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元化評價是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發展的基本趨勢。本文根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實踐,分析自學考試評價體系的現狀與歸因,論證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力圖推動自學考試教育向職業型、技能型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自學考試 多元化評價方式
1981年,自學考試制度正式確立,它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具有學習形式靈活、高度開放、學習費用低等特點,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迄今為止,自學考試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些問題,本文就從改革評價方式的角度來論證自學考試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問題與歸因
學生離不開考試,更離不開學業評價。學業評價作為教學指揮棒,盡管處于教學管理過程末端,但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著巨大作用。而傳統的自學考試一直存在著“一考定終身”現象,給考生造成很大壓力,原因如下:第一、考核內容不合理。傳統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對學生學業的評價是以課程終結考試為核心,采用書面的、量化的、客觀的、整齊劃一的標準化知識點考試方式,重記憶輕理解、重考試輕實踐,其實質還是應試教育。第二、考核形式過于單一。目前,自學考試都是采取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閉卷筆試的考核模式。第三、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方式容易使學生忽視對課程內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導致“考什么就學什么”的心理頻頻出現,他們往往是考前突擊看書甚至死記硬背。因此,改變自學考試現有評價方式非常必要。
二、必要性與可行性
打破閉卷方式在自學考試中占主導地位的現狀,實施著眼于整體的、發展的和實踐的學業評價方式,既是提高自考質量的關鍵,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舉措。
第一、從時代背景來看,建立多元化評價方式是世界各國高等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的基本趨勢,表現在:其一,評價功能的多樣化和發展化。多元評價重視評價的各種功能,尤其重視對學生學習的發展作用。其二,評價內容的綜合化。評價改革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看重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綜合素養的養成,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其三,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改革提倡根據評價方法的優勢和局限,根據評價內容的要求選擇最佳的方法。其四,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多元化評價強調學習是動態的過程。其五,評價主體多元化、被評價對象主體化。評價主體多元化指參與評價的人員可以有教師、同學、家長和學生等。評價主體多元化,對實現評價功能、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從現實要求出發,建立多元化評價方式是解決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有問題的重要途徑。從理論上看,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評價應是這樣的狀態:其一,既要重視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更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課程實施的過程評價。其二,既要注重對知識掌握能力的考核,更應注重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其三,不僅要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還應針對不同類型的應考者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然而,紙筆測驗一直是自學考試最主要的評價方式,也是人們認為相對公平的測量手段。在新的外界環境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在這一綱要的指導下,顯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評價體系,更應突出能力的培養與考察。
第三、從研究角度來講,開展多元化評價方式研究是自學考試理論發展和改革實踐的客觀需要。多年來,學生學業成就評價問題一直是國內外教育家們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我國的教育理論家們也結合本國實際提出了很有建樹的看法,尤其是自90年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單一的紙筆測驗及標準化考試可能帶來的弊端:第一,由于評價過程和學習過程相脫離,因而測量的結果是學生知曉什么,而不是學生能做什么,所測量的許多內容是被肢解的知識片斷,難于評價創造力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二,由于評價對學習的導向功能,紙筆測驗和標準化測驗可能對學習過程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習活動與評價方式的矛盾始終存在,評價方式的變革成為不可回避的問題。90年代以來,多元評價已成為美國教學評價發展的方向,成為評價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綜觀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研究者對自學考試的評價方式研究甚少。
綜上,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評價體系的現狀與歸因,論證了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希望本論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如何進行多元化評價方式改革提供一些思路或參考性意見。
參考文獻:
[1]張遠增. 高等教育評價方法研究.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2]田中耕治. 教育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小融. 多元化學校教育評價.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劉五駒. 實用教育評價理論與技術. 蘇州大學出版社,2008.
[5]胡中鋒. 教育評價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6]蔡曉良.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評價.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