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教育語文教材注釋和教參未對課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的內(nèi)涵作表述,從蘇軾的仕途生涯、家庭生活和黃州同一時期的作品進行分析,其內(nèi)容應該含有人生的短暫和虛幻,人生的遭際無法自我主宰的思想,中等教育的語文教師和學生有必要了解其內(nèi)容,中等教育語文教材的注釋或教參有必要對“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作一定的表述,以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語文學習。
關鍵詞:中等教育 語文 教材 教參 人生如夢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作者運用對比映襯,虛實結合的手法,形象生動的語言,以山水寄豪情,以英雄托壯志,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情懷,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流芳百世,被譽為千古絕唱,中等教育的語文教材都把它作為名家名篇收為課文。詞的最后兩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詞的點睛之筆,抒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其中對“人生如夢”的理解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然而,中等教育的語文教材和教參卻對“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重視不夠,甚至忽略了對這一句的理解,因而影響了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效果。
各種中等教育的語文教材和教參對“人生如夢”的處理方式和表述內(nèi)容是不盡相同的。所有語文教材的閱讀提示和注釋都未提到該句。教參雖然提到該句,但未指出其具體含義,如語文出版社趙大鵬主編的職高語文教參作了如下表述:“詞的末句‘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更是把長江、江中的明月與詞人感悟人生,灑酒祭奠江月的豪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人生如夢、歲月流逝的遺憾看上去有些消沉,但這種感慨和遺憾并不是失望和頹廢,而是情感激越的灑酒奠江月的壯懷,是豪邁之情。”①這段話講出了詞句的表達效果,并指出“人生如夢”的感慨是激越的壯懷和豪邁的情感。而“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并沒有說明。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三冊教師用書》寫道:“‘人生如夢’則是詞人在遭受壓抑情況下的自慰之詞,但他并未想到及時行樂?!雹谂c之配套的《語文第三冊教案》也寫道:“‘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一般認為結尾消極,但詩人未想到隱退或表現(xiàn)及時行樂,詩人只是以‘人生如夢’自慰,并不甘于消極。他遙想公瑾當年,感嘆壯志難酬,表現(xiàn)他不忘世情的用世精神。”③兩書都只談到“人生如夢”所表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不是消極的,也未說明“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職高人教版語文教材認為:“種種復雜的心情最后凝結成四個字‘人生如夢’,這是人生失意的悲嘆,又是自我解脫?!雹芤参磳υ摼鋬?nèi)容作具體闡釋。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一是認為字面上沒有閱讀障礙,淺顯易懂,無須再作進一步解釋。二是受一些大學的作品選和流行的宋詞讀本的影響。如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里就只提到:“由于作者無法解決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結處轉為‘人生如夢’的消極思想,情調(diào)有低沉的一面。”⑤于非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這樣分析:“面對現(xiàn)實,轉念人生如夢,風流人物也是要為歷史長河淘盡的,不如在江月、江風中舉杯消遣吧,詞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脫……此詞在緬懷歷史英雄中暗含崇人嗟己之情,‘人生如夢’中有不能逞志的憂傷?!雹藓埔磉x注的《宋詞選》:“他主要是渴望為國家建立一番事業(yè),而‘人生如夢’是伴隨著事業(yè)無成的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嘆?!雹哌@些作品選的注釋和提示都未提及“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只不過認為“人生如夢”所反映的人生態(tài)度有消極與積極的區(qū)別而已。
再看蘇軾的家庭生活。在貶官到黃州以前,蘇軾相繼失去了三位親人,即母親程氏、發(fā)妻王弗、父親蘇洵。其母親在蘇軾幼年除了關照他的生活以外,還注意了對蘇軾的學業(yè)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這對蘇軾學識的積淀和堅持實事求是的處世態(tài)度都有重要的影響。發(fā)妻王弗十六歲嫁與蘇軾,兩人恩恩愛愛,她對蘇軾為人處世提出中肯的建議,上敬雙親,下愛兒子,常與蘇軾陪讀,是蘇軾的賢內(nèi)助。王弗去世十年后,蘇軾在他寫的《江城子·記夢》中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笨梢娖涫ビH人的痛苦情真意切。父親蘇洵對蘇軾的影響就更大了。蘇洵十分關注蘇軾蘇轍的學業(yè),親自教導他們,特別是二十七歲后的發(fā)奮苦讀,蘇軾耳濡目染,在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軾晚年回憶自己跟隨父親讀書的情形,覺得受父親勤奮讀書作文的影響頗深。蘇洵帶蘇軾蘇轍進京應考,拜訪京城名士,很受歐陽修的賞識,歐陽修認為蘇洵的文章可比漢代的賈誼、劉向,并向朝廷推薦了二十二篇文章,一時名聲大振,這為蘇軾樹立了真才實學的榜樣。
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指出:“(蘇軾)所謂‘人生如夢’,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也指命運如夢般地難以自我把握,即《臨江仙》詞所說的‘長恨此身非我有’?!雹嘤梢陨戏治隹梢钥闯?,這段論述是比較中肯的。為此,我們可以看出:“人生如夢”中“人生”和“夢”的相似點,蘇軾選取的是夢的短暫性、虛幻性、無法主宰性。如果用一句話把“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表述出來,那就可以寫成:“人生像夢一樣短暫、虛幻、無法自我主宰?!?/p>
中等教育的語文教材注釋和教參應該就“人生如夢”的內(nèi)容作一定的表述,可以在教材注釋中作簡單的解釋,也可以在教參中作較詳?shù)年U述,還可以在教參中以資料的形式補充說明。這樣,教師就能準確掌握文本,游刃有余地進行教學;學生才能正確的感悟蘇軾的思想精髓,體味詞人在詞中抒發(fā)的真正情懷。
參考文獻:
[1]趙大鵬主編.語文教學參考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6年118頁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語文第三冊教師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53頁
[3]伊道思主編.語文第三冊教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育出版社 2009年 61頁
[4]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業(yè)教育中心編著.語文(基礎版)第三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81頁
[5]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中編第二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30頁
[6]于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327頁
[7]胡云翼選注.宋詞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77頁
[8]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