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中不難看出,高中課程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新課程之中,化學實踐活動也順理成章成為化學學科教學方式之一。然而,對于如何在具有豐富實踐活動素材的化學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認識,供參考。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實踐活動充滿“渴望”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有許多能激發興趣的素材,然而在化學教學中的現狀卻是不少的同學對化學學科的學習不感興趣,更談不上實踐能力的培養了。所以要實現新課程的目標,我們一定必須轉變觀念,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比如在教學中,我們通過介紹化學曲折的發展史,有關生活、社會與化學的聯系話題,而后教師和學生配合表演“水點酒精燈”、“吹氣生火”、“空瓶發煙”、“茶變墨水”、“滴水生煙”“燒不壞的手帕”、“水下蠟燭”等化學魔術,這些變幻莫測的節目不僅能使學生大開眼界,而且從師生的介紹中懂得了科學道理,學生有了想親自動手做趣味化學實驗的嘗試,為實踐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基礎。
二、開放實驗室,讓實驗室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天堂”
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在課堂上學生的動手機會有限,因此開放實驗室的意義重大,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而且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和觀察能力,提高了他們對各種實驗儀器操作的熟練程度,也認識到了寫好實驗報告以指導實驗順利進行的重要性。
1.完成趣味實驗。剛開放實驗室時,想做的實驗太多,學生有點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練習一下趣味實驗,為以后真正的探究打打基礎。例如為了舉辦好化學晚會,許多同學在實驗室里日夜操練,終于“修成正果”,很多的趣味實驗讓師生們大開眼界、直呼過癮,就連一直不喜歡做實驗的女同學也表演的很成功,其中一位女同學表演的“雪球燃燒”就很有創意:她把醋酸鈣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鈣就象白雪一樣,制成球狀,點燃即燃燒。
2.設計微型實驗。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學特別是在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仍是最薄弱的環節,這嚴重制約了實驗這一獨特優勢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作用的發揮。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穎的化學實驗方法——微型化學實驗便應運而生。微型化學實驗不僅適用于課堂教學,更適用于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特別是“減負”后,學生的學業負擔減輕,課外時間較空余,他們能夠花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因此,在課外,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微型實驗,可大大豐富第二課堂,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例如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了一種利用針筒制取和驗證NO的性質的微型實驗,很好地解決了NO容易被氧化的難題:取5ml針筒,裝入一小片銅,活塞推至底;吸入1ml稀HNO3,立即將針頭扎入膠塞中密封,反應進行;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和產生的無色不溶于水的氣體;反應停止后,拔出針頭,向下排出液體,吸入空氣;觀察到無色氣體變為紅棕色。
三、走出校門,讓學生在校外實踐活動中成長
實驗活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實驗室是鍛煉能力的良好場所外,我們還可以開辟天地、轉移空間,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校外實踐活動同樣是獲得知識、增長才干的好途徑。
1.推廣家庭小實驗。對于操作過程安全、藥品無毒害、反應物和儀器能方便找到替代品的實驗,都可在家動手進行。例如根據我們學校不少同學家在農村的特點,我讓學生回家收集各種化肥,通過實驗鑒別化肥的真假,并完成一篇小論文。許多同學都完成了質量很高的論文,看后不禁拍手叫絕。如一位同學就這樣寫道:社會上假冒偽劣產品很多,化肥也經常會出現問題,可是有些人就不會區分,其實學了化學之后還是蠻簡單的,請聽我慢慢道來:首先,可以用一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來鑒別,一要看化肥包裝袋上的標志是否完整,這里包括產品名稱、養分含量、等級、商標、凈重、標準代號、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碼等。然后就要讓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大顯身手”,有明顯刺鼻氨味的細粒是碳銨;灼燒時,冒煙起火且有氨味的是硝酸銨,爆響但無氨味的是氯化鉀,無劇烈反應卻有氨味的是尿素。鑒別方法多又多,我這里就不再多說。值得注意有一點,封口檢查不可免,如若包裝袋封口有異樣,明顯拆封有摻假。
2.重視社會實踐與探究。在重視課堂教學作為教改主陣地的同時,我們也倡導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開展課外研究性學習活動。我校化學組在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立題對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客觀真實地記錄,并研究礦產開采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無序開采對生態環保、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防風林破壞給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危害、形成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結題論文,并向有關部門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議,學生在實踐中既鍛煉了能力,又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效果很好。
總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是高中化學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教師若能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積極探索,必將對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新課程的實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