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國家的靈魂,創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關鍵。創新精神是人類創造力發展的體現和動力,創新能力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潛能。通過了解職教計算機教育教學現狀,更新教師觀念,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思路,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從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構建和諧美好社會。
關鍵詞:高職 計算機教學 創新 創新能力
應時代所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量培養創新型人才,推動社會蓬勃發展。因此職教改革悄然興起,通過創新教育培養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今社會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新課題。創新是國家的靈魂,創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關鍵。創新精神是人類創造力發展的體現和動力,創新能力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潛能。就目前計算機教育的現狀,談談如何在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職教計算機教育教學現狀
我國職教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甚遠,而國內西部與東部發達地區又有很大差距。就我們重慶的職業教育來看,處于一個相對落后的狀態。生源素質普遍下降,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不高;教學設施設備差,師資水平低,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傳統單一比較落后。個別教師認為計算機只是一個輔助的學習工具,學點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就夠了,進行計算機方面的研發和創造是專業人士的工作與多數人無關。而發達地區職教設備先進齊全,更新計算機知識速度快,勇于創新實踐,以任務驅動,項目驅動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新潮知識,學習結合社會行業適用的新技術。
二、更新觀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
我們計算機教師要盡快轉變思想,要從思想上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責任心使命感,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牢固樹立“以能力為本”的觀念,把培養具有專業實踐操作能力并具有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與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的人作為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主體,強調“如何教”,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除了老師精講外,應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訓實習中學習,在實驗實踐中學習”的教學方式,圍繞“動”字開展工作,即教學生動、學習主動、溝通交流互動。開展專題討論教學,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增加自學內容,教師認真做好自學內容的選取、方法的指導、問題的引述等工作,認真做檢查、交流總結工作。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以培養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三、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
改革后的新型的教學方法,應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新能力為指導,優化實踐教學環節。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前提。常以案例引入,滿懷激情對未來充滿向往,從而對知識充滿濃濃的興趣。設計一些計算機項目的競賽,讓學生踴躍參加,并將優秀作品在網絡上交流。
2 細化大綱,明確目標與任務。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針對實踐能力培養這一目標,細化大綱、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具體為一個目標任務,通過教學轉化成學生的一個個成果、收獲、技能。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內容。結合計算機教學特點,常用多媒體電子教室,將網路、多媒體課件講解與實際環境操作的演示相結合進行教學,直觀、新鮮、奇特,利用網路技術收集信息,拓展視野,倍增知識容量,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試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教會學生求知的本領。
4.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我們采用“企業訂單式”教學,“項目任務”教學,“研究式學習”教學等等,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讓他們在民主、和諧、有趣的示例氛圍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在分層教學中,也是以不同層次的同學為主體,讓他們量力而行,因人而異,分別進步和提高從而達到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小組自學式”教學中,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相互激蕩、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相互合作、評價上相互檢查,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
5.加強實訓實習課教學,增養學生能力。制定好實習計劃,準備好實訓實習前的所有工作,深入細致地巡回檢查指導,正確合理地評價、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
為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成就自我、展示自我,課余還開展各種興趣活動,有圖形圖像處理小組、漢字錄入排版小組、計算機拆裝小組、網站網頁制作小組、多媒體課件制作小組等。
為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適應就業能力,切實加強校企聯姻,拓展計算機教學內容,使他們帶著課題走向電腦公司,廠礦企業創新實踐,深度培養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
總之,作為計算機教師,我們應創新思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為本,深化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注重學生未來發展,全面深化素質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服務的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