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媒體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如何增強傳統主流媒體的競爭力,不失去話語權和影響力,成為新的挑戰。新形勢下,要構建主流輿論場,黨的宣傳媒體必須打主動仗,及時準確的發布信息,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宣傳報道上要把好關,積極引導社會熱點,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黨的新聞工作者更要堅持“三貼近”的優良作風,打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基。
[關鍵詞]主流媒體 輿論引導 黨性原則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一
隨著時代發展,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思想也在不斷調適,強調“以人為本”,倡導“三貼近”,其核心就是密切聯系人民群眾。黨的新聞工作者就應該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了解人民群眾的感情,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呼聲。黨的新聞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更是聯系政府和人民群眾的紐帶。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我們,主流媒體在組織新聞報道時,要把注意力放在廣大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上,在重大或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打主動仗,先聲奪人。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微博、博客等網絡媒體崛起,新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方便、迅捷、動態的傳播方式給大眾提供了更廣泛的信息通道。聲音多了,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錯誤的思想與觀念難免夾雜其中。江澤民同志說: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黨的報紙、廣播、電視,其輿論引導力不是獨有的,但是要在眾說紛紜的輿論環境中擔綱主唱,就必須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采取積極輿論引導策略。
二
當今,黨的宣傳輿論主陣地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的巨大影響,信息量已不再是任何傳統媒體可以憑以競爭和生存的法寶,淺層次的或帶有過強宣傳色彩的新聞報道很難再引起受眾的興趣。過去的一年里,微博被評價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它傳播主體廣泛、發布門檻低,雖然只有短短的140個字符,但三言兩語配上圖片和視頻就能將新聞現場鮮活的展現出來。2010年甘肅舟曲泥石流和不久前郭美美引發的中國紅十字會風波,都讓人見證了微博所具備的信息傳播功能和所形成的輿論風暴。很長一段時間里,主流媒體在“重大或突發事件傳播”中常常持非常嚴謹的保守態度,這實際上是把社會穩定與公民知情權擺在了互相沖突的位置上。2011年7月人民網發表的評論《打通“兩個輿論場”》一針見血的指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諸多社會熱點問題上網絡輿論“愈戰愈勇”,攪動社會人心;而官方媒體屢屢“失明”“失語”,容易陷入新的一輪思想僵滯。
公信力是黨的宣傳媒體最寶貴的資產。做幻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加強輿論監督,增強對作息的整合和分析,實現新聞的有效供給,是增強黨的新聞媒體公信力的重要途徑。從2009年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中周之聲實現了新聞直播常態化,新聞比例提高到75%以上,新聞欄目《央廣新聞》實現每半小時一個單元滾動播出,時時刷新,并邀請多位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擔任特約觀察員。中央電視臺自2003年就成立了專門的新聞頻道,并先后五次改版,推出了一批像《面對面》、《焦點訪談》、《新聞1+1》等深度報道的欄目,在報道角度上采用低視角、小口徑,減少了公文式報道。同時加強了對突發事件的直播,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一改原先在突發新聞和熱點新聞競爭中的弱勢形象。面對種種熱點和敏感問題,不能避而遠之,也不能蓄意炒作,積極穩妥地進行熱點報道是黨的宣傳媒體重要責任,也是正確進行輿論引導的方式之一。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中央級的各大媒體紛紛行動起來,不斷進行跟蹤報道,并敢于發出質疑的聲音。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破天荒的播出了溫家寶總理與遇難者家屬見面的錄音報道?!度嗣袢請蟆返摹度嗣駮r評》欄目刊發的文章《讓公布遇難者名單成為制度》提到:“天災人禍之后公布遇難者和失蹤者名單,在我們很多地方還是一個難以突破的雷池。我們切盼,讓公布遇難者名單成為一項制度,從此不折不扣地遵循。讓個體生命的尊嚴、讓災難的真相,凜然閃爍在這份莊嚴肅穆的名單之中,并時時提醒各級政府,‘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護人的生命安全’……”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注意到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布會中曾多次反問“你們相信嗎”?對此,主持人白巖松在《新聞1+1》節目中評論說:“一個多月之前我愿意相信,但是現在我不敢信,不能信,我就簡單地信了,對鐵路糾錯也不一定很好,要想真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闭麄€事件的報道過程中,傳統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有了極大突破,亮點頻出,在受眾中的威信很高。
社會公眾運用媒介,對偏離或違背社會正常運行規則的行為依法實行的新聞批評,稱為輿論監督。輿論監督被視為傳媒的職責,它是一種軟性監督,它沒有有形的權力,它的力量在于形成的道德壓力和輿論影響力。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落實黨內監督條例,加強民主監督,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過去我們國家的主流媒體最擅長的是正面報道和典型報道,這種“只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實際上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正確的輿論監督,可以起到廓清是非、辨別真偽、正本清源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適當的輿論監督,也是正面宣傳報道的一種形式,更是引導輿論的有力途徑。
三
在突發性事件信息傳播中,負面的、虛假的信息容易流傳,特別是網絡內容魚龍混雜,傳播者又沒有太多的道德束縛,廣大群眾想要辨清真偽十分困難。這時輿論主流一旦被謠言和謊言占據,勢必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引發不良的社會情緒。在群眾的心目中,黨的新聞媒體代表黨和政府說話,從而給予無限信任,在挖掘真相、深入報道上更是得天獨厚的。關鍵時刻主流媒體有責任向受眾澄清事實、揭示真相,權威發布、深度挖掘、細致分析,在第一時間先聲奪人占領社會輿論主導權,維護政府權威及其良好形象。構建主流輿論場,黨的報紙、廣播、電視媒體必須做好把關人,積極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當下新媒體已經對傳統媒體形成倒逼,如果傳統媒體信息發布不及時、不迅速,微博就會取而代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傳統媒體的一次發展機遇。一方面傳統主流媒體,應主動出擊、轉變思維方式和內容生產方式,鞏固黨的新聞媒體的權威和公信力,努力提高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應采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傳播模式,加強網站建設,積極開辟新的傳播渠道,構建現代化的傳播體系。在這方面主流媒體已經開始了很多積極的嘗試。早在2008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日報》考察時,就曾經在人民網同網友進行過在線交流,溫家寶總理也先后兩次與網友在線交流。人民網自主研發的微博產品“人民微博”,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人民微博開辟的“民意通”、“記者圈”、“牛媒體”等特色欄目,彰顯了媒體特性和互動特點。其中,“民意通”聚焦各部委和地方黨政官員的微博,成為又一具有網絡問政特色的優質平臺。主流媒體創新宣傳報道形式,以主流媒體的網站平臺為依托,改進報道方法,拓寬了民意表達的渠道,廣泛聽取人民的聲音,在暢通干群對話渠道、塑造政府機構親民形象方面收效顯著,從而也把握了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四
黨性原則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靈魂和基石,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無論社會的輿論傳播環境發生了怎樣深刻的變化,主流媒體必須堅持黨性原則不動搖。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就是在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在組織上確保黨的領導權,在實踐中貫徹黨的意志,特別是在面臨重大挑戰的關鍵時刻,更加需要強有力的思想保證,準確無誤地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2008年胡錦濤同志在考察《人民日報》的講話中提出:“要堅持用時代要求審視新聞宣傳工作?!痹谛虑闆r、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新的形勢下,傳統的主流媒體要更好地堅持黨性原則,一方面必須與時代和社會發展進步緊密聯系,努力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創新報道觀念、形式、內容和手段,充分認識新聞宣傳思想工作的特殊地位與重要使命。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特別是年輕新聞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修養,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廣大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新聞宣傳系大局,輿論引導無小事。特別是當前要以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切實做好各項新聞宣傳工作。把重大主題報道工作與學習宣傳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展示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實效。黨的新聞工作者要展現出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世界觀,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入生活,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弘揚社會正氣、壯大主流輿論,使新聞媒體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傳播者和推動者,將“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新聞工作實際中去。
參考文獻:
[1]樊彥彬,尤文光,新媒介環境下如何提高黨報的傳播力[J],新聞知識,2010,(5)
[2]鄭保衛,認真研究信息化時代新聞傳播特點和規律[J],新聞戰線,2010,(10)
[3]魏地春,立場、感情、責任——做一名合格的黨的新聞工作者[J],_三項學習教育通訊,2011,(4)
[4]李濤,在重大事件中構建主流輿論場[J],三項學習教育通訊,2011,(5)
[5]李寶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黨的新聞工作方針原則[J],新聞戰線,2004,(5)
[6]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