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奇藝在京舉行首部自制劇《在線愛》開機發布會,這是奇藝自推出《恐怖!健康警報》、《愛GO了沒》兩檔大型自制綜藝節目后在自制領域的又一手筆。這部劇講述互聯網行業人情百態。據了解,已經獲得一汽馬自達冠名贊助。
早在6月23日,奇藝官方公布“奇藝出品”戰略構想,透露將加大在自制領域的投入力度,年內至少推出4檔專業級綜藝節目、1部影視劇和1部電影。
《在線愛》發布會上,奇藝營銷副總裁王湘君透露,面對版權影視內容呈同質化態勢,各家視頻網站都面臨著如何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的問題,而奇藝在首個網絡劇《在線愛》的投入上已經超出常規。
奇藝上線,
帶來的行業轉機
奇藝, 2010年4月22日正式上線。這時中國的網絡視頻行業正在高速成長,觀眾數量也大幅增長。
根據艾瑞的調查數據,2011年3 月,網絡視頻覆蓋人數近3.4 億。今年第一季度,在線視頻總有效瀏覽時間36.4 億小時。其中,優酷、土豆、奇藝繼續占據第一陣營,分別占據 39.1%,20.3% ,15.3% 的市場份額。奇藝的有效瀏覽時間為5.6億小時,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據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124%,勢頭迅猛。
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五年,由分享模式起步(如優酷、土豆等),但直到現今,所有的分享類視頻網站均未實現盈利。
所以,奇藝從一開始,就舍棄了用戶上傳視頻,網友之間互動分享的模式。奇藝高級內容總監高瑾說,奇藝的定位是中國影視第一門戶網,以貼片廣告為主要贏利模式,播出的所有影視娛樂內容,100%擁有版權。
在版權采購上,奇藝除了關注熱點外,并不過度追求獨家版權內容,反而更注重內容的豐富程度,注重“長尾效應”。比如,奇藝的影視庫,覆蓋電視劇6萬部集,電影2200多部,紀錄片8000余集,動漫1.8萬集,音樂5千集,綜藝1.2萬余集。
在內容建設之外,同時積極為用戶提供更流暢舒適的觀賞體驗,并提出“云動力”計劃。這一計劃是客戶端布局,目的是打造更多終端播放、互動平臺。目前,奇藝iPad客戶端獨立用戶數已超過150萬,而開發的其他客戶端也已內置入30多款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隨著奇藝在移動終端的廣泛布局,奇藝實現了以賬號為紐帶,以多終端為平臺,以奇藝視頻和奇談社區為內容的全新“云動力”服務體驗。
正是奇藝的出現,各大視頻網站開始了主打正版影視劇的潮流。但是,這也導致了影視內容版權費的漲幅過快,熱門影視劇版權費在一年內漲了十幾倍。目前為止,國內六大視頻網站,沒有一家可以盈利,明顯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因此,更適合網絡觀眾收看習慣的自制內容,開始上馬。
自制之路,綜藝先行
作為重要的影視內容播出平臺,奇藝在自制領域投入巨大。在自制劇之前,奇藝已經先行運作了自制健康類綜藝節目《恐怖!健康警報》,并與英達團隊合作,力邀英達和柳巖做主持人。
因 “自制內容”對于IT精英來說屬于全新嘗試,沒有現成可供借鑒的經驗,起步之初遇到的困難很多。比如,綜藝節目每集多少分鐘?網民更喜歡關注哪些方面的內容等等,都花了大量的精力進行調研和數據分析。
高瑾對記者說,“我們的首個自制內容是一檔綜藝節目《恐怖!健康警報》。最開始我們很擔心,一般電視團隊做節目,更大程度上考慮電視受眾的喜好,包括電視傳播的規律,我們則會選擇符合網絡的行為習慣和規律。與成功的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合作,會不會融洽?如何共同探索互聯網綜藝節目的視聽語言,比如說棚內燈光、色塊、顏色如何運用?它的流程是怎么樣的?多少分鐘應該有一個勁爆點或者高潮等等,考慮得很多。”
問為何不能直接套用電視的制作方法?高瑾說,“拿演唱會舉例,如果電視播出的話,鏡頭節奏切換比較快,全景、中景、近景全要照顧到。一會給你看一下觀眾多少人山人海,一會看伴舞與歌手互動。在網上你就會發現,切換速度過快,小屏幕上看起來非常不舒服。如果全景過多,可能會讓一半網友走掉,原因是他們此刻只想看誰在唱歌,這個人表現得怎么樣。”
屏幕大小不一樣,傳輸方式不一樣,決定了人們觀影習慣的不同,對節目時長的要求也不同。據統計,在電視節目制作領域,沒有短于30分鐘的節目,但互聯網則要短于30分鐘才能吸引觀眾。此外,在節目話題的敏感度上,網絡沒有過多的條條框框,可以更自由發。比如健康類節目,電視臺的話題大多泛泛,諸如什么病該如何下手云云,涉及到敏感層面,主持人和嘉賓便羞于提出,而網上則完全沒有這種尷尬。
高瑾說,“我印象中有期節目,有個醫生統計了一組數據,說人在白天多長時間排氣一次是健康的,夜晚是怎樣的。網友私下看了可以自己對照一下,但在電視上討論這樣的話題就很有問題”。
《在線愛》,
互聯網人的故事
鑒于自制綜藝節目的成功經驗,根據“奇藝出品”戰略定位,奇藝及時推出第一部網絡自制劇。高瑾說,“首先各大視頻網站購買的劇目和節目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廣告營銷要打開一個缺口。第二,自制劇最初來源于電視臺,自制比采購更便宜,資金回籠快。同時,可以做出品牌和差異化內容,并與其他欄目進行互動。在這一點上,視頻網站與電視臺的性質一樣,唯一的不同是觀看人群和收看習慣。”
因此,奇藝第一部自制劇《在線愛》直面互聯網人的生活。該劇由杜童執導,每集20分鐘,共13集。在演員方面,除了李雅男、趙多娜等主演外,日本知名女藝人蒼井空也友情加盟。而作為一部講述互聯網行業生存百態的網絡劇,多名互聯網知名人士將出現在劇中,奇藝CEO龔宇也將在劇中客串一名出租車司機。
導演杜童說,“對于時下很多網劇宣揚的自己是某部外劇的中國版,我們是比較排斥的。我們要拍就拍自己的故事,中國有自己的時尚觀念,有自己的網絡圈子,我們可以拍出特別有意思的劇。參與演出的所有演員都在奇藝網駐扎過一段時間,一系列的前期培訓和拍攝取景,都讓我們這個戲挺上路的。我們拍的IT人生活絕對不是走過場,里面你會看到很多生活化的爆笑情節,但這些又不是那種山寨化的網絡浮夸的東西,這是一個每天都發生在公司里、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
對話影視圈:
看好“自制”前景
影視圈:奇藝的自制內容占整體內容的比例是多少?
高瑾:奇藝主頁面上“奇藝娛樂”下面的所有內容都是我們自制的。“奇藝娛樂”是唯一擁有二級域名的頻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東西,非常具有競爭力。
影視圈:目前內容部有多少人?
高瑾:人數60多。整個團隊比較年輕。原來說80后,現在快90后了,很多人都是88、89年的。年輕團隊的好處是大家有拼勁,有事業夢想。公司在這一塊比較開放,提供很好的平臺給大家,任何人都可以提想法,包括未來的職業規劃,我們充分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影視圈:奇藝目前的“自制內容”會開發更多嗎?它會不會成為網站主要的贏利點?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請展望一下。
高瑾:我們非常看好“自制”的發展前景,隨著網絡版權價格的日益高漲,自制內容的價值也日漸凸顯。奇藝的《恐怖!健康警報》除了在奇藝播出,還將在10多家省臺落地。奇藝也將探索與電視臺聯合招商、互相宣傳等形式進行“網臺聯動”。而奇藝的優質自制內容,也可能反向銷售給電視臺。《在線愛》已獲得一汽馬自達冠名,銀泰網也成為首席戰略合作伙伴。
影視圈:反輸給電視臺的合作模式是什么?
高瑾:他們來進行版權采購。現在是嘗試,互聯網制作節目不可能像電視制作節目賣得很貴,對于我來說的意義是嘗試出來了。
影視圈:自制內容的宣傳和營銷會采取什么方式?
高瑾:我們會大力推廣宣傳自制內容,并打造自己的自制隊伍。在與英達團隊合作的《恐怖!健康警報》,與金星娛樂合作的《愛go了沒》兩檔綜藝節目時,奇藝與合作方均是按照1比1進行人員配置,目的正是通過與高水平團隊的合作,培養自己的自制隊伍。
影視圈:自制節目的植入廣告,能不能回本嗎?
高瑾:不好說,如果從商業運營角度,我們當然希望它能回本,希望最低打平,但終極目標是不僅回本,還要有盈余。我們現在是探索和摸索階段,互聯網廣告收入和電視廣告收入差很多。廣告主對你的認可程度,大家對你的信心程度,或者對制作水準都是有擔憂的。畢竟網絡制作節目給人的印象可能相對粗糙,我們要慢慢扭轉這種固有的認知。所以,從去年6月8號奇藝娛樂上線開始,我們對每個節目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比如說,每一個自制節目必須上字幕。在奇藝之前,很多視頻網站都沒有這么做過,我們真誠的希望把用戶體驗做得更好。扭轉外界的誤解,需要一段時間,我們愿意為此努力。
影視圈:除了影視和綜藝,奇藝的娛樂新聞也很及時,很有看點。像這種短視頻也是自制內容,數量要做到多少?
高瑾:我們有一個準確數字統計,每周做多少分鐘新聞,每天出多少,自制部分是一天10條左右,還包括雙周的節目。累積起來,數量很龐大。
其實是這樣,奇藝既是一個播出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媒體,在娛樂圈里面想發出自己的聲音,找到獨到視角是非常難的,最開始奇藝在媒體屬性這塊基調定的比較高,比如說,我們沒有惡意炒作任何一件事情,而是更希望肩負起媒體的責任,還原事實真像。
我們也有獨立視覺的東西,比如戛納電影節,我們做了戛納游記專題。每一條新聞都遵循真實,客觀還原。同時在有項目策劃和商業運營上都秉承這個理念,媒體影響力也越來越高,現在越來越多人重視這個平臺,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