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防范控制貫穿于合同簽訂、履行和糾紛處理的全過程,“防患于未然”更是風險管理的關鍵,為此,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就要防范和控制風險的發生。
關鍵詞:企業 合同簽訂 企業風險
合同在當代民事生活中已成為調整民事行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任何自然人,法人及其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都離不開合同。尤其是企業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合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法治建設的進一步完善,簽訂規范嚴謹的合同成為各類企業必須越來越重視的事情。如何規避合同訂立、履行中的陷阱與風險,有效維護企業權益,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下面就談談企業在簽訂合同中的風險及預防措施。
一、對方是否有簽訂合同的主體資格。合同主體資格是合同生效的首要條件, 主體資格就是合同當事人或其代理人需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力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年齡,智力,健康狀況以外的非純獲利的合同要經過其法定代理人在合理期間內追認方有效,這將使合同處于效力待定,而合同對方當事人由于信賴利益履行合同中的損失將由對方當事人自負,其風險可見一般。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非獲利合同一律無效,則更是加重了相對人的風險。因此,簽訂合同時檢查雙方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身份證等證件是極其有必要的。
二、委托代理人簽訂合同的,應要求對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權委托書、代理人的身份證明等,杜絕憑關系或熟人的介紹草率簽訂合同的情況;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由于金錢的驅使而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假借他人身份而訂立合同,這種合同是無權處分的合同是必須經過被代理人追認方才對被代理人有效的。而檢查了簽約人授權委托書等,可構成表見代理,權利的承受者仍為被代理人,方可降低合同相對人向代理人要求履約的風險。
三、應對對方的履約能力進行必要的調查了解, 包括經營狀況、生產質量、銷售情況、債權債務、履約情況、信譽程度、資信狀況等。分支機構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是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
四、要注意區分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避免由于誤解而產生所謂的“信賴損失”。要約是希望于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約邀請又稱引誘要約,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發出以后對要約人和受要約人都產生一定的約束力,若要約人違反了有效的要約,應承擔法律責任。而要約邀請不是一種意思表示,而是一種事實行為,沒有法律效力。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股說明書,招標公告,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五、合同名稱與合同內容要一致使用統一的合同文本是好事。但一定要對合同性質要了解,不要由于對合同性質了解不細,出現張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攬合同,卻使用購銷合同文本,為合同以后的履行和適用。
六、注意區分承諾和反要約的區別。承諾是指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必須是無條件的,不得限制,擴張或者變更要約的內容,否則,不構成承諾,應視為對原要約的拒絕并作出一項新的要約,或者稱為反要約。 在實踐中往往有一些企業對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和方式,違約責任和解決爭議的方法等內容做了變更卻誤認為是對要約的承諾,而采取了一系列履約的行為,導致企業遭受損失,在區分了反要約以后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七、合同的條款要明完整、具體,措辭要謹慎嚴謹。合同法律文書的內容就是指合同的各項條款,合同條款就是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首先合同條款的內容必須合法,違反法律的合同是無效合同。其次要求合同條款齊全完整,對合同的標的、數量和質量、價款或酬金、期限、違約責任等,在簽訂合同時要細心考慮,逐項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同時避免條款間相互沖突。訂立合同不同于寫文章,簡潔利索是必要的,但是遇到關鍵條款時,簡短的幾個字能講明白最好,講不清楚時不要怕重復、羅嗦,有些甚至以特別條款再加以規定都不是多余的。如在工程合同中對質量保證書的約定,既要約定質保范圍,又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約定發生問題的處理時間,如果約定不明,很容易造成糾紛,同時使企業遭受損失。最后,要求合同要字跡清楚,文字、符號正確,最好使用打印文本。語言具有開放性,模糊性,容易引起歧義,造成紕漏,為了使合同不因為合同語言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紛爭,應盡量使合同條款只能做出一種解釋,措辭嚴謹慎用。簽訂合同不僅要做到字斟句酌、反復推敲,不要在合同中用含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詞句或多義詞,而且要注意合同的條款有無重復,或者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以免使對方鉆了空子。例如,某合同條款“合同生效后不得超過45 天,乙方應向甲方繳納××萬元的履約保證金。……超過兩個月如未能如期繳納,則合同自動失效。”這里“兩個月”究竟從哪一天開始算起,是合同生效之日開始算起?還是合同生效45 天以后算起,寫得不明確。
八、明確規定雙方應承擔的義務、違約的責任許多合同只規定雙方交易的主要條款,卻忽略了雙方各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違約應承擔的責任。這樣,無形中等于為雙方解除了應負的責任,削弱了合同的約束力。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規定一方違約,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違約金和賠償金,但條款寫得十分含糊籠統,沒有明確的數額,這樣,也不利于以后發生爭議迅速確定違約和賠償的金額。所以,一定要明確違約金和賠償金的數額或計算方法。
九、爭議處理條款。《合同法》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解決合同爭議,及根據仲裁協議或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企業應根據法律規定選擇既有利于解決爭議又能保護自身利益的爭議解決方法。
約定訴訟管轄地,爭取在我方所在地法院起訴。訴訟管轄地的約定要明確。約定管轄的法院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5條約定,只有以下五個地方的法院可供當事人協議管轄: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但是不得違反專屬管轄和級別管轄的規定。如果采用仲裁的方式,仲裁條款要明確約定某一個仲裁機構,而且該仲裁機構必須客觀存在,否則將導致條款無效。
上述注意要點囊括不了業務實踐當中合同風險的全部內容。合同風險的識別防范與合同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及職業素養休戚相關。但是只要多學習多思考,就會不斷提高我們的法律素養,使合同風險降到可預見的最低程度。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堅強后盾。
參考文獻:
[1]王利明等.合同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月
[2]王利明.合同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月
[3]梁泠曦.謹慎簽訂合同 避免企業風險[M].吉林:吉林人大雜志編輯部
,2010年5月
[4]崔建元.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
[5]李少偉.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
[6]姜桂秀.買賣合同簽訂過程中風險控制若干問題的探討[M].北京:法律 園地,2009年7月
[7]趙旭東.合同法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8]李顯東.民法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