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貴州省有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而有一半以上的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這些地區雖然降水量豐富但天上的降水很大一部分都流往地底下,地表存不住水,因而貴州的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居民的飲水問題一直是制約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加快推進貴州水利建設的步伐,可以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關鍵詞]貴州 水利 思考
一、加強貴州水利建設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發展之需,水資源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重要。貴州省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間,水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人均占有水資源量比全國平均水平要高,但水利工程供水量僅為92億立方米,僅占全國的1.5%,人均供水量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9.2%。豐富的水利資源沒有充分的利用起來。
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水旱災害,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天,山東、河南等地發生了嚴重的百年大旱,而2009年7月到20lO年4月份,貴州省發生的夏、秋、冬連旱,其持續時間之長、涉及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也是歷史上所罕見的。在大旱面前,水利設施的脆弱,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的低下充分暴露出來。貴州省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干旱、洪澇、低溫、冰雹等自然災害幾乎每年都會在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發生,尤其旱災是威脅貴州省發展最廣的災害,往往造成農作物的大面積減產。經過西南特大旱災的事實證明,水利建設常抓不懈并切實取得成績的地方,抗旱災能力就強,反之就顯得十分脆弱。因此,推進貴州省水利建設是抵御旱澇災害的重要屏障。
加強水利建設是加快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貴州省有一半以上的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這些地區雖然降水量豐富但分布不均衡,天上的降水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往地底下,地表存不住水。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貴州水資源開發利用難度大,因而貴州的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居民的飲水問題一直是制約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通過加強水利建設,可以為貴州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加強水利建設是發展貴州農業的需要。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目前,貴州很多地方的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有些地方缺少大中型的水利樞紐工程,在旱災澇災面前農業發展就顯得無能為力。從長遠來看,沒有水利事業的發展就不可能根本上實現貴州的農業現代化。
加強水利建設是保障民生的需要。建國以來,雖然貴州在水利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至今,一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變的十分脆弱,沙漠化程度在加深;農業發展仍然靠天吃飯;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和工業用水量逐步增大,部分地區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飲用水仍然困難。這些事關民生的問題匯集在一起實際上就是一個“水”字。因此,通過大力發展水利,可以更好的解決以上問題,從而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貴州水利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貴州大規模的水利建設興起于新中國成立之后,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有力的推動了貴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貴州水利建設仍然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一,農村基礎水利設施不完善、不配套。農村基礎水利設施是農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糧食產量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保障。現在貴州省相當一部分農村的水利設施修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些水利設施普遍存在設備破損老化,配套不全等問題;就是在新建的許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中,還存在著設計不合理、質量不過關、服務功能退化等問題;一些邊遠山區還遠沒有建立起與農業發展、居民生活相配套的水利工程。為何存在這些問題呢?一方面,貴州山地多,地形條件復雜,水利建設的難度要大;另一方面,部分基層官員忽視民生工程建設,大搞政績形象工程,對農村的水利建設是不管不問,更談不上開展大規模的水利建設或整修了。農村基礎水利設施的不完善從長遠來看會從根本上制約貴州農業的發展,不利于新農村建設。
第二,沒有形成良好的管理體制。貴州的水利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水利建設相配套的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或沒有科學的完善;部分地區管理人員素質低,不懂業務,管理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大中型水利設施自建立起就沒有設置專門人員管理維修或者人員配備不齊;甚至某些地區出現了偷取水利設施的磚塊、鋼管等破壞水利設備的現象;水利設施在農村地區的管理水平往往要低于城市。因為管理不到位,很多水利工程沒有達到原先設計的標準,更有些水利工程甚至修完后沒有用就宣布作廢了,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良好管理體制的形成對于解決上面問題無疑會起著積極的作用,伴隨著貴州水利事業的發展,一個科學、合理、安全的水利管理體制必須相應建立和完善,也只有這樣才能推動貴州水利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第三,水利投入存在困境現象。水利投入包括資金、勞動力、土地、大量物力等投入,其中政府的財政投入是最主要的。貴州省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水利建設,注重水利發展的投入,但自身經濟條件有限,很多時候都側重于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對水利建設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水利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逐步解體,包產到戶的實行,改革開放前的水利建設為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奠定了良好的水源基礎,但通過大規模發動群眾進行的水利建設也逐漸趨于停滯。現在農村很多青壯年勞力都到外面打工,他們不愿再回到農村生活,因而也不關心農村的水利建設,他們單方面認為搞水利建設是政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種形成了一種有形無形的現象,一方面政府想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但困于財政有限,又找不到充足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很多豐富的農村勞動力因報酬低又不愿去興修水利或者不積極參與。實際上水利建設在財政和勞動力投入的困境現象并不只在貴州一省存在,這種困境現象也是當今中國水利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所以,必須解決政府在水利建設上的財政投入問題,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到水利建設中來。
三、發展貴州水利事業的幾點建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進一步推進貴州水利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首先,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水利設施不完善的局面。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對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增強農業抵御旱澇災害的能力,增加農民種田收入,解決農村居民的飲用水問題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貴州省屬于欠發達地區,工業化水平低,很多地區仍然以農業為主,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也來自于農業,而農業發展又因本地農田水利建設的相對滯后得不到用水的根本保障,農業發展靠天吃飯的格局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貴州省作為水資源豐富的大省,應該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揚長避短,始終把農田水利建設擺在水利發展的突出位置,因地制宜,修建一些中小水利工程,積極支持各地興建“五小水利”工程,努力解決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節水灌溉等。通過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解決農業生產和居民用水問題,改善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而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這是走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條件。
其次,提高水利管理水平,創新管理體制。貴州水利建設在建國以后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有很多水利設施在興建以后存在無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由于長期忽視管理維修,一些水利設施因老化失修嚴重,起不到蓄水或引水的作用,在旱澇災害來臨之時顯得無能為力,這種現象在農村的水利基礎建設上尤為突出。所以,在繼續推進水利建設的同時,對水利的管理要跟上,通過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資金管理,著力提高投資效益,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要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建立健全農村水利分級管理機制、多元投入機制、長效管護機制,提升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水平,改變一些地方“重建設、輕管護”的狀況。要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管理。
再次,繼續加大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從全國的角度來看,國家對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雖然每年都有增加,但幅度有限,往往滿足不了水利發展的需要。從貴州本身來看,自身的財政收入有限,也不可能拿出充裕的資金來發展水利事業。水利投入應該包括政府的資金投入、群眾的勞力投入、各地社會組織的物質或精神投入等,其中資金和勞力投入是主體。貴州省勞動力資源豐富,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來發展水利,同時地方政府可以吸收金融機構或民間資金對水利的投資以解決自身財政有限的問題,也可以充分發揮稅收、價格等在水利資金籌借上的積極作用。總之,政府作為水利建設的主體,應該充分利用好市場因素,逐步改善水利投入的體制和機制,最大程度的提高水利建設的投入力度。
最后,提高水利隊伍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利建設具有專業性、技術性,這就對水利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要求。貴州省因是欠發達地區,自身的水利隊伍人員學歷結構偏低,專業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基層人員生活困難更談不上知識水平的提高,一些水利技術人員不愿到基層服務,因為待遇和條件相對艱苦,東部優秀的水利科技人員也不愿到貴州發展。貴州水利建設的難度大、困難多,非常需要有一批素質高、業務精湛、甘于奉獻的水利科技人員。為此,我們應加大對基層水利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制定引進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的優惠政策,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積極支持地方高校或技校開設水利類專業,鼓勵廣大水利專業人員服務丁水利發展的第一線。通過這些措施以帶動貴州水利隊伍人員的整體素質,讓他們為貴州水利建設的更好更快發展做貢獻。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