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eminar是一種討論式教學范式,它能夠培養鍛煉學生的閱讀、總結、表達等多方面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聽力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聽力教學中有效地實施Seminar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聽力教學的水平和效果。
【關鍵詞】 Seminar 聽力教學 應用
一、Seminar教學范式
Seminar是學生為研究某問題而與教師共同討論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獨立調查研究的能力,并訓練其能在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在Seminar教學范式下,學生有更多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和表達個人見解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Seminar教學范式是以學生為主的雙向交流的過程,有助于教師更直接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評估。
Seminar教學范式要求學生準備充分,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就必須閱讀大量相關材料,對其進行整理分析,從而擴展了自己的閱讀范圍,提高閱讀水平。Seminar教學范式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做出發言。這要求學生表述準確,思路清晰,有邏輯性,有說服力。通過在Seminar課堂的實踐,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將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Seminar教學范式在公共英語聽力課程中的應用
公共英語聽力課主要訓練學生接受性技能,聽力教學中有效實施Seminar能夠充分地將聽力技能和其他語言技能整合為一體,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聽力教學的水平和效果。
根據語言類教學的特征,公共英語聽力課主要實施比較初級的Seminar。這要求學生在課前對選題做好充分準備,主要包括查閱書籍,整理總結文獻資料,融入個人觀點,寫出報告,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Seminar教學范式的具體操作形式很多,可以整節課討論,也可以部分時間討論,可以是全班討論,也可以分小組討論。一次聽力課的Seminar可以設計為:
主持人介紹。主持人(一般由任課教師擔任)宣布本次討論的主題,介紹主題所涉及的背景及基本問題,然后聽一段音頻或看一段視頻,并設定討論題目。
分組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定題目進行討論,由小組負責人做好記錄。
負責人匯報。各小組負責人匯報討論結果,或就本小組討論存在的問題提出疑問。
小結。主持人對討論進行總結,引出主題報告。
主題報告演示。報告人需要事先閱讀相關材料,并對該主題的一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述。
回應發言人。發言人做完報告后,其他同學針對報告人的發言進行補充、批評或提問。
總結與點評。主持人進行專題點評并總結本次Seminar。
案例:1. 聽一段題為“The Future Lies Ahead”的音頻。這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衛斯理公會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奧巴馬講述了自己的個人經歷,如何走向成功,并對大學生提出了他的期望。與大學生有關,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奧巴馬發音清晰,用詞精準,演講邏輯縝密,適合作為學習的聽力材料。聽完音頻確定選題:
What contributes to Obama’s success?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community servic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Obama’s life experience?
2. 各小組選定題目然后進行組內討論,整理好本組內有代表性的觀點,如果存在解決不了的疑問,也可以提出。各組負責人做好總結,準備匯報以及提出疑問。3. 分組討論在規定時間內結束,各小組負責人匯報本組討論結果或提出疑問。4. 匯報完畢后,學生對存在疑問進行自由回答。5.自由討論結束,主持人對各小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并加以點評,如仍有疑問教師可以給予相應解答,如果問題非常有代表性或者學生十分感興趣,則可深入或擴展,作為下次討論的內容。同時,主持人采用適當過渡,引出主題報告。這個報告是事先布置好的主題發言,與聽力內容相關聯,主題為“奧巴馬成功的關鍵”。6. 主題報告結束,就發言人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以提問、補充和反駁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7. 主持人進行本專題的點評,對本次課的知識點與語言點進行梳理,并總結本次Seminar。這樣在這一有關奧巴馬的成功專題的聽力Seminar課程中,學生既能學到有關語言的知識點,獲得閱讀、分析、總結以及表達等能力的鍛煉,還可以從聽力內容中學會做人的道理,這對他們的影響意義深遠。還可以根據每次討論的不同情況和內容,要求整理總結形成書面報告或作文,這樣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討論的主題。
在整個Seminar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成為課程的協調者而不是領導者。教師要給予足夠的引導使課程順利進行,但要避免成為課堂的中心,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充分參與,避免使課堂成為個別學生展示的“舞臺”。Seminar還要求教師善于從學生的論述中發現問題,并做好點評與總結,使學生能夠切實學到東西,避免Seminar這種討論課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王風玉. “習明納”:高等學校的成功教學組織形式[J]. 遼寧教育研究,2006(8).
[2]馬啟民. “Seminar”教學范式的結構,功能,特征及其對中國大學文科教學的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2003(2).
[3]劉寶存. 美國研究型大學一年級習明納爾課程[J]. 外國教育研究,2005(3).
[4]周靜嫻. 斯坦福新生的最愛———習明納在斯坦福的改革之路[J].教育研究,2007(2).
[5]王林義. 德國習明納與現代大學教學[J].外國教育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