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課程,她對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學好數學運算的基礎知識具有重要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加減乘除運算等知識,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更是體現了學以致用的特點。作為一門研究性極強的運算科學,又是針對剛剛接受教育的小學生展開,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愛上數學課程,真正讓課堂充滿魅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還是要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下功夫。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階段 數學教學
1、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應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手段
由于小學生處在接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時期的各個學科都是以基礎知識教授為主,再加之小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差,生理、心理都處于剛剛發育的時期,因此,迫切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去引導教育,讓他們能夠收獲知識,打好各學科知識體系基礎。
雖然小學低年級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但是他們好奇心強,渴望了解和認識新鮮事物,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利好。筆者認為,要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教師的引導是首當其沖的。如何讓課堂出彩,在課堂開始前就能讓學生興趣盎然,進而讓課堂教學進程更加輕松順利,這就需要教師多在備課和課堂導入技巧上下功夫。無論是教學經驗不充足或者已經在一線教學崗位上從教多年的老教師,都應當懷著對學生負責任,向家長負責的精神,以嚴謹治學的態度對待教學行為。尤其是進入21實際以來,信息時代帶來的知識爆炸使得現在很多我們這類農村地區的孩子也有了寬闊的視野,不少小學生也早早學會了計算機的簡單操作,看到了更多外面的世界。作為教師更要有緊迫感,要讓自己的教學手法和教學藝術符合時代需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在認真備課后,教師不妨模擬場景進行課堂教學進程演練,還可以邀請別的教師一起參與,共同探討不同教法和導入語言的優劣性,并在課時計劃中做詳細記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所教授課程的內容,去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例如,每一個數學概念的教授,每一個口訣或定理的產生,都有一定的歷史故事,可以嘗試用數學史來導入,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喜歡聽故事,這樣他們就會帶著興趣進入教師設定好的圈子里,不但能夠對概念形成記憶,更有利于深入講授和練習的進行。此外,在當今的教育界,隨著教學硬件的不斷升級和更新,計算機信息技術輔助現代教育已經成了趨勢,不少小學也建起了計算機教師,教師可以嘗試用PPT或者網絡上下載的視頻、動畫資料去導入新課內容,還可以配上背景音樂,這樣,學生在鮮活生動的畫面形象和獨具特色的背景音樂氛圍中,更容易收獲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要真正具備較強的課堂導入水平,必須是在有高超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的前提下。因此,教師要多利用繼續教育、學術交流、公開課交流等教師互學、互評的機會,不斷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保證自身的教學水平處在時代前列,也就能對學生負責,保證課堂教學實效。
2、加強實驗教學,在研究中讓學生掌握公式、定理
數學是一門在生活中應用很廣的科學,直白地說,讓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打好基礎,為今后升入中學更加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打好基礎,更為他們走上社會在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因此,在提倡創新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師也可以大膽創新教學思路,凡是有益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并應用知識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大膽應用。
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大都只是數學學科的入門基礎知識,這中間也有大量今后學生們要在運算和作業中應用的公式、定理。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往往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學生面對一堆自己并不喜歡的符號或者天文數字,迫于教師要檢查的壓力不得不背,其實這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嘗試換種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品味數學學習樂趣的同時,去對公式、定理等知識有一定的印象,進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課堂教學效果便會事半功倍。筆者經常在新課教學的開始或末尾導入下節要講的新內容階段,抽出專門時間作為數學活動課,向學生演示或讓學生分組都能動手去實驗,在實驗中驗證數學界的先輩們總結出的公式、定理。這樣,學生不僅有了發散思維的意識,更有了大膽質疑的精神,通過他們自己的操作得出了公式、定理中運算方法或其他一些精確的數字結論,更讓他們覺得這是真理。如果有人因為操作不當或者粗心大意產生了誤差,也可以讓他們來大膽質疑,從而也能從深刻的印象里掌握正確的知識與技能。筆者還嘗試專門抽一節課將前面所學的幾種系列內容以實驗課形式開展起來,在實驗前教師必須要講明實驗目的、實驗要求等,并列舉出一些實驗要找出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按照要求去做。最后,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程度學生的水平,對他們做出鼓勵性地評價,繼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打造新課標倡導的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教學平臺
新課標指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要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教學中,要在師生互動的探究式學習的氛圍中完成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由于教師方法簡單,“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非常常見,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沒有起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在新時期,強調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反復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尊重每位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課堂上與學生平等交流,以朋友的姿態走近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覺老師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能在課堂上表現出輕松愉悅的表情,在無拘無束、輕松自在中學習,在教學進程上,要鼓勵學生多多提出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更要給每個學生合適的鼓勵性評價。在教學進程中,教師要一改以往的“一言堂”狀況,不斷設置懸念,讓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在此過程中去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只有教師先調整了姿態,學生們才會敢于發言,只有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們才會更加善于發言,最終數學課程的教學進程得以順利展開,教學實效得到了充分保證,這樣也就實現了數學課程開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文林.數學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趙建麗.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20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