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職高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要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差異大的問題,也必須實施分層次教學。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從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分層次教學的實施,分層次教學的效果,分層次教學的體會等方面闡述分層次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職高學生 數學 分層次教學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有區別地設計教學環節和進行教學,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針對性地實施對不同類別學生的學習指導,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而達到總體教學目標。
一、分層教學法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
(一)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是分層次教學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因為這不僅有利于教學的組織,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使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相互激勵,相互誘發,從而產生共生效應。因此新接手一年級的班時,就要把握好學生的層次。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職高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可將學生按上、中、下按 2 :5 :3 的比例分為 A 、B 、C 三組:A 組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同時主動幫助和解答 B組、C 組的難點,與 C 組學生結成學習伙伴;B 組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 A 組同學請教;C 組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 C 組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二)備課分層
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目的上,可根據教學大綱分 5 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復雜綜合應用。對于各層次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A 組學生達到①-⑤;B 組學生達到①-④;C 組學生達到①-③。例如,在教“等比數列的前 n 項和”時,要求:A 組學生會推導等比數列的前 n 項和公式,能夠綜合應用等比數列求和公式以及靈活運用公式解決較復雜的求和問題。B 組學生理解公式推導,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較綜合的等比數列的前 n項和求和問題。C 組學生牢記公式,能直接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等比數列的前 n 項和求和問題就可以了。
( 三 ) 分 層 預 習
針對 職 高 學 生 閱 讀 理 解 能 力 相 對 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鉆教材,領會一“綱”兩“說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己定的教學目的,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比如,讓一年級學生預習時,可要求 A 組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能主動推導定理、公式,先行解答例題,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自覺幫助 B 、C 組的同學;B 組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會參照定理、公式、例題的推演自行論證,并據此完成練習題,遇到不會的內容時,能自覺復習舊知識,能主動求教且能幫助 C 組的同學;C 組學生主動復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著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懂時主動求教于A 、B 組的學習伙伴,帶著疑問聽課。
(四)分 層 施 教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 B 組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 A 、C 兩組,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對太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后再給 A 組學生講。課堂教學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大。
(五)分層作業
在教完一個概念、一節內容后,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為此根據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布置相異的課后作業,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基礎性作業( 適合 C 組做);第二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適合 B 組做);第三層是基礎性作業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適合 A 組做)。
二、分層次教學效果
筆者在近三年來堅持實行了數學分層次教學,不但解決了在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傳統教法的弊端,而且充分發揮了考試的檢查、評價導向和調控功能,推動了分層次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減少學生討厭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都能有所提高。自實行分層次教學以來,考試成績逐年遞增。據統計,在 2007-2 0 0 8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筆者教的二年級的兩個班及格率都在 85.0%。數學分層次教學不但基本上解決了以往數學考試及格率在 7 0 % 以下的偏低的問題,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潛能得以發揮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之,分層次教學對職高教師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職高數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升,刑秀茶.課程與教學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2 月
[2]張斌賢.教育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年 7 月
[3] 馮躍峰.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層次設計[J].中學數學, 2008.2
[4]付海峰.在層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