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度,要適可而止。小學數學作業要適度訓練,不能搞題海戰術;這是我們每個小學數學老師要注意的原則。
我國的教育正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并不斷和世界教育接軌。“減負”成了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認真控制好學生練習的數量,把握好學生練習的難度是農村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關鍵。
一、目前的現狀
目前,農村小學仍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傳統的練習,倡導“自煉成鋼”,“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片面強調多練、苦練。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讀、記、背、練上。上午的作業中午趕,下午的作業放晚學趕,大大超過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六小時的規定,有時還挑燈練至深夜,造成學生視力嚴重受損,不少同學讀小學就戴上了近視眼鏡。有部分學生頭天沒有完成作業不敢進校,在上學路上,校門口附近或教室外走廊上隨處可見有不少同學蹲身匆忙趕抄作業,坐姿極不規范,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長發育。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學生便有繁多的作業任務,返校或新學期憑作業完成情況方可報名,不少同學臨近開校而未完成作業只好晝夜加班趕做,苦不堪言,有的家長因不忍心看到自已的孩子痛苦流淚而幫其代趕作業。成績差的同學因不堪負重只好輟學,過重的學習負擔給小學生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產生的根源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受制于傳統的教育觀念。由于傳統教育源遠流長,在我國教育陣地根深蒂固,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把教學結果的著眼點放在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上,因而形成了教師的硬“灌”,學生的死“練”,給學生增加了作業練習的負荷。
教材編排不夠科學、合理。我國現行教育仍實行統一教材、統一大綱,使得各地各校因材施教難以推行,辦學特色難以體現。小學數學教材大篇幅都是“練一練”、“習題”、“復習題”、“總復習”。枯燥、單一的作業把學生導入了機械、重復的練習之中。
評價體系不夠科學。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育內部業務管理部門出臺的教育評價方案缺陷較多,結構欠合理,指揮棒仍圍繞單元的教學質量轉,使學校管理工作,教學工作無法從“以質量”為重點的評估中解放出來。
教師自身的原因
認識方面。普遍認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只要學生學好了書本知識,基本功扎實,教師就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素質方面。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較弱,年齡結構呈現出老齡化,大部分村小教師是八一年前參加工作的民辦教師,文化程度不高,教法陳舊,課堂教學采取以我為中心,強行占用課堂大部分時間,作業量大,并且大部分是留在課外完成。
崇拜經驗主義。從教多年的教師往往被視為教學“骨干”,多數都擔任高年級或畢業班教學工作,經常被安排做如何抓教學質量的經驗介紹。這部分教師題型積累較多,資料儲存豐富。練習題隨手可拈,每到備戰期末考試,一套又一套的綜合訓練題讓學做得苦不堪言,以機械的訓練達到牢固掌握知識,最終考出好成績的目的。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具有局限性,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仍以考分定優劣。學生在分數這根杠桿的衡量下,為了獲得更好的名次,不得不花大力氣,勤學苦練。
三、減負的措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當前義務階段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是新形勢下教育的一場革命,是真正實現高層次素質教育的重大舉措,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關鍵還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教師要“以努力推行新課程改革為己任,積極參加培訓,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大綱,確定好教學目標,因地制宜地滲透帶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多給學生活動的空間,密切聯系生活,如低年級教學加、減、乘、除四種基本運算時,教師應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及生活中進一步體驗加、減、乘、除的真正含義和作用。高年級的應用題、圖形面積、體積的計算要密切聯系生活,在實踐中探索,在交流中進行合作學習,并形成歸類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以單一的、繁瑣的枯燥練習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讓新《數學課程標準》滲透教學全過程。新標準突出了數學教育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更新教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在生活中將如何進一步鞏固、升化。課堂作業要精選、練習形式要多樣,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通過最少的練習而獲得最佳的效果。
(四)練習設計要體現“四性”。
趣味性: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通過精心設計,練習形式要靈活多樣,增強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并順利完成。
針對性:練習設計要做到難易適度,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將作業設計成若干“關”,讓學生自由選擇闖“關”,保證“優生吃得飽,后進生吃得了”。
適量性:小學數學教學力求當堂完成任務,當堂達標并及時反饋教學效果,注重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凡是能在課堂內完成的練習,不要布置學生在課外完成,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裝陷入題海,打疲勞戰,又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的知識。
生活性: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基礎設計練習,通過分析、交流、探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