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導生制的現狀入手,提出了我國高校目前本科導生制存在的問題及意義。
關鍵詞:導生制 實施模式 監督機制
一、我國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模式
目前我國各類高校實施的本科生導師制多采取如下形式,即由一位教師指導若干名本科生,導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學習、科研實踐、身體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給予具體的指導,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但各高校因具體情況不同實施模式也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
1、全程導師制
在全程導師制下導師負責學生的全面指導,包括學生的學習、科研、生活、心理輔導等。學生從一進入本科學習階段就跟隨導師進行研究型學習,在學生的低年級階段導師工作側重于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鞏固學生專業思想,介紹專業發展現況和前景;指導學生選課;根據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要求及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幫助學生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知識結構。在學生的高年級階段導師工作側重于對學生發掘潛力、促進創新思維,加強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科研素質等等。導師在各方面為人師表、做出表率,以導師的人格魅力、學術水平教育和影響學生,促使學生成長成才。這種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有利于學生了解所學學科和專業的發展方向及前景,掌握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計劃,對所學專業產生興趣,穩固專業思想,更好地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清華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實行的就是全程導師制 。
2、高年級導師制
高年級導師制模式適合對大學三、四年級中優秀學生的培養。因為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熟悉并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適應大學生活,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有能力從事一定的專業研究工作。高年級導師制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導師的專業研究方向,采取師生雙向選擇與院系調配相結合的辦法為學生配備導師。導師主要負責指導學生參與科研,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高年級導師制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南京林業大學采取的就是高年級導師制。
3、精英生導師制
為了能有效的培養創新型人才,有些高校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如高考的推薦生、免試生和高分生,在進校后就開始對他們實行導師制,讓這部分優秀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最好的資源,得到優秀導師的教育和培養,這是一種英才教育方式。精英生導師制的主要特點是:第一,重視并培養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跨系、跨專業選修課程,在培養計劃中單獨列出若干靈活的可以讓學生自由掌握的學分以方便學生制定和安排自己的培養計劃,由學生和導師共同確定選課內容;第二,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以在較大范圍內選擇高水平的教師,或由多名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的導師工作組精心指導,學生通過與導師的交流了解學科、專業的前沿動態和發展動向,學生通過參與導師的課題提高自己的科研實踐能力;第三,能充分發揮導師的人格力量,導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僅僅是在學業上的指導,更是從思想、生活等多個方面關心和幫助學生,在交流中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導師的人格魅力。如南京中醫藥大學實行的就是精英生導師制。
二、當前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由于本科生導師制這一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還是一種新的嘗試,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所以還很不完善,很多學者對于我國實行本科導師制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客觀的分析。歸納起來有下面一些問題。
1、思想觀念上的誤區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部分高校領導對學分制的實質、特點、利弊等認識不清,更不能科學地制定出本科導師制方案,從而造成各學院或系科對本科生導師不重視。另外相當一部分教師不能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一些高校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自身的事,學的好壞與己無關,作為教師只要該上的課上好就行了,把教書和指導學生,教書和育人,人為地割裂開來。
2、師生比過低
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但師資隊伍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存在著明顯的周期性和滯后性。合理的指導數量應該是一個導師指導15名左右學生。目前由于一個導師指導的人數往往過多,使得有的學校的導師制名存實亡。
3、導師的責任心有待加強
由于教學、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學生很少能見到導師的面,導師也無法履行導師職責,這樣的導師制對學生來說,也就形同虛設。另一方面,導師對學生的關心與了解還不夠,多數學生認為導師對自己的學習方面的事情了解較多,而對自己的思想、特長、弱項和興趣了解得不夠。
4、缺乏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
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導師制缺乏制度的約束,隨意性比較大,導致有些高校的導師只是流于形式,名不副實。另一方面,已實行導師制的多數高校的導師“義務勞動”的成分更大一些,不利于調動導師的積極性。導師的教書育人地位在目前的學校工作體制中并沒有得到充分反映和切實保證。表面上學校重視,但實際操作中院系責權不清,黨團組織、學工系統與導師缺乏聯系,對導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沒有及時、恰當的指導、考核和評定,導致導師對本科生導師制缺乏熱心。
注釋:
[1]費英勤,顏洽茂.本科生導師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2]韋衛星.本科生教學實施導師制的研究與實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4(4)
參考文獻:
[1]謝安邦.比較高等教育[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楊漢清,韓驊.比較高等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胡守華.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4]郭欣欣.本科生導師制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廣州:暨南大學.
[5]曹十芙.學分制下本科生導師制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武漢:湖南農業大學,2006.
[6]付八軍.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8(10).
[7]邵春聲.初探本科生導師制[J]. 常州工學院學報,2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