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材中一個全新的內容。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要提高認識、精心指導、正確評價,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 初中語文 認識 指導 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大力倡導。”“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在中招考試中也作為獨立板塊加以考查,它能夠體現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把學生從被動、接受式的學習中轉變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確立了新的課程觀和教學觀,它為師生們的教與學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舞臺。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在教學中,不少的語文老師不惜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內的閱讀教學,有時,一篇文章講解四五節課,卻十分吝惜花在綜合性學習的時間。有時,任務布置下去了,學生們也作了些準備,老師卻以各種理由推托,甚至要等到學生提出強烈抗議后,才認識到學生是多么渴求活動。因此,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為我們語文教學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需要我們語文老師改變觀念,提高認識,真正發揮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應有的功能。
二、精心指導,有序開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真正意義,在于學會用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去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在活動中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為前提,學習活動的選題應貼近學生,注意對學生活動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具體指導與開展的操作如下:一是教師應積極地自主開發一些綜合性學習的資源,可以是活動類的,也可以是研究類的;可以是自然類話題,也可以是社會類話題;可以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開發一些活動項目,還可以從教材中開發一些研究的話題。二是指導學生依據話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角度,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制訂出各自的活動方案或研究方案,然后根據確定的方案,或上網搜索資料,或進行實地考察,自主合作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例如,在上“探索月球的奧秘”時,可以要求每位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搜集一到兩個關于月球的信息,內容包括: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有關的格言、俗語,繪畫、攝影、歌曲、廣告等作品。這樣,在搜集、查閱的過程中,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言語方式,而這正是要達到的活動目標。
又如在進行《馬的世界》的活動時,我先對教材認真研讀,確立了識馬、說馬、評馬等環節,提前兩周分小組安排了任務,讓學生查找以下四個方面的資料:1.關于馬的成語、俗語和歇后語;2.關于馬的故事;3.關于馬的歌曲和繪畫;4.關于馬的其他話題。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提議又增加了“關于馬的古詩詞”,并對個別環節進行了適當調整。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積極踴躍,為活動課的順利成功進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同時,要想上好每一次活動課還需要教師在每個學期開始時對該階段的綜合性學習有個整體考慮,從時間上整體安排,以避免草草了事的現象。
三、掌握方法,激發興趣
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主要在于各種知識和能力的“整合”,課內外學習的“綜合”,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時,首先讓學生回到家里仔細留意觀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親的一言一行;其次讓學生各抒己見,口頭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愛;再次閱讀課文中的有關內容,搜集描寫母愛的詩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跡等在班內交流;最后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類收集一些材料,辦一期“感受母愛”的板報或主題班會。這一設計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又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通過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自主去體驗、感受,把聽、說、讀、寫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他們自己感悟和形成學習的綜合性方法,以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過程方法上,教師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還要加強過程性引導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導。如:如何從報刊、書籍、電腦或其他媒體中獲得有關資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錄卡片、讀書筆記;如何查找資料,引用資料;如何確定選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如何開展調查訪問。
四、重視過程,正確評價
我認為,應該參考新課程標準,本著以下原則制定評價指標:(1)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與學習效果評價相結合;(2)以肯定性、激勵性評價為主;(3)評價主題多元化: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小組中其他的學生以及學生自己,兼顧到評價的全面性。(4)評價時注重個體的差異以及個體的進步。(4)評價中要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以及各種能力的情況。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既要關注學生如何發現問題,調查研究、收集信息、表達與交流、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既要關注學生是否尊重伙伴,是否與人合作,又要關注討論、交流是否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既要關注活動開展的進程,把握好每個環節,又要關注學生對語文的情感體驗。總之,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特別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從而更具休地落實語文綜合性學習方案。
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學語文、用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協調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學生語文素養也大有裨益。只要我們老師轉變觀念,指導方法到位,調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多思考,多探索,不斷總結完善,就一定能讓語文綜合性學習這一新課題成為語文教學中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