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缺乏興趣是當前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有效利用利用各種手段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是當今德育課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本文以新一輪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為契機,從激勵藝術、創(chuàng)新方法、案例設置、改進教學內容幾個方面入手,以彰顯和提高德育教學的魅力。
關鍵詞:德育課 教學 興趣 學生 課程改革
中學生特別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學習基底子薄,行為習慣差,如何有效利用課堂40分鐘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和提高德育教學的魅力顯得十分重要。自2009年秋季開始,中等職業(yè)學校新課程全面實施,一年級德育課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該教材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設計過程為輪軸,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條件、目標、階梯、措施、管理、評價的方法為輪輻,以相關能力、知識、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綜合化為輪輻,確立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標,篩選、組織了課程內容,突出了促進職校生“發(fā)展”的主線,構建了具有職教特色的課程標準內在邏輯關系,具有核心課程的明顯特征。
(一)善用激勵藝術,增強學生對德育課的興趣
1.教師以良好的德育素質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德育課教師應積極進取,奮力開拓,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要成為學生心目中理想的道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典范。使學生真正領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增強學生對思想德育課的興趣。
2.協(xié)調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悅中學習
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之上的,是和諧友善的。生活上關心,學習中幫助,在課堂上多表揚少批評,經常走到他們中間,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對學習產生興趣。
(二)創(chuàng)新教法,提高學生學習德育課興趣
1.巧設導語,引發(fā)興趣
一堂好課有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課堂中,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導語應針對學生的實際和教學內容,用歌曲、傳說、典故、名言警句 、新聞資訊、時事 、生活事例、詼諧、幽默、恰當?shù)谋扔鞯葘耄褜W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2、巧設質疑,激活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設置一些精巧別致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注意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思想得到升華和發(fā)展,迸發(fā)其創(chuàng)造的火花。
(三)運用案例激活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1.選擇典型、生動的案例激活課堂、
生動的案例是激活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任務。 所選案例一要生活化,即提供給學生的案例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從而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和溝通,使“他山之石”成為“攻己之玉” ,從而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要有針對性,即教師提供給學生的案例必須貼近其所學的專業(yè)。例如在旅游服務專業(yè)上課時我運用了被譽為“飯店教父”嚴長壽的案例,使學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yè)充滿信心,增強學習動力。 三要具有真實性,即所選案例必須是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發(fā)生過的,有據可查的,而非道聽途說的。為了保證所選案例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我們選擇案例一般通過電視、正規(guī)雜志和比較有權威的網站等渠道。
2. 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fā)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何況德育課本身具有理論性強,趣味少的特點,如果一開始不注重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不注重所選案例的藝術性,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那么怎么樣使德育學科的理論這種灰色變得鮮亮起來呢?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把常青的生活之樹移入到課堂,使學生從一個個具體而又典型的案例中來發(fā)現(xiàn)理論,總結理論性的成果。例如在《經濟與政治》的經濟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收集 “企業(yè)家的故事”,并利用課前2分鐘,讓學生上臺宣講;針對政治部分,我編輯了案例庫,可供隨時使用,同時,讓每屆學生都要有自己的案例本。在法律活動課上,讓學生上臺講案例,以及案例帶給自己的啟示。 課前2分鐘運用不同的案例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激活了德育課堂,促使學生去思考責任和探討未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相信這樣有益的嘗試與堅持,會逐步將德育的觀念根植在學生的心中,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3.注重案例的啟發(fā)性
教師將一個案例生動地、實事求是地引導給學生,同時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確定必要的思考題。這樣,一個好的案例不僅能激勵學生發(fā)散思維,又能碰撞出他們智慧的火花。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夠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使學生的學習從熟悉的生活原型,感興趣的問題情景著手,就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改進和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興趣
德育課中實施激勵藝術、創(chuàng)新方法、案例設置、改進教學內容等辦法的確是一種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需要我們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方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育家杜威也曾說過:最好的一種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踐經驗二者相互聯(lián)系的必然性,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態(tài)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聯(lián)系。而運用案例教學法,恰是理論與實踐的一個現(xiàn)場模擬,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如何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這些年來,我在教學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探索,有得也有失,總的說來是得大于失,收獲頗豐。今后我會繼續(xù)在實踐中探索,使我的德育課更加成熟和完善,也為進一步提高德育課的實效性和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人才盡一名德育老師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章文珍.《主動參與,創(chuàng)建有效課堂》
[2]蔣乃平.《職教課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