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屬于舞蹈普及教育,它將舞蹈教育滲透在普通教育之中,與普通教育同步進行,教育覆蓋面比較寬泛。這種舞蹈教育對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對于開發青少年的智力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普通高校 普及 舞蹈教育
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屬于舞蹈普及教育,它將舞蹈教育滲透在普通教育之中,與普通教育同步進行,教育覆蓋面比較寬泛。我國高校公共舞蹈教育,一般以舞蹈選修課或社團的形式存在于各類高校中。相比較我國高校專業舞蹈教育的建設,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很少受到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近年來我國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并且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出于全國各高校類型、學生、學校領導、舞蹈師資以及各高校所處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普及范圍和教學質量發展極其不平衡,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如何改變現狀,是非常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的。
一、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
(一)選擇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
面對普通高校的學生,他們缺乏舞蹈基礎,大部分沒有接受過舞蹈訓練,但往往他們理解能力強,學習愿望強烈,只是身體的柔韌度和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差。所以在為普通高校學生制定訓練方案時,要盡量避免身體上的傷害。首先應考慮盡量減少軟開度的訓練,適當簡化或改編要求過高的動作,應該注重和強調基本形體姿態、呼吸、表情及舞蹈感覺的訓練,以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待基本形體動作初步掌握后,再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訓練潛力,為他們量身編排一些小舞蹈,使學生們學有所用,在各種晚會及聯歡會中可以一展身手,顯示自己的舞蹈才華。
(二)選擇合理多樣的課程設置
舞蹈公共選修課的課程設置要做到內容豐富多彩。在選課內容上,要借鑒藝術類院校的課程設置,從美育和充實教學內容的角度出發,開設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爵士舞、舞蹈史論、舞蹈鑒賞、舞蹈創編等,盡量做到選課內容多元化。在課程設置的層次上,可根據學生的需求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在學時方面,讓學生可以連續選課,以保證充足的課時。形成一個寬大范圍的課程空間,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需選課,使學生可以盡情挖掘自己的潛力,發展個性。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普通高校應吸取藝術類院校參加各種演出活動的經驗,在普通高校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教師要多提供機會給每一個學生參加演出實踐活動。經調查,多數學生都非常渴望在舞臺上一展風采,但實際卻只有少數舞蹈優秀的學生可以參加演出,大多數人則被拒之門外。社團排練的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經過指導老師精挑細選的經典劇目,是在課堂教學中不曾接觸到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對舞蹈作品的排練中除了能夠加深對作品文化意蘊的理解,更能夠親身體驗演出的樂趣。
二、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
高校公共舞蹈教育,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除了選用專業舞蹈教育中最基本的口傳身授教學法之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探索運用其他多種教學方法。
(一)運用因材施教的原則
舞蹈教育是對人的身體和心靈進行的全面的訓練。舞蹈教育要堅持個性化教學與常模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個性,強調差異,追求實效性,反對華而不實或“一鍋煮”、“大鍋燴”。舞蹈教師應該對受教育者進行深入的測試、觀察與了解,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實施教學。有過公共選修課舞蹈教學經驗的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從學生學習舞蹈的領悟性來看,有快領悟型和慢領悟型兩種。教師對這兩種學生要分別對待,對待前者不能過多贊揚,以免助長他們的自負心理;相反要多多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
(二)掌握循序漸進的方法
在舞蹈教學的初級階段,應該以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最為重要。他們在學習舞蹈的最初階段往往都抱有極大的熱情與積極性,都想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學有所成,甚至像舞蹈演員一樣有出色的舞臺表演,殊不知舞蹈學習需要的是一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訓練過程。舞蹈教師要從思想上給學生以引導,讓學生明白急于求成的學習態度對于舞蹈學習來說是不可取的,甚至可能還會給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三)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藝術觀、價值觀、審美觀,并且,以啟發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防止單純硬灌的做法。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不斷啟發學生盡快樹立起自學意識、勤奮意識、科研意識、本土意識、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智能的開發和創造精神的發展。用舞蹈培養大學生的創造力,是舞蹈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獨特功能之一。所以普通高校開設舞蹈課程的內容最好也以現代舞為主。大學生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需要全身心的配合,肢體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對空間意識的適應,這讓大腦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
(四)把握課堂調控策略
教師必須掌握好對每一堂課的掌控能力,調節好每堂課教學的節奏和速度。有效的調控每一堂課,力求達到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從而防止“放羊式”的教學等無控現象發生。因此,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和掌握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并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不利教學進程的情況,及時通過語言提示,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應靈活變化練習方式、增減練習密度、難度和強度等手段來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根本在于,通過調控使學生更有效地獲取知識,掌握技能。
參考文獻:
[1]王 艷. 對高校開設舞蹈選修課的探討. 遼寧師專學報,2007 .
[2]張彤,韓俊武. 也談普通高校及舞蹈美育的方法與途徑. 舞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