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的同時,在人格修養的養成教育方面負有極大的責任。本文對音樂教育以情感性和審美性塑造學生人格、對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及對學生人格的養成教育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育 審美價值 人格修養 養成教育
前言
音樂是當之無愧的“最情感的藝術”。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人們通過音樂活動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端正自己的品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音樂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音樂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整合人格的作用。
一、音樂教育以情感性和審美性塑造學生人格
音樂教育的重要價值應該是審美教育,我們的課程改革將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類變得文雅和充滿愛心,這才是我們音樂教育的理想目標。因此,無論是課程標準還是教材,乃至教學的全部過程都必須體現這種理念。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具有音樂審美鑒別能力的音樂聽眾。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必須調整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堅持下列音樂審美教育的基本原則:教學中,應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訓練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理解“整體大于元素的總和”這一心理學原理,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
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表達和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有著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樂教育就本質上來說就是情感和審美教育。另一方面,音樂教育的情感性和審美性是獨特的,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音樂課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徑。
二、音樂教育對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許多國家都把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國在六十年代為了研究音樂對人在創造能力發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學設立了“零點項目”研究部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美國政府將音樂列為核心課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我國也曾經對音樂在開發人的智力給予了較多的關注,許多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但我們在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收效并不顯著,尤其是受某種功利性的影響,使得音樂教育對人的智力開發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我們有必要重申音樂教育的創造價值。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被所有學科青睞,但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尤為突出。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我們稱其為三度創作:作曲、表演和欣賞。無論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著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特點,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聽眾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這一特征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盡量不結束真理。其三,音樂的情感特征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它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我們相信,每個人的表演都是個性化的體現,每個人的聽賞都是獨特的理解。
三、音樂教育對學生人格的養成教育
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學生人格的塑造。
首先,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完善知識體系。大學的學習生活是絢麗斑斕的,搭建了廣闊的藝術平臺,這里是學生開闊視野、放飛理想的天堂,學生能欣賞到大量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學習掌握藝術特長,了解藝術內涵,提升藝術修養,這樣不僅增加生活情趣,還有助于促進社會競爭能力。
其次,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塑造健全人格。進行藝術修養,能引導學生步入藝術殿堂,接受藝術熏陶,更深刻地體會優秀藝術作品的精華,挖掘特有的藝術才能,汲取進步的思想營養,豐富精神生活,從中找到人生樂趣,發現自身價值,以健康自信的心態面對未來。
總之,經過音樂熏陶的學生,其性情、精神、氣質以及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水平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具有牢固的穩定性,能讓其一生獲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習慣的審美能力,使他們明是非、知善惡、識美丑,通過音樂形象激勵學生積極進取、蓬勃向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因此,學校音樂教育應以育人教育為宗旨,努力做到以樂輔德、促智、怡性,從而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曉偉.流行音樂對高校學生的審美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0(09).
[2]朱鼎鼎.音樂對健全學生人格的探討——以高職高專院校非音樂專業開設音樂課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0(29).
[3]李曉梅.淺議如何將音樂教學與人格教育和諧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