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學生的職業道德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從校園文化、課堂教育、社會實踐、網絡教育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職業教育 素質教育
教育部1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加強職業學生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學生不像高中生那樣,有著具體、明確的奮斗目標,他們進入職業學校之后,有相當長的時間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未來的路怎樣走。學生感到很茫然,思想也處于動蕩時期,那么如何站在新的起點上,加強對職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貫徹、加強職業學生素質教育,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文化是一個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脈,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學校從校訓、校風、學風等幾個方面搭建了理論框架,還為道路取一些富有衛校特點的名字,如天罡路、天使路等。學校還開展很多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如文化藝術節、技能大賽、天使之星評比等。
我覺得還要針對衛校的特點,校園文化在布置上可以設置一片專門是醫療事故的圖片和資料。這些可以放在比較醒目的地方,設計成警鐘的形狀,警鐘長鳴,警戒學生要牢記自己的職責。學校的圖書館,可讓師生共同推薦一些圖書,目的就是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讓廣大學生參與其中,接受熏陶和鍛煉。
二﹑深入課堂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相關的課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本學科的名人事跡,這樣有利于學生了解本學科的歷史、發展,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求實、探索的精神。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真正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
上《石鐘山記》時,我采用病房模擬劇的形式,讓學生扮演病人和醫生,在病人把狀況述說完之后,醫生就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來判斷,并沒有做進一步仔細的觀察、診斷。同時結合一些醫療事故,向學生講解事情要親力親為,認真仔細,才能給出一個結論,而不是盲目地下定論。也可以引導學生,假如你就是那個病人或醫生,你會怎么辦?實際上,我們學生不是來泛泛地接受知識、積累知識的,而是來學習實用就業能力的,他要能在未來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所以在平時就要培養學生誠實守信、敬崗愛業和責任意識,使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素養能夠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三﹑參加專業社會實踐
專業社會實踐是指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實地從事一項生產或管理實踐活動。實踐目的是增強學生對活動的了解,鍛煉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實踐是職業學校的顯著特點,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
只有自己親自實踐了,才能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專業素養有更深層次地認識。如有一位學生原先對學習有嚴重的抵觸情緒,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認為學習護士沒有用,又苦又累又臟,還有那么多的規矩。后來利用暑假期間進入醫院實習,她親身體驗到作為護士的責任感、成就感,她覺得原來我可以救死扶傷,可以體會到病人的喜怒哀樂,可以享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真誠的感謝,她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參加社會實踐可以采取家庭和學校相結合的途徑,幫助學生找到實習的單位。在學校也要積極宣傳、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如給學生考核中加分等措施,這樣學生就會用更大地熱情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專業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訓練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學環節,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專業社會實踐,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具體工作崗位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四﹑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網絡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極大豐富擴展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手段和載體。由于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較少受到現實世界中各種規章制度、道德的約束。所以有的學生會在網上肆無忌憚地發表言論,有的語言不堪入耳,有的甚至不計后果。學校應該重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多元化的手段,加強職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網絡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是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學??梢蚤_通網上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展現出來。班主任可以和學生開通飛信平臺,定期或不定期的發送一些鼓勵學生的話語?;蛘哂惺裁粗卮笫虑榈臅r候,通過飛信“飛”給每位學生,這樣就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是關心每一個人,而不總是那幾個班干部,學生會覺得我也是被重視的一員,從而積極投入到班級活動中來。
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需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光說不練假把式”,最終我們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這其實是更有效的一種手段,光說不做,學生對學校、社會會產生不相信、厭倦的心理。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生會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職業素質教育才能良性循環地走下去!
參考文獻:
[1]蔡文靜.議如何利用校園網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11).
[2]程良越.大學生職業發展與訓練[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范躍進.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長效機制的思考[J]. 中國高等教育,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