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國工筆畫法的發展和特征談起,講到我國工筆人物畫的設色及其特點;同時,西方現代優秀藝術的涌入,其表現手法給中國藝術家帶來極大的影響,中國畫家開始冷靜、理性地在傳統中尋找突破點,希望中國畫能夠更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國的現代重彩畫就是在這樣的現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關鍵詞:工筆 人物畫 線與色 重彩
一、中國工筆人物畫線的發展及其特征
中國工筆人物畫以線造型的技法在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從戰國時期的人物帛畫中自然流暢、極具裝飾性的線到秦漢以后逐漸走向纖細并富有彈性的線條,從晉代顧愷之的“春蠶吐絲”、“行云流水”、“高古游絲描”到唐朝吳道子的“莼菜條”,中國工筆人物畫以線造型的技法日趨成熟。
清代以來中國工筆人物畫受到了西洋繪畫的影響,以意大利畫家郎世寧為代表的一批西洋畫家運用中圍畫的線描、暈染等手法創造出富有立體感的繪畫風格,而中國畫家焦秉貞、金廷標等則借鑒了西洋畫的繪畫技法。到了現代,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更加深入地影響了中國工筆人物畫的發展。20世紀的李叔同、徐悲鴻等都受到西洋繪畫的影響,他們的作品具有較為突出的寫實風格。在徐悲鴻人物畫的線條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人體結構。時至今日,西洋的素描寫生方法已成為美術院校中中國畫造型的基礎課程,中國工筆重彩人物畫越來越寫實化。
作為中國特定的繪畫語言,線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和獨立的欣賞價值。中國工筆畫的線講求雕刻感.金石感,要像“折釵股”那樣飽含力度,要像“屋漏痕”那樣沉著穩重,要像“吳帶當風”那樣飄逸瀟灑。中國畫傳統的十八描可以表觀人物的造型,界定人物的形態特征,呈示對象的質感與肌理;它可以通過線的虛實強弱的布置和濃淡干濕的走向來顯示人物的空間感,通過穿插,重疊.藏露表現出豐富的層次,通過線的快慢遲速.轉折頓挫表現畫面的節奏和韻律,通過線的疏密關系來表現黑白色階的變化,等等。工筆人物畫的線是畫家有意識組織而成的,它帶有畫家強烈的主觀感覺。例如,粗線顯剛,曲線見柔,折轉表示銳利,波彎顯示綿軟,不同的組合和表現方式會產生動靜、悲喜等不同的感覺,正是這種不同的線條運用成就了一個畫家的面貌。一個感性的實例是,觀賞者可以通過陳洪綬和任伯年作品中線的微妙變化來體會畫家對所畫人物的闡釋。中國工筆人物畫線形結構還具有一定的“寫意”性,線的起筆,落筆。韻律,提按轉折,抑揚頓挫,虛實輕重都體現出畫家的心性和氣質。
二、中國工筆人物畫的設色及其特點
湖南長沙馬壬堆漢墓出土的一幅彩繪帛畫可視為我國最早的一幅完整的工筆重彩畫,全畫以墨線為“骨”,用朱砂、黃丹,石綠、石青等礦物顏料繪制而成,色彩富麗厚重,其技法雖然尚處于稚拙階段,但卻為后來工筆重彩畫的設色奠定了基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染織業的發展,植物色被用于繪畫,中國畫色彩開始豐富起來,工筆重彩畫也因此從原來的固有色發展到豐富的復色,變原來的平涂為暈染。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是較早的一幅礦物色與植物色混合運用的作品,它利用透明的植物色與不透明的礦物色的差別,通過分染、罩染來表現不同的對象,開創了中國工筆人物畫的新面貌。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還有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這些作品代表了工筆人物重彩畫的輝煌成就。
宋以后水墨畫興盛并占主導地位,一些文人士大夫強調畫家的自我表現和個性的發揮,以往的色彩理念有所改變,“墨分五色”、以墨代色的方式成為當時繪畫用色的主流。像明代唐寅的作品,畫家只在墨色勾勒的基礎上略施粉彩,色彩淡雅清麗,畫面講究線條筆墨的情趣;而同代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圖軸》中,主色只有朱、白粉兩種,其余皆由墨色染成。這些主流畫家遠離格律嚴謹、風格華麗的繪畫風格,從而使工筆重彩畫脫離主流社會而逐漸流人民間。宋以后雖然還出現過一些杰出的工筆重彩畫家,如清代的陳洪綬、任頤等,但是就工筆重彩畫而言盛世已去。宋后近千年內,重彩畫一直徘徊在低谷中。
三、現代重彩人物畫線和色的特征
隨著20世紀80年代西方現代藝術的大量涌入,其形式繁多、追新逐異的表現手法給中國藝術家帶來極大的震撼,同時也帶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藝術觀念。這種影響在中國畫領域也有所表現,中國傳統的“以墨為主,以色為輔”的用色技法受到強烈的質疑。經過“中國畫窮途末路論”、“西方殖民文化論”及“藝術走向世界論”等一系列理論探討,文化反思和相關的藝術實踐后,中國畫家開始冷靜、理性地在傳統中尋找突破點,希望中國畫能夠更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重新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國的現代重彩畫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應運而生的。
在現代重彩人物畫領域,許多畫家運用各種傳統與現代的畫材、技法進行創作,總結出許多既不同干傳統又有別干日本,同時還不丟棄傳統的新的現代中國重彩人物表現樣式,融中國畫的精神氣韻與西畫的色彩律動干一爐,創造出了具有現代風貌的工筆重彩畫。
現代重彩畫線型改變了過往以線為主.以色為輔的特點,不再一味注重線的趣味。畫家可以根據題材內容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線形結構。現代重彩畫可以線為主,略加顏色,也可以色為主,以線為輔;可以只用顏色不用線,也可以用色勾線,等等,線條表現方式和技法的發展大大拓寬了重彩畫的創作空間。重彩畫的用色材料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畫家們不僅大量利用天然礦物顏色,而且還使用了人工石色。蔣采萍先生經過多年的研究,研制出高溫結品色,大大彌補了原來天然顏料的不足。這些顏料可細分為天然礦物色 水色、植物色、金屬色、高溫結晶色、水干色和丙稀色,而且水彩色等化工顏色也可以混合使用。從傳統簡單的“隨類賦彩”到各種顏色的廣泛應用,從單一的“三礬九染”到噴、刷、潑、貼 磙 漏、拍及沖撞法、透色法、發色法、堆塑法、瀝粉貼金法、硫化法的運用,從傳統的毛筆到噴嘴、磙子、絲團、刻刀、篩子.油畫墩的使用,重彩畫的設色技巧越來越豐富復雜,現代重彩畫家完全可以憑借這十八般武藝馳騁才華,另辟新境。
雖然現代重彩畫創作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但是如何在繼承中揚棄,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既有別干西洋畫又有別干日本畫的全新的重彩人物畫,這仍是新一代中國重彩畫家必須認真面對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胡偉.繪畫材料的表現藝術[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蔣采蘋.中國畫材料表現技法[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3]牛克誠.色彩的中國繪畫[M].湖南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