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唐壯在8月4目的《社會科學報》上撰文指出:對孳生腐敗最根本的預防,不是思想預防、技術預防,而是制度預防,特別是選好了權力結構類型,就把對腐敗的預防問題深度地解決了。權力結構的類型轉換并不困難,建議從縣一級開始、從基層做起。制度反腐是以新的權力結構類型——樹—果結構(而非舊的權力結構類型——樹結構)為載體而開展的反復腐敗斗爭。所謂“樹結構”是一種從上到下、單通道的權力結構,以等級授級制為代表;而“樹—果結構”則是一種在由下而上授權(選舉)的同時也可以從上到下通行的雙通道權力結構,以普選制為代表。由于權力被分解。不是集中在某個機關或某些人手中,因此可解決鄧小平同志說的“權力過于集中”的總病根。制度一詞有兩層含義:1、深層結構,如樹結構、樹—果結構等;2、法規細則,即淺層意義的法津、法規、方針及政策。后者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大多以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貼在墻上的形式出現;前者是上述行為準則得以實施的組織體系,通常以組織機構的形式出現。但如果構成其結構的決策、執行、監督三個子系統的設置不合理,那么,那些說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的條條款款制訂得再多,也是廢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