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空白票據制度存在著適用范圍窄,留白事項少以及使用階段受局限等諸多問題,與國外空白票據制度存在較大差距,應通過擴大空白票據的使用范圍、明確空白票據法律效力、完善空白票據救濟制度等途徑予以完善。
關鍵詞:空白票據 票據立法 立法完善
空白票據,又稱為空白授權票據,指出票行為人僅在票據上簽章,而將票據上其它必須記載事項,全部或一部分授權收款人或其它持票人日后予以補齊,補足后即產生正常票據效力的票據。空白票據的生命力在于允許出票人出票時,可以不遵循要式性強行規范,而將票據的制作的一部分授權其他人,使票據作成時間延長,給交易雙方都帶來便利。我國空白票據制度卻存在著很多缺陷,難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信用制度發展的需要。因此,討論我國空白票據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問題,對于促進我國商事交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我國空白票據制度的不足
(一)適用范圍太窄
世界各國票據立法均肯認空白票據制度之確立,一般規定于匯票篇,但在本票和支票篇亦予以肯認。在性質上,匯票和本票屬于信用證券,而支票屬于支付證券。我國《票據法》只規定了空白支票,而否定空白匯票和空白本票。有關司法解釋中雖對空白票據作了擴大解釋,但并沒有直接承認空白匯票和空白本票。
(二)可留白事項過少
由于我國僅僅承認空白支票,根據《支付結算辦法》第 119 條可知,我國票據立法允許空白票據的留白事項僅限于金額和收款人名稱,而對出票日和到期日不得預留空白,這與國際票據法有關空白票據的規定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三)使用階段局限
在國際票據立法通例上,未補充完全的空白票據,持票人不得行使票據權利,該票據權利僅指付款請求權,不包括票據轉讓權,空白票據不因記載事項欠缺而絕對無效,仍可以流通轉讓。而我國《票據法》上只籠統規定空白票據未補充完全前不得使用,即不得背書轉讓和不得提示付款。這種規定未免太過死板。如此立法,會限制票據的流通功能。一張票據從出票到最終由付款人付款,中間可能流轉于多人之手。從實踐情況來看,不僅出票階段有對空白票據的需要,在票據背書、票據保證、票據承兌階段都存在對空白票據的需要。而我國《票據法》卻無相關規定,使得這些現實中客觀存在的對空白票據的使用不能受到法律的適當保護,使得那些依照商業交易慣例行事的商人的合理權益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二、我國關于空白票據制度的完善
(一)擴寬空白票據的適用范圍
從性質上說,匯票和本票屬于信用證券,而支票屬于支付證券。我國在立法政策上采用限制信用立場,只規定空白支票,而否定空白匯票和空白本票的做法不符合現實生活的實際狀況和客觀要求。匯票和本票充分展示了交易主體的信用,體現著信用經濟的特點。而空白票據,大抵發生于有信用的交易主體之間,當然要求其票據的種類擴展到有信用功能的匯票和本票上。在我國商事交易中,應用最多的往往不是支票,而是匯票。空白匯票應用極其廣泛,尤其是大宗貨物的買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法治的建立和健全,誠實信用的良好商業道德的得到加強,為提高交易效率,商人們必然會越來越多地采用空白票據的方式來進行結算,承認空白匯票和空白本票既是客觀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二)擴大空白票據的補充記載事項的范圍
空白票據所空缺的必為應記載事項,非應記載事項空缺不構成空白票據。實踐中,有些出票人與持票人達成協議,規定票據應記載事項由出票人記載齊全,其他記載事項委托持票人補充記載。這種票據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空白票據,在理論上稱其為“準空白票據”。出票人與持票人基于協議構成民法上合同關系,持票人有義務記載約定的非必要記載事項于票據之上,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在絕大多數國家,票據應記載事項空缺并不特定,可以是此項空缺,也可以是彼一項空缺,還可是多個事項的聯合空缺。在票據實務中,金額、出票日和到期日是常見空白事項。金額空白即交付票據時未記載金額留待日后由受權人加以補;而將出票日或到期日空白,授權持票人斟酌于適當時機予以填補,使得票據的可流通時間大大延長,便利持票人在必要的時候貼現票據,從而極大地便利商務交易。為此,各國的票據立法對此并不做任何限制,
(三)承認除預留收款人空白以外的空白票據背書轉讓的效力。
《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三編《商業票據》第3-107條規定:“一張單據在簽名時依其內容顯示作為票據之用而簽署者,但缺少任何必要內容,則須在增補完全后,方能生效;但一旦依據授權填補完全,則此單據即與內容齊全的票據同樣有效。”我們可以洋為中用,采用如下表述:對于出票人簽發的空白票據,須在補記完全后,才能生效;未經補記完全,持票人不得行使票據權利。這里使用“空白票據”四個字,并不對空白票據的種類作明確限定,意指空白匯票、空白本票和空白支票都可以簽發;“出票人簽發”五個字,意指出票人必須在空白票據上簽名,至于其他各項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則不作明文要求,出票人可以預留空白。這樣,就將空白票補記完全之前,持票人不得為承兌或付款提示,在承兌或付款遭到拒絕后,也不得行使票據追索權。
這樣規定,并沒有限制持票人或其他人基于空白票據為一些票據行為,持票人可以再行轉讓或交付空白票據,其他人可以在空白票據上為保證行為,付款人也可以承兌空白票據,從而在立法上承認了空白背書、空白保證、空白承兌等附屬票據行為,擴大了空白票據的使用范圍,也為立法上對善意持票人的利益保護問題作出規定,打下了鋪墊。而表述中的“須在補記完全后,才能生效”幾個字,明確規定了空白票據的法律效力,即空白票據一旦被補記完全,就同普通的完全票據一樣,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結語
空白票據制度是一項在效率和安全之間尋求平衡點的制度,是作為一個對票據法主干制度的補充制度。空白票據的出現體現了社會交易的多樣性和追求效率的價值取向。目前,我國空白票據制度存在著使用范圍小、立法用語不規范、缺乏救濟方式、空白補充權規定過于簡單等立法缺陷。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不僅從內部,也從外部要求隨著我國建立健全完全、完整的空白票據制度。
參考文獻:
[1]趙新華.票據法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邵玉東,鄭孟狀.論我國空白票據規則若干問題[J].浙江,學刊,2004(01).
[3]謝懷栻.票據法概論(增訂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