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增強演示效果,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有效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功效。
關鍵詞:語文 課堂 教學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發展能力的過程。電教媒體把形、聲、光、色溶為一體,可突破時空限制,使語文教學實現傳播一體化,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學習,進行視覺情境創造,在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的同時,提高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創造能力。下面,我就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教學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 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激情引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探索真理的一種精神力量。由于現代教育媒體圖文音像并茂,直觀性好,感染力強,把靜態的灌輸變為動態的傳播,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快速切入課題。
如,教學《一個小山村的故事》一課時,我利用課件讓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郁郁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然后我問:“如果是你生活在這樣美麗的小山村,你會覺得怎么樣呢?”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這里,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因勢利導,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啟迪了他們的思維,從而為展開欣賞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 運用電教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特點,去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我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增強演示效果,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有效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之功效。
例如,我在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我通過出示一組運用Flash制作的圖片欣賞,每張圖片的圖案色彩艷麗,不同的圖片變化多樣,配以優美的音樂,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以及美的享受,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快速的理解。隨機我問他們:春雨除了綠色、紅色、黃色還會有什么顏色呢?這時學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他們爭先恐后地描繪著自己眼中的春雨:“春雨是白色的,因為它落到梨花上,梨花就變白了。”“春雨是藍色的,它落到海里,海水就變藍了。”……我不由驚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
本節課也就在孩子們描繪的五彩的春雨中自然結束。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并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
三、 運用電教媒體啟迪思維,培養美感
在教學中,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合理運用電教媒體,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常規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實現教育遞質和傳授方式的多元化,促進教育時空的多向組合,化抽象為形象,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可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促進情感思維,開發創造潛能,從而優化學生的接受機制,使他們自由馳騁于想像的王國之中去感受美、享受美。
例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體會。而恰當運用錄象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畫面上:草木蔥籠,蒼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巒疊嶂而香爐峰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像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畫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升”字僅僅只能看到煙霧升起,不一會就散去;而“生”字還含有“產生”的意思,這說明香爐峰始終處于云霧繚繞之中。通過此環節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知,在古詩學中電教媒體發揮了它獨特的優勢,學生由眼一耳一腦一口多種信息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四、 運用電教媒體搞好講評,鞏固新知
作業展評、課堂小結,是鞏固和強化新舊知識內在聯系的重要過程,也是一節課教學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我總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差異,遵循計劃性、針對性、趣味性原則,精心設計新穎有趣的作業展評和課堂小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高潮。
通常在下課前5分鐘,我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一次展評,給他們以展示自己才華的時空,讓他們在完成創作后,將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黑板上予以展示,或運用實物投影儀把作品映示到銀幕上,對典型問題予以分析、指正;對突出作品進行點評、鼓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電教媒體的組合,充分發揮其作用,并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