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文化體質的不斷變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方針下,德育教育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作為當代高素質群體的大學生,德育教育已成為個人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來說,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德育內容單薄,觀念滯后,與現實社會生活相脫離等等。因此,切實落實學校德育工作、走出學校德育工作誤區將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具體細致的系統工作。本文對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刻探討。
關鍵詞: 德育 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
“我國習慣于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的思想教育統稱為德育?!盵1](P195)德育教育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各界關于思想道德修養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新一代接班人的我們,不僅要具備超高的理論水平,專業技能,而且更應要具備良好、全面的道德品質。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顯得越發的重要,從而使得當代大學生都能做到德才兼備,成為真正的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
一、德育教育促進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
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主導性力量,加強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當代大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更重要的是培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尤其是現在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他們的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非常明顯,同時,在生活、學習、成長等方面都面臨著很多困惑和矛盾,在這樣狀態下的心理素質和其道德取向都面臨著諸多困惑?!皩W校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在適當的時間給予大學生及時、正確的德育引導,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P248)道德素質培育過程就是德育教育過程。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是主要矛盾。如果把這對矛盾關系處理好了,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在德育實踐中,一方面教育者應給學生自主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主動、獨立地創造情景、表現自己,讓學生體驗主體角色;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在德育教育實踐中親身體驗,學會自主地進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溝通,相互交流學習體會,相互進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認識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從中得到升華。
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但影響整個中國社會的精神面貌,還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演變,同時還與每個人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是個人健康成長、獨立就業的需要,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德育教育是大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
道德品質一般包含對道德的認識、道德的意志、道德的情感和道德的行為四個基本方面,四個方面長期的相互聯系和促進,構成道德品質的全部。其中直接表現在外部的就是道德的行為。在道德品質形成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層次都與德育教育密切相關。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離不開道德實踐、離不開活動與交往?!耙粋€人的大學生活階段是培養其道德品質的最重要環節,無論在理論、實踐還是在情感、心理上都非常容易接受正面的教育,同時也是思想和行為定位的重要時段,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染可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心理取向”。[3](P195)道德規范不能夠自動作用于人,也不能只用間接的經驗傳授于人,必須讓人們在活動與交往過程中,親身去感受去體驗,才能內化成自身的品質?,F在越來越受到教育界重視的“體驗教學”思想就是源于人的行為對人的發展的關鍵作用所建立的理論體系。
三、加強對大學生德育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逐步開放,全球文化的高度融合,我們所接受到的文化教育越來越呈現多元化,這些信息充斥于當代大學生中間,影響著正處于道德品質形成階段的我們。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陣營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最重要的主力軍,并且有著比其他地方都要濃厚、深重的文化底蘊、思想根基等等,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支持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我們必須重視道德的力量,道德素質的力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道德以及道德養成在塑造人的心靈秩序和人格結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希望,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后備軍。要承擔起這樣的重任,要求我們不僅要“有知識”,還應當“有道德”,努力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加強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且復雜的任務,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提高新一代思想道德素質為己任,正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質,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國人,都應該加入到這場道德文化鼎興的偉大實踐中,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奮斗!。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
[2]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
[3]潘銀忠.學生素質教育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