學科界限,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會計專業技術實踐能力為目標,設立課程體系。新修訂的培養方案將專業課程設計為專業核心課程模塊與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兩大部分。其中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的建構以會計工作崗位需求的技能為根本,圍繞技能需求來設計課程內容,從而進行課程教學方式方法設計;專業拓展課程模塊采取以工作過程為基礎的任務驅動式課程體系設計模式,對崗位能力進行分解,根據會計工作崗位的需求進行分類及建立起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2.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對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為了適應會計職業的需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幫助學生了解會計職業、認識自己,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要從會計工作崗位能力的要求介紹每門專業課的知識點、設計教學內容、采用項目任務式的教學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學科常用的情境教學、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特色教學。實踐教學環節也需要強化,加強校企合作,建立開放、完善的實習基地。
總之,中職學校要為社會輸送專業強、素質高的財務人員,必須從各方面加強管理,緊跟時代步伐,以職業規劃為導向,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功效,不斷改革、創新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以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淑萍.試探新世紀會計教育的創新[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2).
[2]胡國慶.對高職高專會計教育改革的思考[J].吉林財稅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1).
[3]王靜.入世后我國會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方向[J].經濟師,2004(06).
[4]張文艷.淺談會計教育的創新與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08(06).
[5]孫潔華.淺論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育的改革[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