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民辦高校本科生“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的構想,來改變我國傳統閉塞的民辦教育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課題的研究,使本科新生能成為大學教學資源優勢的分享者,并能充分利用豐富的研究和實踐資源,從新生年開始提高本科生教育質量。
【關鍵詞】新生年 指導思想 實踐性教學模式
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和各具特點的教學模式,我國的高職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1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也初步探索了一些適合國情的高職教學模式。對民辦高校的本科新生年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有利于深化高職教學改革,進一步充實、完善和深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民辦高校教學模式。
一、指導思想
(一)以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建構新生年教學模式”的依據
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發展新階段,民辦本科高校應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民辦高校應該“造就出一種特殊的人才,他們掌握技能,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決問題,擁有清晰思維和熟練掌握技能,擁有豐富的多樣化的實踐經驗。這樣的人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人才”。
(二)以重新配置的教育資源為“建構新生年教學模式”的基礎
重新配置各種教育資源、科學研究和實踐經驗、改革基礎課程教學,讓本科生通過各種形式共享優勢資源,獲得多樣化的整合教育經驗與技能,在他們的專業方向內探索不同的領域,對其專業技能進行補充,確保學生能充分利用校內及周邊社區的技術、智力和文化等資源。
(三)以重構課程體系為“建構新生年教學模式”的前提
1.改革課程結構。從更新教育觀念入手,帶動課程體系的創新,以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作為基本內容,以技能訓練、實驗實訓為核心課程,建立起合理的課程結構。
2.跨學科教育。跨學科主修課程通常占課程計劃的50%以上,主要類型有三種:一是以文化傳統為基礎的課程,二是以問題為基礎的課程,三是以技能訓練為基礎的課程。學生在完成必修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打通各院系所有的選修課程,以此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基本技能。
3.實踐教育。普遍建立與工業界、企業界和商業界的相互聯系,積極鼓勵學生從低年級起就深入到企業、公司實踐學習、服務學習,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獲取自身發展的機會。
(四)以改革教育手段與教學方法為“建構新生年教學模式”的保證
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直接影響到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的實施和操作。因此在建構新模式的同時要充分關注和慎重選擇好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相結合,選擇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多樣化手段和方法。
二、建構以應用型為主的 “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
(一)概念提出
實踐性教學主要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和下廠實習、實驗實訓的方式,培養學生具有從業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的教學方式。
(二)設計原則
建構“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以問題為先導”原則、“以任務為驅動”原則、“以新生年為起點”原則、“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原則等。
1.以學生為中心
在實踐性課程教學中,學生從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動學習轉變為探索和實踐結合的自主學習;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更多地起“場外教練”的作用。
2.以任務為驅動力
給學生開放性的、實踐性的材料進行練習,并將問題同時提出,使學生帶著問題(即任務)進行探索和實踐,這種問題貫穿整個求解過程,給學生以自主獲取知識的引導。
3.以新生年為起點
如果說本科教育的四年是一個整體,第一年便是這個整體的奠基部分。農事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教學的第一年也正像育種、播種等操作一樣具有關鍵的作用。
(三)重點強化
1.新生年本科生分享民辦高校的實驗室資源——參與實訓
民辦高校培養的是應用型的人才,本科生在一年級時就應該接觸實驗室資源,參與生產實訓。新生入學后,要充分發揮煙臺南山學院硬件資源優勢,有秩序的組織學生參與到專業的實驗實訓中去,使其在新生年就對專業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加強校企合作,促進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
根據學校“建合作機制,創校企雙贏”的實施方案,學校將急企業所急,做企業所需,努力實現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零距離對接,大力培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煙臺南山學院相關部門也正在與企業研究,細化培養方案,將企業請進校,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走上大學講臺,根據企業實際需要講授實用知識技能,保障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工作,實現企業零選擇、就業零距離、上崗零適應。
總之,“新生年實踐性教學模式”,是以本科生新生年為開端,在大學學習中始終注重對“探求新知識”“應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培養,激發新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操作的主動性。同時還應該立足于中國國情,將本科生新生年實踐教學作為民辦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廣泛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熟練掌握并積累他們自己領域的技術和方法,為其專業工作和就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