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以來,數學教學一直是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的基礎課程。但近年來動力市場向好,部分學校急于將學生推向市場,縮短學習的時間,大幅度減少數學的周學時數,極力弱化數學的教學,造成學生數學基礎下降,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不利,對社會的進步不利。根據目前的現狀,提出一些意見和一些解決方法。
關鍵詞: 數學 職業 基礎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面積提高職業高中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迫切的課題,即常說的素質教育。中職生在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后要成為中、初級專門人才,文化課的學習水平應達到一定的標準,這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但一個時期以來很多職業學校領導、教師只是片面理解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性,淡化甚至輕視文化課的教學工作,顧此失彼,使文化基礎課的教育跌入低谷,其中數學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學體會及學生反饋的信息,對職高數學在職業學校教學中的地位提出幾點看法,以希拋磚引玉,共同來搞好職業教育改革。
職業教育按照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專門人才。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從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來看,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始終是社會、企業所追求的。
具體能力培養應該包括: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職業技能;群體中的行為合作能力;具有為任職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的能力;具有科學的學習與工作方法的能力等。職業教育不僅學習勞動技能、前人經驗,更要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創造,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其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已知獲得未知,使之成為職業能力培養的核心。
思維能力的培養來源于對什么學科的學習呢?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學習是一個最為重要和最為直接的來源。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上看,數學的基礎理論不會過時,隨著時代的變遷,內容和載體都會有不斷的更新,我們有更多的內容可共選擇,但是數學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功用不會改變。一個人在完成學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可能永遠不會用到他在數學課上學到的某個具體定理,但是數學中思考問題的方法準則可能會對他的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職高數學在職業學校教學中應該放在基礎地位。
數學課程在各級各類學校課程體系中占用特殊重要地位。綜觀近百年中、外教育體系中課程設置的變遷可以發現它們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舊的課程取消了,許多新的課程開出來了,諸多被保留下來的課程,其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更新。而數學這門課與眾不同,它一直保留著,并且其基本教學內容也基本保持不變。在學校不把數學作為基礎課來開設的專業已十分罕見。職高教育主要培養初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突出人才培養對當前社會需求的針對性,但由于社會需求具有多變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也要重視數學課的教學。
當然,對數學的教學作必要的改變是必須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淡化嚴格的數學論證,強化幾何說明,重視直觀、形象的理解,把學生從繁瑣的數學推導和不具一般性的數學技巧中解脫出來 。這樣做符合“必須夠用為度”。與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相配合,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變,將傳統的課堂講述這一單一教學模式變為課堂講授、實驗室教學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改變為:觀察——抽象——探索——歸納推理——發現內在規律,這一更加符合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從而使職高學生在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很多職業學校領導、教師輕視數學教學工作,究其根源,在于他們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誤解、曲解,在于他們對數學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忽視和急功近利的觀念所致。
對數學教學育人價值的認識偏差
數學是中小學教學的重要基礎性課程,歷來受到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課程教學改革都會涉及到數學學科的改革。近年來,討論較多的是關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及數學與生活關系的研究,專門從“育人”的角度來全面數學學科的價值似不多見。因此可以說,在總體上教師還缺乏這方面的自覺意識。但是,缺乏不等于不存在。實際上,長期以來人們對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的認識存在偏差。這些偏差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重新認識數學學科教育對于學生發展的價值
要對數學學科的教育進行價值選擇,首先需要對作為學校教育組成的數學有一個重新認識。作為學校教育組成的數學,是學校中開設的一門課程,它和科學數學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概括地說區別在于:首先是指向不同。作為科學的數學以揭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目的,通過邏輯推理發現數學結論,著眼于深刻精確地闡明數學理論,指向數學學科本身的發現和推進。學校數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內容和過程之一,其所以要設立的根本依據是人的成長。學生的發展和與他人的真實交往、以及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都需要數學的滋養。學校數學說到底是以育人為目的,即使是為數學的發展,也還是要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數學本身的發展。其次是構建知識的路徑不同。科學數學十分強調對定理和法則進行嚴格的推理論證。學校數學則是利用最基本的方法如歸納法等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建構知識。第三是認識的起點不同。科學認識數學的起點建立在一定的公理體系上。學校數學認識的起點往往是學生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實際事例,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在過去,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把學校數學當作學習已有的科學數學的知識來對待,從而導致把數學學科教育的價值窄化;在尚未深入研究數學學科具體的育人價值的情況下空說育人價值,從而導致了認識數學育人價值上的泛化;而習慣于追求教學價值的功利性,又使數學教育的價值貧乏化和短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