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完成所提出教學任務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它是人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教學而逐步形成的。
關鍵詞:數學 教學 創新思維
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實驗的一個重要課題,江澤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就學校教育而言,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實驗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數學教學的角度,淺析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 恰當處理“教”與“導”的關系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應是主體地位。但在現實教學中,仍有大量的教師一講到底,滿堂灌,教師只是在為學生聽懂而“教”,學生更是在拼命為聽懂教師的“教”而“學”,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成了教學的主體,學生則是被動機械地接受,在這樣的課堂里,何來創新?要想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 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
二、 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條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創新思維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所謂“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備心,不會受到苛求和責備。所謂“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問題時,不必有過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能夠比較自由地思維表達。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造這樣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舒暢的情景下愉快地學習,從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思維和想像。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只有師生關系和諧,才能使他們的心理距離接近,心情舒暢,才有可能使學生的創新精神獲得最大限度地表現和發展。營造數學學科創新教育的氛圍。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新才能,要把這種潛能轉化為現實中的創新力,應營造濃厚的適宜創新教育的氛圍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人類的最高財富--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老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如,自己動手建立摸型,走上講臺發表自己對問題的一些見解,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
三、 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完成所提出教學任務的比較穩固的教學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它是人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改良教學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學實踐,又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能促進創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式,當前數學創新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開放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通過開放題的引進,學生參與下的解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本質,品嘗進行創造性數學活動的樂趣的一種教學形式。開放式教學中的開放題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果開放,對于用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二是方法開放,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必根據固定的解題程序;三是思路開放,強調學生解決問題時的不同思路。
②活動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進行適合自己的數學活動,包括模型制作、游戲、行動、調查研究等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熱愛數學。”
③探索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只能適應部分的教學內容。對于這類知識的教學,通常是采用“發現式”的問題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形成、規律的發現、問題的解決等過程。這種教學盡管可能會耗時較多,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它對于學生形成數學的整體能力,發展創造思維等都有極大的好處。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善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現狀,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①運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數學課的開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一堂數學課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直白地提問復習引入新課,平淡無奇。不如運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形、圖象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更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②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能自由調整和控制學習進程。尤其是對于重難點的鞏固練習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娛樂性的分層測驗,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達到“減負提速”的目的。
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能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優化教學結構,實現資源共享,還能增強學生興趣,激發探索精神。比如,在學習函數、立幾、解幾等內容時,能做到靜動結合,給學生以質感、美感。如在學習立體幾何中旋轉體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演示旋轉體的形成過程,這樣,就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形象直觀的三維動畫。學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
關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積極引導,不斷為學生創造創新條件,營造創新的氛圍,使學生在創新教育中不斷發展。