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毛澤東的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的思想,是毛澤東民族思想中的一部分,是在發展中解決民族問題的經驗總結,毛澤東的這一思想對于我們今天解決民族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民族思想 民族發展 現實意義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少數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于自然的、歷史的、社會的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近現代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逐漸的落后了,和漢族及內地的差距越拉越大。毛澤東在探討中國民族問題時,提出了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的思想,在今天對于我們如何盡快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問題,縮小地區差距,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毛澤東的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的思想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把發展民族經濟文化、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確定為黨和國家民族工作與邊疆工作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幫助少數民族大力發展經濟、文化的任務。
(一)毛澤東在批判大漢族主義的過程中提出要幫助各少數民族的思想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夜,在中國面臨著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斗爭的關鍵時刻,為了團結全國人民,爭取光明的前途,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和保障全國人民取得抗戰的最后勝利,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工作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專門論述了少數民族問題。毛澤東在這里批判了大漢族主義,他講道:“國民黨反人民集團否認中國有多民族存在,而把漢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稱之為‘宗族’。他們對于各少數民族,完全繼承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政府的反動政策,壓迫剝削,無所不至……這是大漢族主義的錯誤的民族思想和錯誤的民族政策。”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為了封鎖和包圍陜甘寧邊區,為了同化和消滅蒙古民族,在伊克昭盟地區推行了一條“反共滅蒙”的反動政策,從而釀成了震動全國的“伊盟事變”。于是毛澤東提出:“共產黨人必須積極地幫助各少數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這個政策。”據毛澤東的前文,這個政策是指孫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里說的“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有兩方面之意:一則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二則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而奮斗;必須幫助各少數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包括一切聯系群眾的領袖人物在內,爭取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解放和發展,并成立維護群眾利益的少數民族自己的軍隊。他們的言語、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應被尊重。”當時,在陜甘寧邊區和華北各解放區,在對待蒙回兩民族的態度上,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民族思想,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黨的政策也得到蒙回等少數民族的擁護和支持。
(二)毛澤東從國家整體利益的戰略高度提出幫助少數民族的思想
毛澤東從國家整體利益的戰略高度來觀察和認識、處理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1953年毛澤東接見西藏國慶觀禮團、參觀團代表時指出:“幫助各少數民族,讓各少數民族得到發展和進步,是整個國家的利益。各少數民族的發展和進步都是有希望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構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哪個民族不發展都是不完整的。毛澤東指出:“我們要和各民族講團結,不論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團結。例如鄂倫春族還不到兩千人,我們也要和他們團結。只要是中國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對帝國主義、主張愛國和團結的,我們都要和他們團結。”因此,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 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從建國初期的國情來看,我國各少數民族由于長期遭受國內反動統治階級與本民族剝削階級的壓迫剝削,經濟、文化水平發展程度比較低;近代以后又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經濟、文化受到極大破壞,發展更加緩慢,處于極端貧困和落后的狀態。毛澤東充分認識到,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需要, 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
(三)毛澤東從各民族的互補性上提出幫助少數民族的思想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各個民族之間經濟上具有互補性。1955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毛澤東指出:“要反對大漢族主義,不要以為只是漢族幫助了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很大地幫助了漢族。”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毛澤東指出“我國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地方,是什么人住的?是漢族住的,還是什么人住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的地方是少數民族居住的。那里物產豐富,有很多寶貝。”同時毛澤東從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再一次強調幫助少數民族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幫助少數民族很少,有些地方還沒有幫助,而少數民族倒是幫助了漢族。”“少數民族在政治上很大地幫助了漢族,他們加入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就是在政治上幫助了漢族。少數民族和漢族團結在一起了,全國人民都高興。所以,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經濟上、國防上,都對整個國家、整個中華民族有很大的幫助。那種以為只有漢族幫助了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沒有幫助漢族,以及那種幫助了一點少數民族,就自以為了不起的觀點,是錯誤的。”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是整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各民族之間必須相互幫助, 共同發展。為此,毛澤東提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質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我們必須搞好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鞏固各民族的團結,來共同努力于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
總之,在不同的時期,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國情,毛澤東始終主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這是關系到整個國家利益的方針、政策。
二、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殊地位
新中國成立已經60多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國多民族的國情沒有發生變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特殊性仍然存在,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一)民族地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我國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邊疆。我國共9個邊疆省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136個邊境縣(旗、市、直轄區),有107個民族自治地方與14個國家接壤,有30多個少數民族與境外同一民族相鄰而居;邊境地區總面積212萬平方公里,民族自治地方占92%;邊境地區總人口2050萬人,少數民族占51%;全國陸地邊境線長2.2萬千米,民族自治地方占1.9萬千米。因此,民族地區的穩定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對保衛國家邊疆安全,發展同鄰國的友好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民族地區經濟上的特殊性
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為1137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49%。民族自治地方總面積達61602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64.2%;牧區、半農半牧區草原面積30000萬公頃,占全國的75%;森林面積5648萬頃,占全國的42.2%,森林蓄積量52.49億立方米,占全國的51.8%;水力資源蘊藏量4.46億千瓦,占全國的66%。全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中民族地區占到85%以上,是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民族地區的經濟及其他各業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內蒙古的羊肉、牛奶、羊毛和羊絨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原煤產量躍居全國第一位。 新疆棉花產量占全國的39.5%;番茄醬生產能力占全國的90%以上,形成了亞洲最大的番茄生產加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居全國第四位和第一位。 廣西已成為我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加工基地,產量占全國的60%。云南鮮花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位。云南和貴州的烤煙產量占全國的45.9%,位居全國前兩位。廣西、貴州和寧夏已成為我國氧化鋁和電解鋁的重要生產基地。旅游業已逐步成為民族地區的支柱產業。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國少數民族人數少,占的地方大。論人口,漢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壓倒優勢。如果漢人搞大漢族主義,歧視少數民族,那就很不好。而土地誰多呢?土地是少數民族多,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實際上是漢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資源很可能是少數民族‘物博’。”民族地區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民族地區文化上的特殊性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使得我國文化多姿多彩。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在國務院公布的兩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28項中,少數民族項目有367項,占35.7%,55個少數民族都有項目列入。在2011年5月23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少數民族項目約占28%。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中國項目有22個,其中少數民族項目有8項。民族自治地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66個,世界文化遺產有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麗江古城等2個,世界自然遺產有九寨溝、黃龍風景名勝區和“三江并流”自然景觀等3個。另外,少數民族古籍也非常的豐富,截至2008年底,已搜集少數民族古籍數百萬種,整理11萬余種。《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一、二批已收錄少數民族古籍377種,中國民族圖書館等5個單位列入第一、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中,納西族東巴古籍文獻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國政府設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格薩爾》(藏族)、《江格爾》(蒙古族)、《瑪納斯》(柯爾克孜族)專門工作機構,收集、整理、翻譯和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近年來,國家撥付巨資支持校勘出版《中華大藏經》計150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中是一朵朵燦爛的奇葩、一顆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貫徹毛澤東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的思想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使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我們也看到,在新形勢下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新矛盾,特別是地區差別的拉大,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漢族和東部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由此產生的民族矛盾和社會問題頻頻發生。解決好這些矛盾和問題事關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我們今天再一次重溫毛澤東的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的思想,對于解決民族矛盾和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從戰略高度重視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
民族地區的戰略地位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民族地區擁有我國大部分邊境線,很多民族都是跨界民族,這些民族由于在民族屬性上屬同宗同源,且歷史上長期形成的通婚互市、探親訪友、拜佛朝廟、節日聚會等傳統來往從未間斷,使居住在我國邊境的邊民與周邊國家的同一民族存在著在民族、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等方面一定程度的認同。而邊民在判斷自己的國家歸屬時,常常以經濟利益或生活條件作為衡量的標準。如果鄰國在對待同一民族的民族政策或邊境地區的經濟政治政策方面優惠于我國,就會導致部分邊民的外遷。另外,各種反華勢力利用邊民的這種特殊性,通過宗教、毒品、槍支等對邊境地區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對邊民的行為和思想進行控制,并把邊境地區作為他們進行反華活動的重要區域,這種反華勢力的滲透行為必將影響到我國邊境地區的穩定和國家安全。民族地區的地理狀況和經濟發展的歷史決定了它的經濟發展必須走一條不同于內地的道路,不能單純用市場經濟的法則來推動整個經濟發展,必須依靠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靠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否則民族地區的經濟利益得不到相應的保證和提高,民族地區的社會和諧和穩定就無從談起。因此,要把對邊境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幫助和扶持,提高到關系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認識。
(二)誠心誠意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
毛澤東明確地指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誠心誠意就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把幫助少數民族發展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或表面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原有的經濟基礎差、條件落后,各地區發展出現差異性,在這個過程中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落后了,和其他地區拉大了差距。要縮小這個差距,單純依靠少數民族地區自身成長是很慢的,必然跟不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和其他地區的差距只能是越來越大,所以必須依靠國家的特殊傾斜政策,而這個政策一定是可以激發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內在活力,而不是單純的補貼,或單純的免稅或減稅。比如,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大型項目,同時利用項目的輻射作用帶動地區經濟的內生發展,啟動內在發展機制,同時注重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吻合性,通過幫助和扶持真正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建立真正的資源開發利益補償機制
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為其經濟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民族地區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上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利益分享的問題。隨著西部民族地區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進一步加大,資源開發決策中表現出偏重國有大中型企業“獨占式”開發、民營大資本“買斷排擠式”開發,卻往往忽視資源開發區的少數民族利益和地方利益,出現“窮了當地百姓與政府,富了開發公司與老板”的尷尬局面,因而制約著資源與社會和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社會不穩定隱患。因此,建立資源開發利益補償機制,關系著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持續發展。
在民族地區建立資源開發利益補償機制,絕不是單純地給當地一點補助或補貼,補助或補貼是不會有持續性的,最有效的應該是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利益共享也就是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的股份制公司,地方和當地居民享有一定的股權,這樣一方面使開發企業產權多元化,另一方面,使當地政府和居民可以得到持續增長的收益補償。利益共享,可以減少和避免由于利益的糾紛造成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同時,也使民族地區得到進一步發展的資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內生性的動力,達到持續的、良性的循環。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1:1084.
[2] 毛澤東:接見西藏國慶觀禮團、參觀團代表的談話. 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 毛澤東文集(第六集). 人民出版社,1999.
[4]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毛澤東文集(第七集). 人民出版社,1999.
[5]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白皮書). 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