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企業生產中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在教學課程設置上在企業、社會上進行廣泛調研,并在專業師資、實踐操作與企業進行合作,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達到有質量的就業,有利于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促進特殊教育健康、協調、長足發展。
【關鍵詞】校企合作 特殊教育 能力
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在生活、就業方面比健全人面臨更大的困難。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社會、父母觀念等影響,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或高中畢業后走上社會,大部分從事簡單、低收入的工作。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任務是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校企合作是一種由學校、社會用人單位、學生三方合作共同參與的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教育模式,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徑。
一、校企共同交流高年級學生教學方案
根據學生身體狀況及企業、社會對學生操作能力的需求,在可能就業的行業企業中廣泛調研,深入了解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到企業或邀請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等對學校教學方案的方案進行座談。
柳州作為工業城市,工程機械、汽車、鋼鐵等是其支柱產業,建筑、日用品、藥業等比較發達,機械操作、工藝設計、家庭裝飾、設備維護和修理、動漫設計等工作對我們學生比較適合。工藝品制作(包括串珠、絲網花、十字繡、中國結、飾品)簡單易學,并且經濟效益好,適合學生自主創業。舞蹈、乒乓球、籃球等興趣特長類可以讓學生謀生。在與企業及行業充分交流后完成高年級教學的方案制定。
二、校企合作培養師資
特教學校教師大多是師范院校畢業,實踐能力相對貧乏。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教師既具有理論教學又要具有實踐操作經驗。實踐操作教師來源有三種途徑:
一邀請企業技師對專業教師在職培訓。學校有計劃地邀請企業技師來學校給專業教師培訓,專業教師邊學習邊實踐,學用結合,在學習研究和實踐探索中,成長起一批專業教師。
二是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選派教師到工廠企業進行掛職,開闊眼界,熟練技能,培養一批專業教師。
三是邀請企業技師、操作師傅為學校專業教師。聘請專業人員來校上課,指導學生進行操作,使學生能夠感受。
三、學校引進部分企業進入學校
充分發揮學校場地、設備和師資等資源優勢,加強與本市一些行業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加工企業、超市、裝飾公司等進入學校,學生在課堂中只是感受理論。企業將自己的產品設計、生產及超市管理運營在學校中進行,通過企業的產品設計與實際加工,讓真實的產品設計與加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設計與動手操作,既能增加學生的現場感,又能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創造了完整的第一線實踐機會,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充分提高。
對于企業來說,其利用了學校的教學資源,減少了前期的場地、人力、設備投入,并能在稅收等獲得國家的支持。
校企合作與市場接軌,實現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既為學生實訓創造條件,又可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
四、與企業建立實習基地
為了切實幫助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進一步加強與本市和外地企業的聯系,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建立長久的聯系,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嘗試 “定單培養”模式,為學生就業指導、畢業實習、就業安置和跟蹤管理提供“一條龍”的全程服務,讓每一名殘疾學生都能學以致用,發揮個人專長,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五、結論
特殊教育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達到有質量的就業,有利于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殘疾學生擺脫困境、成人成才、殘而有為、自立于社會,從而最終能夠實現“為國分憂,替家解愁”的辦學目的。通過提高殘疾學生的謀生就業能力也促進特殊教育健康、協調、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強. 切實提高學生謀生就業能力. http://ldnews.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9/02/012161107.shtml.
[2]馮漢平. 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依托,提高殘障學生生存能力. http://hmtjxx.com/xq.asp?id=267.
[3]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108/t20110810_20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