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我們工作的第一特征就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中應善于觀察學生的外在表現,透視其內心世界,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對其進行引導性的干預教育,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一位優秀的體育教師還應注意體育行為的榜樣教育力和感化感染力,體育教師的表象示范會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他們良好的體育道德風范,在競賽等活動中的言行風度,都給予學生深刻教育 。
關鍵詞:體育 教學 反思
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決定其整個學習氣氛的因素不只是教師的課堂設計和教學安排,還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自覺的學習行為。雖然學生的學習行為時時刻刻都在接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約束,但這種約束最終都需要通過學生的自我接受、內化和轉為行動的自覺過程才能奏效。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不一致性,知、情、意、行發展的不均衡性、心理傾向的差異性,就決定了他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良”行為存在的必然性。
如何處理、如何調整、怎樣控制這些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為,是現階段體育教師上好體育課所必須考慮和掌握的教學技能。
一、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不良”行為
(一)對體育課的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不足,所產生的“不良”行為
在學校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已初有成果的今天,體育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并沒有被大家,特別是學生所完全了解。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認為體育課不過是玩耍課,活動活動身體就行了,因而課上聊天、不聽講、只愿意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對其他教學內容動作不積極、敷衍了事、毫無興趣等“不良”行為就時有發生了。
(二)課堂的組織紀律方面,高中學生常出現的“不良”行為
高中學生,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相對獨立的想法和興趣傾向,同時在日常行為的自覺性等方面也產生了一定的差異。這就使得一部分同學在體育課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組織紀律上的“不良”行為,比如:課堂上愛打鬧、小聲言語和接話、課上溜號等其他與上課無關的事情,甚至不服從指揮與安排,有意遲到、不參加正常教學練習活動等等。
(三)體育課中,學生意志品質引出的“不良”行為
體育教學相對于其他科目存在著很多的特殊性,這也就決定了學生們對體育課的喜歡和“恐懼”這兩種不同情緒存在。相反體育課也能夠較為客觀的反映出同學們的意志品質好與差,比如在意志品質上相對薄弱的學生,會出現訓練拖沓、完成動作質量不高、害怕難度較大或者較辛苦耗體力的教學內容、沒有勇氣去努力嘗試新項目、沒有競爭意識、缺乏拼博精神,甚至故意偷懶、裝病等等。
(四)體育教學中,由思想品行方面導致的“不良”行為體育教學活動,一直以來都伴隨著集體主義、合作精神和協調配合的教育活動因素于其中
而現階段的課堂活動中,學生常會出現集體主義觀念不強、較為自私;只想個人活動,而不愿參加集體活動;霸用活動器材;歧視體育后進生;不愛勞動(如只想用卻不想搬運、還器材),不愛護公物(如不正確使用或遺失器材等)等“不良”行為。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常見的“不良”行為的處理方法
(一)提高同學們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認識,加強引導和興趣轉化
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應該讓學生了解體育課的重要性,提高其對體育課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同時教師也要理解人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能簡單地責備學生,要增強體育教學的主動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讓學生產生興趣,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傾向,有針對地引導,因人而異,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運動中發揮特長,進而將興趣轉移到其他活動中,使其明白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加強常規記錄統計工作,嚴格考勤,培養良好的紀律觀念
由于體育教學空間相對寬闊,活動內容上也較容易出現異常情況,故體育課堂組織紀律性尤為重要。在任教的最初幾年,我的課堂上也時常出現遲到、課上接話等有悖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隨后我對上課的出勤、訓練的表現等方面加強了管理,并且定期進行記錄、統計和公示,慢慢的學生們的紀律觀念增強了,教學秩序也有了較明顯的改善。
(三)多激勵、多表揚、多趣味
學生意志品質的好與差,直接決定了體育課堂上的練習效果。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好的意志品質,就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二者相輔相成。課堂上多點兒鼓動性的話語,多采用一些培養意志品質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一點兒嘗試就給予一份表揚,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另外,盡可能把教學內容安排得有趣味性,循序漸進地培養同學們吃苦耐勞的良好意志品質,切忌用懲罰當法寶的強制性培養教育手段。
(四)針對思想品行方面的“不良”行為,說服教育為主,懲罰為輔
對于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并非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只不過在集體、社會要求與自身需求相沖突時,選擇了利己的作法。也就是說主要是道德價值觀與價值取向上存在了問題。學生既然是班級的一分子,就一定有他對集體的作用。多安排一些相互合作的練習,讓他們的價值得以體現,獲取集體的認可;或者讓只想到個人的同學品嘗一下孤獨的滋味。對不愛勞動,不愛護公物的人,必須對其作嚴肅的、適當的教育甚至是批評,促進其轉變,必要時可進行適當的懲罰。總之,在正面教育、嚴格要求 的同時,要注意情與理的感化,切忌簡單粗暴。
三、體育課堂上的“不良”行為,應引起體育教師的反思
體育與健康學科,是一門有別于“課堂”教學的課程,由于教學的內容、手段、場所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教學過程和可能出現的情況的特殊性。通常體育教師在分析學生的心理、組織課堂秩序上,只著眼于課上紀律、學生的順從程度、自身的權威和尊嚴等,往往容易忽視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樂意接受此種方式、對改進教學細節欠考慮,甚至出現不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簡單化,缺乏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情況,從而使師生關系緊張,產生對立情緒。這極易造成課堂教學氣氛沉悶與壓抑,教學效率低下,阻礙師生間情感的自然交流,從而使學生身心發展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