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業是學生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很多同學感到茫然,也使部分學生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失衡狀態,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本文通過實證調查,分析了高職畢業生常見的一些就業心理失衡問題,提出調適的方法,對高職畢業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合理疏導,使他們客觀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待,做好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把握好就業機會,實現成功的蛻變。
關鍵詞:高職,就業問卷 心理失衡 調適
大學生就業是他們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擇;是對其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重大的檢驗;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社會穩定發展的大計。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心理日益復雜,為全面了解我院畢業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狀態,近期就業中心對我院2010年的畢業生發放1000份問卷,有效回收917份。通過此次調查統計我們發現學生自主擇業的意識較強,有43.2%的同學堅持自己決定職業和工作趨向,有23.2%的同學有自主創業的意向,這值得肯定和感到欣慰的。但從調查中也反映了高職畢業生很多心理失衡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一、高職畢業生就業心理現狀
(一)調查顯示面臨畢業有焦慮心理的學生占55.2%。焦慮是個體對多種生活環境的過分擔憂或對現實危險性的錯誤認識。就業焦慮是指畢業生在落實自己工作單位之前表現出來的焦慮不安的情緒化心理。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的研究表明:焦慮水平與對傷害的不現實期望和幻想有關,所期望和幻想的傷害越嚴重,焦慮水平就越高。高職畢業生若自我定位不當,面對就業時就會遭受挫折感,精神就會處于一種焦慮狀態。
(二)調查顯示有自卑、保守型心理的學生占9.5%。自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不滿、鄙視等否定的情感,是對個體的得失、榮辱過于強烈的一種心理體驗。具體表現為討厭自己、抱怨和責備自己,希望自己變成另外一種人。當這種自卑心理嚴重時就可能發展為自暴自棄,嚴重地困擾著他們,在擇業時他們受就業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面對用人單位提出的種種苛刻條件和問題,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爭取,而是悲觀地認為自不如人而消極地面對,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主動性,往往與許多適當的機會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卑保守型心理,不敢正面對待就業問題,在激烈的競爭面前不戰而敗。
二、加強對高職畢業生心理調適
如圖表一、圖表二、圖表三所示,此次調查中學生對就業的態度,有43.2%的學生自主擇業;高職生就業之前應擁有那些心理素質時學生提到自信心的有76.8%;創新力的有76.8%。問及面對就業挫折應怎樣調適心理時,有51.4%的認為要總結失敗、奮發向上,說明現代大學生就業獨立意識很強。究竟應該怎么來調適學生的心理失衡,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調適著手。
圖表一:就業態度
圖表二:就業心理素質
圖表三:就業挫折心理調整
(一)畢業生的內部調試。
第一,學生應該客觀準確的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調節,培養健康的就業心理。正確的認識自我是成功地走向社會的必要條件。高職畢業生應先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等,以便確定切合實際的求職目標。
第二,培養自信心。高職畢業生在面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本科生、研究生很多的市場狀況下一定要培養自身的自信心。自信是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它是前進的動力,成功的保障。自信能積極適應環境,以艱苦卓絕的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也不能盲目自信,自信心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進行:(1)要積累自信的資本。自信要有扎實的基礎、良好的素質做資本,以雄厚的實力做后盾。如果具備了真才實學,就自然會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2)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職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們在學歷上不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但是我們在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上比他們強,我們一定要對自己的專業和技能等有充分的自信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閃光點。
(二)畢業生的外部調適。
第一,教育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學校就業中心要發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就業指導,加強輔導員的培訓,組建學工隊伍和就業指導專職隊伍,從新生入學教育開始,讓學生“了解我的專業、了解未來職業”;大二給學生講“你該為自己的就業做哪些準備”;畢業班給學生講“如何確定目標行業和目標企業”、“你將做什么選擇”、“簡歷寫作與點評、面試技巧和求職禮儀、就業政策解讀”。使就業指導在學校全員化、全程化、專業化,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職業思想和價值觀念,做到正視現實。同時堅持開展創新教育,開發創新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競爭,增強其創業、競爭、挑戰意識。
第二,提高對高職生的社會關注度,減少歧視,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平臺。從整體觀念來看,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和教育學生,使他們盡快成為棟梁之才。社會相關部門及單位應該給予高職生更多的機會與平臺來展示他們的風采,政府多從政策上扶植,人才市場要多提供高品質和技術型崗位,不應該存在歧視。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高學歷,更重要的是要擁有良好的求知能力、做事能力、專業技能、發展能力和共處能力等等。
第三,家長心態的調適
每一個家庭都是舉全家之力培養一個大學生,每一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畢業后找到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有好的發展,家長也就放心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我國人事制度的改革,高職生就業面臨著很多新的新問題和困難,作為家長必須適應這種變化,首先調適自己的心態。
參考文獻:
[1]孫麗玲.淺析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大學生的就業心理[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6).
[2]白文龍.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與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3,(5).
[3]胡凱.大學生心理健康新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